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政治教学
2016-07-05潘贵明
潘贵明
摘 要:教学实践证明,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合理转变教学角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政治教学。
关键词:初中政治;以生为本;和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9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2.059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应运而生。作为初中政治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地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适当地转变教学角色,改变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断进步,逐渐成长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型人才。那么,中学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做到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呢?笔者根据多年来所进行的探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广大同仁探讨。
一、树立“以生为本”意识,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开展和逐步深化,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并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总是不自觉地束缚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走。如此,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也比较匮乏。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意识,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且积极进行师生互助、互动,从而在教学中实现共同学习和提高。
二、和谐开展课堂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要想在政治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由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和学生平等交流,和谐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很多地方,政治教学依然没有摆脱教师唱主角的模式,要么沿袭教师一言堂的习惯,教师只顾以为向学生灌输知识;要么给学生讲的权利,但不允许学生的意见与自己的相背,俨然教师才是教学的主体。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框定下,课堂上萦绕着严肃、死板的氛围,不但学生的情绪受到极大的压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受到打击。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课堂沉寂的气氛,可以适时地引入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给学生制造合作交流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为学生设置辩题“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何者更重要”,要求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双方的每个学生都积极地为辩论搜集材料,综合观点,选择辩手等。辩论开始,由于学生准备得很充分,过程进行得很顺利,不但强化了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认识,有的学生还能够把以前学过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相关知识与此相联系,使知识系统化。通过这样的交流与讨论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有效体现,学生也体会到了作为学习主人翁的乐趣。
(二)开展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使学生不但学会独立学习,也要学会合作学习,使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
例如,在进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学习了我国空气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引导学生对空气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建议。每个小组的成员通力合作,查找资料,确定主题,然后走上街头开展调查,最后根据获得的材料、数据等总结出治理大气污染的建议。然后,各组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查漏补缺、取长补短,进而使学习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再多,也只是浩瀚知识海洋中的一湾,更多的知识需要学生在无尽的岁月中自己习得。因此,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一)培养学生“看”书的能力
目前,很多初中政治教师还停留在以“题海战术”应对中考的层面上,认为只要学生多记多做,就能取得好的成绩。而结果往往是,学生记的知识不少,做的题也很多,但在考试中依然不能取得高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学生所记忆的知识没有形成连贯性和系统系,在答题时不能联系相关知识全方面地解答,由于遗漏要点而失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看”书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阅读政治课本,把课本内容吃懂吃透,并把所学的内容和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在心中构建出一个知识的基本框架,从而形成知识的系统系。
(二)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学生进行思考就会产生疑问。在疑问的促使下,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思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发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提问的能力,使学生在“学—思—问”中一步步迈向知识的真理。
政治学习是一个艰涩的过程,面对抽象的理论,学生有很多问题不明白、理解不透。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和研究。不仅是课本上的,平时在读报、看电视时遇到的时事问题,都可以成为学生提问的素材。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就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逐渐形成。这样,学生在解题时就能够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三)培养学生答题的能力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单选和多选题、辨析题、简答题外,材料分析题所占的分值比重越来越大,且形式多变,既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漫画、图表、新闻报道等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尤其是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问题在材料中提炼知识要点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等,使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中考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方守艳. 谈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政治教学[J]. 信息教研周刊,2011(1).
[2] 生新文. 政治新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21).
[ 责任编辑 张翼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