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制度改革比较研究
2016-07-05蒋立新连有
蒋立新++连有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制度改革的对比介绍,分别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新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完善产教结合制度几方面加以阐述,提出中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设想。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系;产教结合;制度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241
1国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制度改革
1.1英国
英国现行的国家资格框架(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NQF)是在1997年五级资格框架(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QCA)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过三次大的改革已日趋完善,其国家职业教育认证体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最成功、最具特色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2004年,英国政府为了解决级别不对等的问题,把原来NQF的五级改成了包括入门级别在内的九级,其目的是为了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更加融合。2011年1月英国正式运行新的资格与学分框架即NQF。NQF的框架尽管称之为国家统一的资格框架,但事实上,它只是为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架起桥梁,试图使得不同资格和证书之间形成等值。该全新的资格框架在NQF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创新。其最大的特点是全纳性,即把英国所有的资格包括高等教育资格都纳入到新框之中,形成了完全统一、对等的框架体系。现行的NQF具有侧重技能掌握、强调“应用性学习”的文凭、学徒制纳入QCF、普职高层次等值互通等特点。
1.2德国
德国职业教育采用的是双元制体制,即职业教育由教育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同承担,学习者2/3的时间以学徒的身份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下进行专业实践培训,而1/3的时间以学生的身份在职业学校巩固与反思专业理论。两个学习场所各自拥有独立的法律框架,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某一专业范围内的熟练技术工人。
1.3其他国家
美国现行职业教育行政制度,其显著特点是高度分权,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承担着不同程度的教育调控与管理职责;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大体上由学校内实施的职业教育和学校外实施的社会职业训练两大部分构成,其中校外是社会职业训练,又包括企业内教育和社会公共训练两类,其职业教育体系特色鲜明、多样开放;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策略和框架体系引导下,形成了以技术和继续教育(TAFE)学院为主要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创建了以行业参与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灵活有效的职业教育体系。
2国内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制度改革
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职业教育层次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相适应;区域经济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绝对的决定作用,同时,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也有较大的能动作用。职业教育要从市场经济需求出发,必须做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最终要通过产业结构的演进来体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由于处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和产业机构的前沿和上层,所以在办学理念、体制机制、人才培养、专业和课程设置上都处于比较先进的地位。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更为直接和紧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更高;较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面对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担负着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中、高级技能人才的使命,较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以人才培养支撑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办学层次、专业与课程设置逐步转向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总量不足,教育结构不合理,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
3中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设想
3.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由此使我们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之间找到了内在的结合点,从而将提高广大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和帮助他们在掌握就业技能基础上充分就业这两个方面紧密地联系起来。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贯彻《纲要》和《决定》关于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性化、法治化要求国家加强对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中国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应该加强顶层理性设计,完善立法支撑体系,调整政府机构职能,从宏观、整体上保证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性。
3.2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民主化、专业化要求构建立交桥式职业教育体系,体系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结构合理并有质量保障,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该职业教育体系中,应该以课程积累为基础实现中高职衔接,实现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贯通。应尽一切努力和可能为现有教育体系中忽视的技术技能人才创造成长和发展环境,应建立支撑技能技术人才成长、自主选择、多次选择的成长立交桥,构建支撑技术技能人才成长体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该职业教育体系中,应是普职融通、学校体系与工作体系融通;在该职业教育体系中,应升级职业教育的培养培训质量,建设优质的职业教育,重点提高实践技能教学质量,同时还要配套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校企合作的深度和质量、职业教育经费的保障、法律法规的保障等;在该职业教育体系中,应构建一个体现终身性、开放性的教育体系,具有更加通畅的职业成长通道,让处于人生和教育发展任何阶段的学习者都有机会接受适合的教育。
3.3构建新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统一、互相衔接的资格证书制度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因此,应该构建新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我国的职业证书制度中,存在证出多门、管理混乱、种类繁多等弊病,所以应对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分类管理制度,并且建立第三方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制度,由第三方机构来组织实施,负责取证工作的管理和更新,第三方机构由行业人员、企业人员、职业学校人员共同构成,负责创新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提升行业人才标准,更新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还应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互认制度,达到双证融通。
3.4完善产教结合制度
职业教育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职业教育结构要与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相适应,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规模、层次要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速度等相适应。可通过四个途径来实现:一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与不同阶段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符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二是职业教育层次要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人才需求的技术结构相适应;三是职业教育规模要与经济建设中劳动力需求结构相适应;四是职业院校专业布局要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是动态循环的,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地方产业—地方政府三方应对相互协调,以推动知识的生产、转化、应用、产业化以及产业升级,促进系统在三者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不断提升。还应该充分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包括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并且要维持学校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桂兰.中外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9).
[2]魏民.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
[3]唐高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五维度”论[J].职业技术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