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点粗浅探究
2016-07-05马云静
马云静
【摘 要】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也是教师课改中的关键点之一。传统的初中古诗词教学采用满堂灌的讲授法,大大的削弱了古典诗词文字的魅力和神韵,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体会。
【关键词】古诗文;阅读;情感;音画;探究;体验;品味;鉴赏;意境;想象;尊重
一、明确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意义
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所在,诗文中不仅仅告诉我们讲诉的内容,更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做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审美的情趣,应有尽有,这对学生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学习,诵读,背诵,用这些优秀的诗篇打做人的底稿,打文化的底蕴,必将底色亮丽,在人生的旅途中将享用不尽,受益无穷。所以,教师在讲授中,一定要注重结合文本,带动学生,用心揣摩,,体会其思想精华和情感魅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在他们的心田播撒文化的种子,让他们受到感染,受到启迪受到教育,刻骨铭心,终身收益。
二、重视古诗词的阅读
我们的先人以卓越的才情为我们后代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但就是这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却往往被語文教师单纯的翻译,直白的分析,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韵。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阅读所致。因为少了阅读,面对古典诗词,我们深感陌生大于熟悉,敬畏大于亲切,讨厌大于喜欢,我们已经逐渐远离了诗歌,荒芜了诗意。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古诗词来说,阅读就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古诗词具有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悦耳动听,朗朗上口的特点,所以对初中生来说,诵读不仅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里特点,更易于在这极具有韵律感看阅读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与作者之间的交流,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感受古典文字的魅力,从而真正的走人作品,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提升学生对作品的深入认知和感悟。这些“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享受是教师硬性灌输讲授所永远代替不了的。
三、要全心投入,用心感受
学诗要学会全心全意的投入。要学会易地而处,进入角色,通过从我到诗人的形象转换,实现我与诗人的心灵沟通,进而合二为一,在形象的转换中提升阅读者的理解水平和鉴赏水平。此时此刻,要忘我,要无我,我的此时此刻便是诗人的彼时彼地,饮酒弹琴、赏月观花,舞剑长吟,欢笑落寞,豪情壮志,一颦一笑,一点一滴仿佛都是发自我心,我俨然已经穿越了时空,诗人既是我,我既是诗人。用心感受,易地而处,经此转换熏陶,在意念中与诗人融合,久而久之,你便清楚的听得到诗人内心最真实的呼唤,最深切的情感,你也就领会了诗人之意,诗人之心,领会了诗歌的味道。
四、结合音画,品味意境美
意境美是指主观与客观相融合而达到的情与景,意与境相统一的一种艺术境界。品味意境可适时结合音乐,图画或其他的多媒体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些古诗文平仄相对,音韵和谐,音阶有规律的间歇停顿,节奏鲜明,吟诵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感。在教学中可选用一些相应的乐曲进行伴奏朗读,听读,品读。让音乐的强弱缓急和诗文的内容情感结合,不知不觉的带动学生进入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文的内涵。也感受到优美的乐曲与优美的意境结合二者之间和谐统一的审美情趣。
王维的作品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后人学习推崇的典范。诗是语言的艺术,画是色彩线条的艺术。诗画历来不分家,一篇好文章就应该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因此在对诗文内容理解教学时,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借助绘画工具,线条,色彩,构图描绘等艺术手段表现诗文画面,然后结合作品进行展示,讲解,评议,不仅可以简单再现文章内容,更加深了对文章语言艺术之美的理解,对诗文意境美内涵的领悟,可谓“诗意画意”相得益彰。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身临其境。
五、联想想象,培养能力
可以说没有斑斓奇特的想象就没有多彩多姿的文学。没有想象就没有屈原的离骚,没有想象就没有李白的把酒问月,没有想象就没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古诗文善用凝练的语言,通过一些鲜明生动的意象营造出美妙悠远的意境,含蓄隽永,给读者留下无限的遐思想象空间。例如《陌上桑》关于罗敷的美,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马致远《天净沙》”言有尽而意无穷”尽现那种“落寞极致的悲。,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究竟是怎样的一番美好景象。这些如果老师都拿来一字一词,一句一段,大讲特讲,就会使文章支离破碎,美感全无,韵味全无,令人扼腕。接触这样的美文,教师就应注重少讲或不讲,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联想多想象,抓住诗文描绘的景致,内容,作者的心情,情感进行进行揣摩,在头脑中勾勒出文中描绘的画面,进入情境,感受到诗文独特的意象带来丰富多彩的美感,体会作品蕴含的诗情画意,填补了诗文文字表述的空白,大大的提高了想象能力的培养,也获得了审美的情趣和体验。
六、教法灵活,尊重学生
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学习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产生主体的意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和探索性。至于教法应根据文本需要,灵活多变。适合朗读时就多读,适合听音乐就多听,适合想象时就多想,应该赏析时就赏析,应该质疑时就质疑。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这样才会使学生不抵触古诗文,进而爱上古诗文。
总之,我们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尊重课堂,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选用灵活可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情投入,用心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喜欢上这样的课堂,使语文古诗文课堂真正充满生机,情趣盎然。
参考文献
[1]《经典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