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2016-07-05许海芳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字理形象思维识字

许海芳

随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我们的识字教学也都趋向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如今,广大教师都在努力尝试各种各样的识字教学。我认为要从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这一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从而更快更好的识记汉字,提高识字能力。

一、儿童的认知规律对汉字教学的指导意义

汉字、汉语有其自身的规律,根据规律教学汉字,可以提高识字效率;还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依据儿童的思维特点进行汉字教学,否则,不仅会降低识字效率,而且不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要了解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就要从了解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入手。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看是由认知因素构成的特殊的认知活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和一般的认知因素既相同,又有区别。一般的认知因素包括感知、思维、实践三因素;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则包括感知、思维(主要是理解)、记忆、运用四因素,学习过程中的诸认知因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这是儿童认知的基本规律。

儿童学习汉字必须统一地掌握字的音、形、义,既要通过听觉、视觉感知字音和字形,又要理解字(词)义,还要记住字的音、形、义,达到能在书面语言中会写会用之目的。其实,这就体现了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运用的认知过程。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字义的过程,也都是从感知到理解再到运用的过程。尤其是字(词)义的掌握,首先要通过具体事物、形象、动作等感知字(词)义,进一步理解字(词)的概念,能解释说明字(词)的含义、用法,并要记忆,进而达到能在语言中运用;缺少其中的一个环节,就会影响字(词)的理解和掌握。如从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和形成识字能力来讲,就更要以认知规律为指导了,因为识字方法的掌握和识字能力的形成,不是教师讲一讲就能完成的,必须通过学生在识字的实践中,不断地感知、理解、记忆、运用才能形成。所以,不论是学习一个字还是掌握识字方法,形成识字能力,都必须以儿童的认知规律为指导。

二、汉字教学要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

儿童的思维是不断发展的,这一发展过程相当复杂。一般来说,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各年级儿童思维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认为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儿童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使教学具体形象,让儿童易于接受。

刚入学的儿童只有六七岁,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他们记忆力虽然较强,但是也很容易忘记。针对这些特点,教学汉字大都是先学独体字,再学合体字(相对的)。例如,一般的识字教材大都采用看图识字形式,将独体字(大都是象形字和指事字)编在前面,因为独体字的笔画相对较少,结构也相对简单,字义(词义)易懂(实词多),符合儿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在教学方法上要分散难点,多采取具体、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在这方面,广大教师已经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近些年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汉字教学更为生动、有趣,更符合儿童的这一思维特点。

三、字理识字,重视形象思维,直观易懂

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儿童更是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大多十分抽象,看去仅是点点画画。如果总是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记,学生学习起来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还有可能产生厌烦心理。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将汉字的构形理据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故事等展现在儿童面前,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发展形象思维,更激发了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识字成为自身的需要,迫不及待地要去探究汉字的奥秘。而且,将汉字形象化,直观易懂,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识字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因素。

例如第一册中的“人口手足山石田土”是最简单的象形字。它们都是实物的形象,大部分笔画简单,有的与图画很相近。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汉字形象化。如教学“山”字,首先出示象形符号,请学生议一议这个符号像什么?学生很容易从形象上看出是一座小山,那么山字就很容易掌握了。又如教学“火”字,出示火的象形符号,学生一眼就看出是火焰,这象形的火焰和汉字“火”有什么联系呢?让学生们说说、画画、写写,不需讲解,学生就会知道“火”字的每一笔所表示的意义。再如教学“灭”字,上课时点燃一张纸,问学生:“你们看到什么?”(火)接着,拿起一块砖压在火上,火就灭了,出示“灭”字,学生立刻就明白该字的读音、字义以及部件表示的含义。正如许慎所谓:“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会意者,比类合宜,改善人民生活见指伪。”说明了汉字的构形是有一定的理据的,只要解释字理,将汉字直观化,学生学习汉字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四、字理识字,强调理解记忆,好学好记

记忆是人的知识经验的宝库。根据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的原理,字理识教学法注重从汉字的构形理据这个根本问题上找到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使学习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能加深对汉字的理解,从而强化记忆。儿童的机械识記能力很强,但效率却不高,而且还常常会写错字。比如,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燕”字上部老是容易写成草字头。字理识字教学实验中,教师把“燕”字还原成向上飞的燕子图,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突出燕字的上部是由燕子的口演变而来的,与表植物的草字头无关。这样,儿童理解了“燕”字的由来,就不会写错了。再比如“疑”字,笔画多,难记,但通过字理解析成:有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刀,一支箭,一根长矛,下面是脚印,在遇到敌人时,是用刀砍?是用箭射?还是用矛刺?或者是撒腿就跑?这个人疑惑了。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掌握了这个字的形,而且还知道了疑字的义。又例如教“攀登”的“攀”字,通过联想的方法让学生记忆字形和字义,她一边板书一边说:山上有许多树,树上有许多枝枝桠桠,用大手一抓就爬上去了。并编成歌诀:两树中间两个“×”,大手一抓往上爬。这样就很少有学生写错这些字了。实践证明,运用字理识字,加强了理解记忆,让学生好学又好记,有利于学生积累汉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如果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就会激发起其读书欲望,就能较快地进入阅读状态,而通过课内外阅读,学生又可以学到更多的新字;同时,学生的众多“为什么”也可在书中找寻到答案,从而在读书中获得知识和乐趣,其识字、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就会更大,就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去学习。识字和阅读互相促进,不断提高,这就循序渐进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智力。

猜你喜欢

字理形象思维识字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识字
识字儿歌
巧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识字谜语
字理,风景这边独好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
形象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