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我国政治生态研究述评

2016-07-05任丽

大观 2016年6期
关键词:政治生态概况不足

任丽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政治生态的净化与重构问题已成为党内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政治生态学的兴起,近年来我国学者从各个方面对政治生态进行了论述和研究,通过从不同角度对政治生态的分析,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的政治生态理论。

关键词:政治生态;概况;不足

一、政治生态理论的研究概况

在我国,政治生态学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学者对政治生态学的研究也尚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最初运用生态学的理论研究中国政治问题政治现象的国内学者也并不是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王沪宁、王邦佐、李惠康等学者。王沪宁先生于1983年所著的《行政生态分析》[1]是国内出版的首部政治生态学著作,王邦佐和李惠康教授等其他学者于2000年共同编著的《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2]在社会系统的大背景下分析中国的政党制度,在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中运用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以及于2007年出版的刘京希教授主编的《政治生态论——政治发展的生态学考察》[3]这些著作都是早期学者运用生态学理论分析和研究国内政治现象的初步尝试。

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有更多学者开始关注政治生态问题并深入研究,如夏美武教授所著的《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研究——基于结构功能分析视角》[4]和《政治生态学:理论原则、价值与现实意义》[5]、陈朋亲的《优化党内政治生态需要协商民主》[6]、李鑫和赵连章的《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政治生态规律》[7]、范以锦和杨凡的《舆论监督与社会政治生态环境》[8]以及邱炜煌的《净化官场政治生态》[9]等,都丰富和发展了国内对政治生态的理论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政治生态进行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生态的概念

关于政治生态概念的概述,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刘京希教授在其著作《政治生态论——政治发展的生态学考察》中表明“简言之,政治生态学,是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政治现象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学问。”[10]同时他还简单的区分了政治生态学与生态政治学的不同,“比较而言,‘政治生态学的提法,更切合其所定义的内容,它在形式上体现着对其研究主体——政治体系及其行为的关注,表明它是关于政治体系及其行为的组织生态学;相反,‘生态政治学的提法,从名称上看,‘环境生态是其研究的主体,因而生态政治学易被理解为‘关于环境生态的政治学。”[11]有的学者将社会政治生态的视角纳入观察分析腐败问题和反腐败斗争的范畴中,给政治生态下的定义是“指在一定社会中形成的政治环境、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模式、政治评价标准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政治环境之所以形成,政治关系之所以构建,政治行为之所以达成,政治评价标准之所以确立的内在机制和发生机理。”[12]李斌雄教授指出“所谓政治生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以及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与人的政治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13]站在构建廉洁政治生态环境的角度阐述政治生态,讨论的是政治生态的廉洁性,将政治生态划分为党内政治生态和党外政治生态,指出政治生态不仅是党员干部党性、觉悟、作风的综合体现,也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

魏雪芳在其硕士论文中将政治生态作为一个大背景来研究中国政治稳定问题,她也提到政治生态是对一个国家及地区政治生活现状的反映,是相对于自然状态、社会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是一个国家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集中体现。[14]景乾坤在其硕士论文中将西北民族地区的政治生态作为研究对象,把政治生态放在一个地区政治发展的背景下来介绍文中的政治生态含义,政治生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是制度、法律、观念、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环境因素对政治系统的影响,寻求的是一个有利于政治发展的社会环境,倡导的是民主、法治、效率和稳定。[15]

(二)政治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表现及原因

虽然我党一直在强调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构建廉洁的政治生态环境,但仍有一些地方的政治生态遭到了各种问题的破坏和侵蚀,政治生态一但遭到破坏就会成为能够让腐败滋生的土壤。腐败已严重威胁了政治生态的自净机制,政治生态污染已严重动摇了党的执政地位。[16]有学者认为腐败问题和腐败现象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政治生态环境的恶化,将政治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归结为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强权乃至霸权行为日益盛行,难以阻止,政治价值观受到歪曲,官员行为失范现象大量存在,社会成员对政治关系和社会行为的评价标准严重扭曲,政治制度和规范体系的约束作用丧失。[17]腐败行为削弱制度的效力,扭曲了社会对政治的认知,损害了公务员队伍的形象,同时也导致了社会运行机制的部分异化。[18]有的学者将一些地方或部门政治生态不健康甚至恶化的原因归为以下几点:管党治党不严格,“一把手”带头搞腐败,导致本地区本部门窝案易发多发;用人导向不正确,选人用人不公平、拉帮结伙、乱象丛生,产生“逆淘汰”现象;政商关系不分明,官商勾结,形成利益集团;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党组织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价值追求不健康,庸俗作风滋长蔓延,潜规则大行其道。[19]较为全面的概述了政治生态之所以不健康的诸多原因。四川大学的罗中枢和王卓教授在分析目前我国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指出现存在的九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体制和机制普遍存在、长期封建社会遗留的“官场文化”仍有较大市场、“潜规则”和吃喝风盛行、任期制未能很好落实、干事创业急功近利、形式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作风蜕化、干部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精细化以及基层干部被妖魔化。[20]还有的学者也将“一把手”即党的领导干部作为政治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指出“一把手”监督难之所以是制约政治生态重建的突出问题的表现,一些“一把手”缺乏接受监督制约的思想意识,主观世界发生动摇,权力结构的严重失衡,一些“一把手”编织运作腐败圈子,这些都对监督制约体系以及政治生态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破坏。[21]着力解决“一把手”专权、干部选拔任用逆淘汰、党内人身依附关系、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等当前政治生态的突出问题。[22]

