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途径

2016-07-05苏珊珊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途径初中高效课堂

苏珊珊

【摘 要】高效课堂既是一种理念的课堂,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想要得到高效的课堂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性地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模式,更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实践和总结,才能真正地使信息技术课堂达到高效果和高效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途径

1 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虽不是主课但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虽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已有好多年,但是作为一名普通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师来说,笔者深感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越来越难以把握了。尤其是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本身的飞速发展,它的普及程度大大高于我们的教育的普及程度。信息技术课堂模式不能延续传统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应该更加注重提高这门课程课堂的效果和效率,使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才能使信息技术课程更具发展性和前沿性。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要融入高效课堂的理念,这更有助于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能更好促进学生的理解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进而学好这门课程。

2 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的主要途径

2.1 注重教学方式的调整,适当开展分层分类的教学

教师在了解了学生之间的实际差异后,在课堂授课时,就应该做一些相应的设计以达到分层分类的目的。当然此处指的分层和分类不是有意地将学生简单以好和坏进行分类化处理,而是根据教学的具体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不同难易程度的实践操作题。举例:在讲授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基本操作“剪切、复制、粘贴”时,一般情况下这类操作是不需要详细讲解的,因为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但为了了解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笔者还是设计了一道很简单的操作题“請把本地磁盘D中‘小明的图片文件夹中的所有文件移至本地磁盘E中的‘小李的图片文件夹中”。就是这样一道很简单的操作题,最后学生实践的结果大大出乎意料,可以说超过2/3的学生都可以完成。无论用直接拖动还是剪切加粘贴都可以做到,但还是有少部分学生完不成,有的只会复制过去不会剪切更不理解“移至”的概念,而有的就是不会做。接下来我的分层分类教学就是让已经掌握的同学继续实践操作题,题目我稍作改动——“请用键盘加鼠标的操作把本地磁盘D中‘小明的图片文件夹中的所有文件移至本地磁盘E中的‘小李的图片文件夹中”。这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已经熟练掌握鼠标进行“剪切、复制、粘贴”操作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运用键盘的快捷键来进行“剪切、复制、粘贴”的操作。针对于还没有熟练掌握“剪切、复制、粘贴”操作的学生则可以集中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可以迅速掌握操作技巧,这样就达到了分层分类教学的目的。

2.2 改变相应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结合其自身优势,适当改变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举例:在讲授键盘指法时,学生大都表现出不太专注或是心不在焉。因为这部分内容易讲,主要靠实践操作来巩固,但是真正实践操作起来却很枯燥。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规范的键盘指法和必要的信息技术素养,笔者就大胆尝试利用一个DOS系统下训练键盘操作小游戏来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原本枯燥、单调、乏味的键盘指法训练,在此相对轻松的游戏过程中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当然笔者不是鼓励和要求信息技术课堂都去玩游戏,这必须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不能一概而论。笔者觉得教师在讲课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一定的多媒体设施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来感受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使之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

2.3 强化课堂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际的操作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对操作性和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课程,这也正是它区别于其他课程一定要在机房中上课的原因。在笔者的课堂中一般每节课45分钟至多只讲15分钟至20分钟,其余的时间大都是留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实践的。例如:笔者在授课时遇到一些相对简单或是掌握程度较好的知识点往往采取集体观摩实践操作的方式来学习。如word中如何运用“查找”功能,笔者会选一位操作较好的学生利用广播软件当众演示,相信大部分人都已掌握,少部分没有掌握的也可以通过这次演示来学习。但是接着笔者会顺势引出来讲解“替换”,这个功能一般学生用的不多,掌握情况也一般。通过讲解学生会了解实际上“查找”和“替换”很类似但功能大不一样,操作也不难掌握。课堂上笔者通过这样的安排可以合理地节约一定的讲课时间,以更好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外举行电脑绘画比赛、电脑小游戏过关比赛、网页制作比赛、网站建设以及机器人比赛等等,来加强学生对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通过各种竞赛,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基本操作的能力。

2.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学习欲望,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多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以任务驱动模式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就一个知识点提出一个学习任务,然后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再让每个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最后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各学习小组上台讲解和演示。学生讲解通过任务驱动学习到的认识点,还可以与老师互动,而老师和台下的学生也可以提问台上的“小老师”。经过这样的学习,激发了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兴趣,自然促进了相互之间配合与默契,也提高了知识搜集和整理能力。

3 小结

高效课堂既是一种理念的课堂,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想要得到高效的课堂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性地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模式,更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实践和总结,才能真正地使信息技术课堂达到高效果和高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陈国宏.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激发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

猜你喜欢

途径初中高效课堂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