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物联网专业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6-07-05周文谊

科技风 2016年18期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教学改革高职

摘 要:根据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生源特点,通过传感器技术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对高职物联网职业传感器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物联网专业;传感器技术;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弱,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喜欢动手实践。传感器是物联网的感知层,是物联网数据采集的最前端,传感器技术课程是物联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往高职院校的“传感器技术”课程在教学中过多地倾向于传感器原理的介绍,关于测量电路的分析及传感器的应用实例也多为理论分析,实践较少,学生普遍感觉传感器技术这门课程难学,由此很难不产生厌学的情绪。高职物联网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从岗位能力分析主要从事物联网项目的规划,施工管理,物联网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等。结合高职院校生源特点、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分析,笔者总结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经验对本学校物联网专业传感器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1 教学改革与实践

1.1 项目驱动,做中学

根据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认知传感器、安装传感器、了解传感器网络。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本着理论够用,实践应用为主”的原则,把传统的传感器的原理进行删减,传感器的应用和测量电路的分析归纳到了几个应用项目中——传感器应用电路的制作与调试,比如:声光控照明灯、酒精测试仪、振动与触摸报警电路、热释电人体红外报警器、温度计设计、湿度计设计、倒车雷达超声波测距等。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动手实践,通过传感器电路的制作与调试直观了解传感器的应用,从感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相应传感器基本原理及分析测量电路;然后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电路,最后对此类传感器知识应用扩展。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实践服务理论,理论再指导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2 虚拟仿真与实践相结合

有些传感器电路实际制作前,先利用仿真软件mulitsim进行电路的制作与调试,如热释电人体红外报警器电路,仿真电路如图1所示。图1中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測到的信号由1Mv,6Hz的信号源代替。学生运用虚拟仿真软件绘制和调试电路,对实际电路参数设置具有很好指导意义,可以轻松的掌握传感器应用电路原理,还可以掌握传感器应用电路的调试技巧。而且虚拟仿真干扰少,电路很容易调试成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实践电路调试复杂的缺点,也让学生提前看到电路结果,建立对电路的感官认识,提升对电路分析研究的信心。

1.3 前导、后续课程结合和延伸

传感器技术的前导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技术,后续课程是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把传感器技术的内容归纳到传感器应用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中,内容的选取会与前导课程相结合,比如温度计设计、湿度计设计、倒车雷达超声波测距等结合单片机对传感器信号进行采集、处理与显示;与电子技术的结合就更不用说,每个传感器应用电路的调试制作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知识。各种传感器的应用是后续课程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从分立的传感器应用延伸到传感器网络,形成物联网模型搭建的基础。

1.4 改变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基本上是以期末笔试成绩来定,本课程的考核进行细化,如下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考核更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过程化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2 结语

以上是笔者经过几年教学总结、思考,对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进行的改革与实践,实践证明效果较好,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思维,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本次参加的省级物联网技术大赛中,学生能够很好运用所学传感器技术知识获得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

作者信息:

周文谊(1982-),女,汉族,江西宜丰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物联网技术、图像处理、通信技术等研究。

猜你喜欢

传感器技术教学改革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传感器技术为基础的机电自动化控制探究
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传感器技术》“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初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