(三)重构政治生态的建议及对策

推进党的政治生态建设,必须认真分析我们党的政治生态存在问题的多维诱因,完善制度设计,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23]有的学者提出构建良好基层政治生态的对策建议,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端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建立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严肃党内生活,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和水平,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坚定推进反腐败斗争,强化制度法规创新,综合推进政治生态建设。[24]有学者列举政治生态视阈下党内基层民主的发展思路,注重顶层设计,防止党内基层民主改革的碎片化;加强制度建设,破除党内政治生态圈的潜规则;改革干部体制,激励基层领导者的创新实践;加强公民教育,推动公共精神导向的价值整合。[25]有的学者以关于政治生态建设的路径选择为探析方向,指出要促进政府和公民间的合作,实现政治和社会之间多主体的“合作共治”,努力扩大政治合法性资源,坚持执政为民,调整利益结构,完善助民政策体系,民生,建立合理化的权威政治,理性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行法治化的制度性安排,建立廉洁政治,达致一种权力和权力间的有效平衡。[26]丁忠甫先生从反腐倡廉,构建和谐政治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克服腐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首先就要从制度层面对造成政治生态环境恶化的腐败进行克服,如权力的限制,法制的完善,其次还要从观念层面和教育层面上克服对造成政治生态环境恶化的腐败,最后要推进民主化建设进程,畅通民众参与反腐败渠道的机制建设,从源头上制约腐败的产生。[27]

二、我国学术界政治生态研究的不足与发展

纵观国内外关于政治生态研究的各类书籍和文章,可以将他们的基本观点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的侧重点更偏向于“生态政治”,以生态为研究重点,是关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生态研究;第二类是站在宏观的角度研究政治生态,是关于政治发展的问题研究;第三类是从微观的层面出发,如对如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改善党群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是对于优化政治生态建设的实践方面的考察。

但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我国学者对政治生态的研究还有许多可以深入研究和发展的空间,也有需改进的不足之处:首先,学界对政治生态的概念虽有不同阐释,但几乎都是从广义的角度对其进行论述,在宏观的范围只是空泛的谈到,在各个学者的文章中政治生态的概念也只是顺带一提,并没有对政治生态的概念进行深入和系统的分析,“政治生态”放在不同的研究背景下应有不同的内涵解释;其次,对政治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的研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多数学者虽然都有提到我国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也只是从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出发,对中国政治生态的现状缺乏深刻的把握,即使涉及的范围较广但也只是浅尝辄止,而且也较为分散没有形成体系;再次,多数文章是以政治生态为出发点来研究政治的相关问题,如以政治生态为背景研究我国的民主建设、政治稳定问题、基层民主问题等,对政治生态自身的深入研究较少;最后,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党内政治生态的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我国党内政治生态问题特别是从微观层面对政治生态的研究较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实证的研究中得到有效的对策和方法的相关论述也需进一步的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党的建设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就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对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也是建设廉洁政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注释】

[1]王沪宁.行政生态分析[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2]王邦佐等编著.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刘京希.政治生态论——政治发展的生态学考察[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4]夏美武.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研究——基于结构功能分析视角[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5]夏美武,金太军.政治生态学:理论原则、价值与现实意义[J].学习与探索.2012(2).

[6]陈朋亲.优化党内政治生态需要协商民主[J].理论观察.2015(9).

[7]李新,赵连章.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政治生态规律[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3(6).

[8]范以锦,杨凡.舆论监督与社会政治生态环境[J].现代传播,2010(12).

[9]邱炜煌.净化官场政治生态[J].领导文萃,2013(7).

[10] 刘京希.政治生态论——政治发展的生态学考察[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27.

[11]刘京希.政治生态论——政治发展的生态学考察[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26.

[12]戴长征.社会政治生态视角下的腐败与反腐败斗争[J].探索与争鸣,2013(2).

[13]李斌雄,姜向红.当代中国构建廉洁政治生态的价值、问题和对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14]魏雪芳.政治生态视角下中国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15]景乾坤.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生态与政治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16]郑文婧.论净化政治生态——从系统论的视角[J].理论探索,2015(4).

[17]戴长征.社会政治生态视角下的腐败与反腐败斗争[J].探索与争鸣,2013(2).

[18]王恩江.反腐败与政治生态建设[J].理论视野,2014(12).

[19]李斌雄,姜向红.当代中国构建廉洁政治生态的价值、问题和对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20]罗中枢,王卓.干部队伍建设的政治生态环境探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21]赵园园.监督制约“一把手”:政治生态建设的重点之域[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6).

[22]周志平,陈晓燕.制度治党:优化政治生态的根本保证”[J].领导之友(理论版),2016(1).

[23]何序哲.优化党的政治生态建设、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24]中共惠州市委课题组.当前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的困局与破解——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基层政治生态构建问题研究[J].知行铜仁,2015(5).

[25]赵淼.政治生态视阈下党内基层民主问题研究[J].长白学刊,2013(4).

[26]夏美武.政治生态建设的价值分析与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研究,2012(3).

[27]丁忠甫,郑林.反腐倡廉,构建和谐政治生态环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4).

猜你喜欢

政治生态概况不足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大饥荒爆发前爱尔兰的政治生态
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要求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