APP下载

“村改居”社区变迁过程中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

2016-07-05张琪李晗戴婧

中国市场 2016年25期
关键词:村改居生活方式

张琪 李晗 戴婧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逐渐取代原本的城镇化,成为农村社区建设新的发展方向。“村改居”作为一个城镇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社区模式,在社区变迁过程中,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文章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去研究,并对“村改居”居民城市化实现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村改居;社区变迁;生活方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260

1问题的提出

20世纪末,政府提出了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这一战略通过促进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缓解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的压力,促进农村自身经济发展。2003年10月,我国城镇化率已达377%。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日益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农村的土地全部或大部分被征用,在地理上被纳入了城市的空间范围,形成了“村改居”社区这样一种城市化进程与中国独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相结合的产物。“村改居”社区居民身份已经转变为城市社区居民,但在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上还未转变,产生了一定的不适应性,不能很好地接受城市生活方式。

国内学界对于“村改居”社区的生活方式研究主要从以下内容入手:在劳动生活方面,居民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失去土地后就业质量低、稳定性不高;在消费生活方式方面,因为居民经济收入不稳定,在城市消费较高,所以入不敷出导致居民心理不安全感增强;在观念意识方面,居民身份认同出现危机,对未来的生活产生了担忧和焦虑,对城市归属感较弱。现有研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一是对居民进行培训,鼓励创业,积极引导居民再就业;二是加大财政投入以完善居民社会保障机制;三是加强社区建设,营造社区市民文化,促使居民融入城市生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逐渐取代了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现有研究没有对居民失去土地后的居住方式,生活环境改变后的休闲娱乐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进行深入研究。2015年10月14日,本研究对上海市松江区九里亭小区居民的居住方式、休闲娱乐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通过对“村改居”居民生活方式的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在“村改居”社区变迁过程中居民的居住方式、休闲娱乐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的现状,并分析居民生活方式变化的特点,对“村改居”居民城市化的实现路径提出几点建议,使“村改居”社区居民具有城市居民身份认同的转变,更快地融入到城市生活。

2“村改居”居民的生活方式

21“村改居”居民的居住方式

随着村民的土地被征用,整个村子搬迁到“村改居”社区,农村居民的居住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区周边的基础配套设施齐全,交通方便,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对九里亭小区调查的过程中,有95%以上的村民都居住在楼房,修盖房子的钱是政府征地时的补偿款。由于供每家盖房子的土地很有限,所以大部分人选择盖两层小楼,这样加大了空间的利用率。在九里亭小区,我们发现个别房子外面还有供居民打水的井,非常方便,这说明居民的部分生活习惯被保留了下来。

22“村改居”居民的休闲娱乐方式

休闲是一个活动范畴,与劳动和工作相对应,失地后的村民不需要再耕作就有了很多空闲时间。但他们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休闲娱乐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虽然社区周围有很多娱乐场所,但绝大多数农村居民还是选择在家看电视和聊天。在调查的九里亭小区中,有48%的居民选择看电视为娱乐方式;24%的居民选择聊天为娱乐方式;只有2%的居民会参加社区活动;读书看报的居民只占3%。不论在哪里,看电视仍然是农村居民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这些“村改居”居民在闲暇的时间还是以消遣娱乐、打发时间为主,并没有参加很多提高素质型的活动。

23“村改居”居民的社会交往方式

社区变迁后,居住环境发生了变化,传统村落落户的格局被改变,变成了并排的一栋栋独立房屋,农民被禁锢在狭小隐蔽的空间,那种开放的交往方式不存在,使得农村居民的传统交往习惯受到了冲击。在调查的100位居民里有763%的农村居民表示自己产生了许多交往上的失落与迷茫,666%的农村居民在新的居住社区里没有和原有居民交流过。“村改居”居民先前建构的血缘和地缘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出现了变化,并且在新的环境下也迫切需要建立新的社会交往圈。虽然他们的交往范围在逐步扩大,但是交往质量远不如以前在村里的交往质量,城市化使居民间的冷漠蔓延到了农村。社区变迁后,原有村民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经济来源和劳动工作,生活压力变大,导致与原来的村民的联系也在逐渐减少。熟人社会的交往方式逐渐转化为事本主义、角色化交往,传统农民间的社会交往逐渐退化。

3“村改居”居民城市化实现路径

原村民们约定俗成的习惯被社会环境所影响,农民身份转变且需重新适应规则,周围环境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生存压力,还有适应新环境的压力。想要实现外部和内部的双重改变,“村改居”社区建设应努力实现以下几点:

首先,提供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方式,加强“村改居”社区硬件设施建设,设立配套的宣传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器材、阅览室等,开展适合多层次人群且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或娱乐活动,使“村改居”居民在学习交流中加强彼此的交往。鼓励更多的“村改居”居民走出家门,走进社区,积极主动参加社区提供的各种活动,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去尝试,从而可以形成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使得空闲的“村改居”居民精神生活可以在社区居民们互相的交流学习沟通中得以充实。

其次,积极构建“以人为本”具有和谐内蕴的新型社会伦理秩序。培养“村改居”居民的主体性思维方式,使农民和谐交往,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自觉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与邻里乡亲友好相处。在交往的过程中,把交往上升到一种可以提升技能和知识,以及增加信息了解和信息互换的层面。从居民自立组织积极开展社区活动,拓宽交往朋友圈,与邻里情感交流和支持,使农村居民实现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农村居民要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关爱自己及亲人的同时,要努力做到互帮互助,传承“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在邻里间形成和谐友好的交往模式。

参考文献:

[1]刘鹏土地征用对农民生活方式的影响[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2]李春莹社会转型期吉林省农民生活方式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7

[3]高丙中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叙略[J].社会学研究,1998(3):59-70

[4]郭松江论城市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及新发展——以武汉市调查为例[J].学术论坛,2009(8)

猜你喜欢

村改居生活方式
“村改居”需要处理好几对重要关系
试论“村改居”的法律规制
集中“村改居”社区经济的功能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