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6-07-05孙桂兰
孙桂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下面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与体会:
1 小组合作学习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组内成员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还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如:教学《风筝》一课后,小组讨论:风筝能不能找到?同学们各持己见:有的同学说能找到,因为课文结尾说“他们向磨坊跑去……”;有的同学说找不回来了,也许是挂树上了,也许是风刮坏了……再做一只“幸福鸟”,放飞希望和梦想。达到合作讨论的目的。
2 小组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如: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秋天”,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户外找秋天,写秋天,画秋天,并且突出家乡的特点。同学兴趣盎然,课堂上充分展示本小组的收获,把家乡的红海滩、芦苇荡、稻田、河蟹,描绘得栩栩如生,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了锻炼,拓宽了学习的空间。
3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它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溝通感情的过程。它使每一成员都溶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如:教学《盘古开天地》一文时,小组合作画出文中描写盘古是如何用自己的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各组同学争先恐后地发言,就连平时很少说话的同学举起小手,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活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要求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它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其它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就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同学们为了在课堂表现出色,在家预习课文时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上网搜集有关课文内外的知识,如:学完《孔子拜师》后,有一名同学竟然把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全部抄写下来。学完〈闻鸡起舞〉,请同学再说出几个关于这方面的成语故事,有的同学写出了十几个。自学能力得以提升。
5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某名同学平时不问不说话,通过一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现在课堂上敢举手发言,同时也树立了自信心,学习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6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
在问答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