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反思
2016-07-05莫国崇
莫国崇
【摘 要】本文介绍分析了现在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有一些想法,总结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物理;学习困难;反思
笔者一直注重学生学情的分析,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并坚持进行教学反思,在不断的教学和反思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一些原因,并试图加以改变,摸索出了一些门道。
一、学生因素
(一)教育的滞后与学生的改变冲突,给学生学习物理带来困难
如今的社会瞬息万变,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初中生很少有明确的价值指向。一方面,学生的信息量大了,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宽了。另一方面,他们在学习上的热情和对课程知识的好奇心却大大下降。而学校并没有产生多大变化,教育的方法没有变。现在的学生不满足于只听教师讲解、做练习、参加各种测试和完成作业。另一方面,学生们显得不太渴望思想上的实质性挑战,与实质内容相比更喜欢好玩儿的东西。鉴于此,学校,尤其是校内校外的教学,必须要不断改革才能肩负起所承担的社会重任。
(二)学生被“灌装”,远离真实世界,给学习物理带来困难
如今的学生动手的机会少了,尤其是进入高年级后,作业的负担重了,学生追求眼前的快乐与家长追求后半生的幸福,形成了冲突。用学生的话说,家长只知道问成绩,从不问孩子开不开心,快不快乐。鉴于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并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促进探究的动力。
(三)学生心理特点易形成重大学习困难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极大也极快,情绪波动很大而教师却往往准备不足。教师与家长认为,孩子大了,应该是更加听话更懂事了,却不知他们的孩子因为大了,烦心的事也多了。有如三月的春天,人们想的是春天既然来了,天也该一天比一天暖和,却哪料三月的天多变,于是多了太多的抱怨,却不知抱怨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再没有其他作用了。鉴于此,教师与家长必须要有真爱,这种爱不是功利的,狭隘的,这种爱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
(四)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给学习物理带来困难
在少年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物理需要学生有很好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而初中生处于起步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也易造成学习物理的困难。鉴于此,初中物理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找台阶,让学生的思维从经验型慢慢过渡到理论型。让物理学习与思维发展相辅相成,而非互相制约。
二、课程因素
(一)对思维能力的要求与学生已有能力的冲突给物理学习带来困难
虽说物理来源于生活,教材也尽量地从生活切入物理,然而,在学习电学的初期,电流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还是常常困扰学生。由于学生对自由电子的知识缺乏,想象的能力有限,使得这类问题成为学习物理的拦路虎。
(二)物理的技术性要求与学生缺少实践的矛盾给物理学习带来困难
学生对生活的脱离,技能的缺失,常识的缺乏,使他们很难适应物理的学习。长期的教学实践说明,单位的换算对学生是个很难逾越的难关,即使到了初三总复习,仍有相当的学生不能过关。单位的换算还有涉及到科学计数法的问题,这也会难倒一批数学能力薄弱的学生。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缺失,给学习物理带来了不少困难。
(三)数学形式到物理形式的过渡给学习物理带来困难
由于多年数学的学习,学生习惯了单一的数量的计算。而物理中数字若离开了单位,就失去了物理意义。计算时对单位和公式的规范要求,使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新课时,要充分示范并耐心等待学生的接受。同样,对于图像的学习,正比例的学习也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让学生看到过程,学会方法。
(四)生活中的直接经验与物理本质的冲突给物理的学习带来困难
在物理学习中,存在不少的生活体验与物理本质的矛盾,给学习带来困难。例如,“倒影”问题,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物距的关系,“白气”的物态变化等问题。直觉经验在人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的影响是消极的,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三、教学因素
初中生的学习主要还是在学校,在课堂中进行的,尤其是对课程的学习。因此,除了学生与课程的因素外,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理念、能力和素养。
(一)教师理念滞后,给学习增加困难
新课改虽然进行了近十年,但考察教师的依据依然没有变,很多教师的理念和教学手段依然没有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重记忆。重知识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关键是不能单一的进行操作。这不但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而且会使学习变得单调、枯燥、乏味,最终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理念决定行动。在片面追求教学效果的驱使下,课堂的实验都是口述的,学生连观察、动手的机会都没有,其余时间都是为了解题,老师(在评价的影响下)认为正确解题就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在这样一种枯燥无味的环境中学习,怎么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我们在追求教学效果的时候,是否还要注重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呵护?“拿点兴趣出来”、“拿点精神出来”,教师经常会对看起来缺乏动力或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学生这么说,其实,教师应该使自己的课堂更有趣味,以便帮助学生变得感兴趣,学生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就会置身于其中,积极参与。
(二)教师对实验课的操控能力不足,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科学课程,不仅很多定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就连一些基本的概念也是从实验现象中概括出来的。因此,经历实验探究对于学习物理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不仅有利于技能的培养,也有利于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不可否认,亲自实验对产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有明显作用。然而,由于实验课需要在专门的实验室进行,需要准备大量的实验器材,甚至要自制教具,需要大量的精力,很多老师就省略了。学生无论是能力还是兴趣都遭到了扼杀。怎样让实验室的课堂更富有成效?笔者以为,实验室环境的布置和实验目标的引导都很重要。教师每次安排活动之前,应当先把课题任务或者探究目标说清楚。不要等到学生已经开始“盲乱”的动手后,老师才通过大声的吼叫来传递实验的注意事项或者实验的目的。实验室的管理需要积累经验,不要怕乱,即使乱也要敢于把学生带进来,因为这里“水草茂盛”。
(三)师生关系处理不当,造成不必要的学习困难
如果师生关系不好,学生是断然学不好的。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师在不自觉中可能就伤害了学生,使师生关系走向僵化。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倾听。即使学生的观念是错误的,也不要急着去打断它,否定它,而要关注“他为什么会这样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思维背景和思维方式,改变一个人思维的最好方式不是去铲除它们,而要尽量理解它们,看看这些思想在何处陷入自我矛盾。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教师耐心倾听学生,坐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作为教师,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学会倾听,不仅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和修养,更是一种睿智的教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