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多元教学形式与误区探讨

2016-07-05吕卫东

学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多元教学教学形式误区

吕卫东

摘 要:初中语文不再只是读和写,而是包括知识扩充、情感熏陶、能力培养、思维锻炼以及深度理解等一系列的知识体系。但教学形式陈旧、教学方式粗放、缺少有效交流互动等共性问题依然存在于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之中。这些问题约束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也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目标。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多元教学形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能够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本身之外,获取更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但同时,在初中语文多元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能忘记教学初衷,避免走入某种教学形式的误区之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元教学;教学形式;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2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2.01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可见,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与人格特征的重要环节,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语文教学肩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使命。初中语文教学已经呈现良性发展趋势,但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一方面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从而使得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然不能满足现代教学发展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

而且,初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初中生的思维已经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为以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并且由“经验型”转向“理论型”,思维的组织性、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教学方式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运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多元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本身之外,获取更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共性问题

(一)教学形式陈旧

虽然教学改革后,引入了探究式教学模式,但受长期教学习惯影响,许多初中语文教学仍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其原因是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在这种模型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流于形式,教学的效果不佳。同时,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沉闷枯燥,失掉了语言学科的鲜活性。

(二)教学方式粗放

授课教师为应付考试或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语文教学,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风格,仅一味地粗放式教学,缺乏正确的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使学生无法真正领悟语文素养和涵养,另一方面使学生不能够弥补自身薄弱知识点,更不能找到学习的目标和学习方法。

(三)缺少有效交流互动

对于课堂的交流互动,语文相比其他课程更为重要。语文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想等的综合能力,因此“说”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但目前语文课堂上多采用问答式交流,这对于上述综合能力的培养见效甚微,甚至使学生对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心生畏惧。缺少有效的交流互动,学生无法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多元教学方式的方法和选择

(一)多元教学方式的基本方法

语文多元教学可以理解为思维多元化、教学方式多元,其无论对于教师传授知识还是学生学习知识都大有益处,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提高教学质量。但多元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要依靠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多元教学方式融入到教学之中。在多元教学实践上,可通过下述三个方面促进多元教学发展:一是课堂形式的多元化,即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作用;二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即找出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加以引导教学,促进教学整体效果并增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三是课堂与实践相互渗透,即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因多元教学方式包含内容很多,不能一一详举,故本文仅对课堂形式的多元化进行论述。

(二)课堂教学形式选择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获取信息的感觉通道,例如,听觉型的学生善于通过听来学习,讲一遍就可以记住要点;视觉型的学生善于通过观察来理解材料的要素;动觉型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才有更好的学习效果。相应地,语文教学也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讲授、课堂讨论、小组探究、游戏(角色扮演)、独立学习、多媒体教学、讲座、演讲论辩、练习与背诵、实地学习(考察、参观)等多种方式。因此,语文教学形式的选择,需根据学生的不同感知风格设置教学方案。

崔峰对不同感知风格类型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感知风格类型学生对最喜欢的语文教学形式存在显著差异。概括来说,视觉型学生喜欢小组探究、课堂讨论等头脑风暴式的教学形式;听觉型学生喜欢小组探究和多媒体教学;动觉型学生喜欢游戏、小组探究、演讲辩论;混合型学生喜欢小组探究、多媒体教学、游戏、实地学习等教学形式。不同感知风格类型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方式依次为小组探究、游戏、多媒体教学、实地学习,说明学生对于体验型教学形式的兴趣明显高于其他教学形式,最不喜欢的是独立学习的教学形式。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在常规讲授教学方式上,安排或辅以不同的教学形式,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多元教学中的主要误区与对策

初中语文多元教学固然益处颇多,但并不能为了多元教学而多元教学。在多元教学过程中,要避免“随大流”“赶时髦”。小组探究和多媒体教学是目前语文课堂中常用的两种教学形式,因此笔者结合经验,重点分析小组探究和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及其对策,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多元教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小组探究

小组探究也可称作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其由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小组并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小组探究创新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变得活跃。但在具体操作时,会出现影响小组探究效果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小组探究流于形式。小组探究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组合在一起停留在形式上的合作,不是教师“一声令下”后相邻同学的匆匆讨论,也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地去选择不值得合作讨论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的结果只能将小组探究流于形式。小组探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前布置讨论内容并引导学生有效查阅资料。

其次,引导不力。个别教师认为小组讨论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不需要教师插手,表现为:一方面,小组讨论开始后,教师对小组讨论过程、方向等不予引导,对讨论中的疑问不管不问,使学生失去讨论目的进而失去兴趣;另一方面,在展示小组探究成果时,教师缺乏引导,对离题回答不能及时引导纠正,导致讨论的结果与目标相违。教师应在小组探究讨论过程中充当重要引导角色,融入讨论并解答学生疑惑,才能促进讨论的良好进行。

再次,学生参与不均。教师不可认为将学生如何分组均可,这样易造成学生参与不均匀,主要表现为成绩优秀学生之间组队,或者成绩优秀学生经常担任小组长并有很大的话语权,又或者总是优秀学生作为小组代表发言。这样使得小组探究成为成绩优秀学生的表现平台,边缘化了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最终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降低,甚至在组内讨论开始后直接跳过讨论环节而由成绩好的学生做总结发言。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讨论的话题,合理进行小组分组,并多人阐述观点。若课堂条件不允许互换位子或课堂时间不充裕,也需要适当更换小组长和发言代表。

最后,评价体系不完善。一般情况下,小组探究结束后教师便无评价或简单评价了之,表现为仅简单以主观意愿为团队打分或表扬个人。这种态度和方式难免会使学生的讨论兴致变低,久而久之便不重视评价结果,使得小组探究缺少了动力来源。而且,评价体系是鼓励学生进行有效小组讨论的重要工具。但评价体系并不容易建立,需逐步完善。完善的评价体系,既要体现出团队荣誉,又能体现出个人贡献;既要体现出教师的鼓励,又能体现出他人的认可。

(二)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教学活动,且多媒体本身具有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等特点。若多媒体教学使用得当,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丰富课堂内容,但如果出现课堂被课件占领、课件设计不合理、以课件代替板书、教师纯读课件而学生仅看课件等现象发生,则多媒体教学效果则适得其反。我认为,多媒体教学形式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产物,不应拒绝但同时也不应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并非使用越多效果越好,语文课堂上不仅需要生动的图像,还需要知识的切实传授。这种知识的切实传授并非多媒体课件所能代替的,如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讨论而不是点击鼠标翻阅课件,需要教师精彩的板书而不是一闪而过的幻灯片。若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成为新型的知识灌输工具,则失去了多媒体教学的本意。

所以对于多媒体教学,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和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素材,适度运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到思考、探究、体验当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教师、学生和多媒体三者的互动,提高教习质量。

四、结语

初中语文不再只限于读和写两种能力,而是包括知识扩充、情感熏陶、能力培养、思维锻炼以及深度理解等一系列的知识体系。但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之中仍存在教学形式陈旧、教学方式粗放、缺少有效交流互动等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约束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也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目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多元教学形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能够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本身之外,获取更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但同时,语文教师不能忘记教学初衷,避免走入小组探究中的流于形式、引导不力、学生参与不均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善及多媒体教学过度使用等误区之中。

参考文献:

[1] 徐静.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探讨[J]. 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12):180.

[2] 崔峰.初中生语文学习风格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猜你喜欢

多元教学教学形式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论述初中英语多元教学法的实施
《电动力学》课程多元教学信息平台的构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