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专业在应用型大学教学建设中的探讨

2016-07-05张帆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物联网课程体系

张帆

【摘 要】伴随“十二五”规划中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纲要的时代背景下,物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形成以物联网为核心的专业体系也应运而生。可由于物联网作为全新专业,国内外无成熟教学体系借鉴,本文就以应用型大学为例,探讨一下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物联网专业体系方案的制订,旨在为高校物联网专业打造可行性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型高校;课程体系

1 物联网概述

当下,以“工业4.0”、“互联网+”、“制造业2025”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在不断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的新的工业技术不断涌现。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国家十二五规划列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它的出现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通信之后的又全新革命,未来20年,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发展至少可以给中国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的GDP增量。

所谓物联网,是融合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优势的网络,能够让每一件物体开口讲话,从而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直接沟通。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SIM卡、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给物体赋予智能。其特点为软硬件结合,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控制、数据融合,最终实现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环境检测等领域各种信息的汇总及处理。

2 物联网专业在应用型大学发展现状

作为一个复合型的全新专业,物联网对人才的要求较高,知识面涉及更广。在当下刚刚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申请批复实施招生的物联网专业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教师团队没有统一的、清晰的合理性定位。因为物联网本身属于三层架构,分别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很多教师认为,对学生教学主要是确保学生掌握物联网专业的核心知识,掌握传感技能即可。但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复合化,不仅要求过硬的物联网基础知识与编程技术,还要求具备一定敏捷开发管理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满足现今大中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其二,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及不科学的之处。主要体现在物联网专业的课程涉及面较广,包含了电子技术、计算机编程、通信原理等课程,所以全国各所高校课程设置较多、缺乏重点,并且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差异也较大,有些偏向感知层,有些偏向网络层,也有偏向应用层。没有对此专业所需的课程体系从整体进行规划,而是以教师团队擅长什么方向而定目标。

其三,物联网专业是一个实践动手应用很强的专业,但转型后的应用型大学对于专业实验室建设还显得相当落后并且缺乏相关硬件设备,包括很多211和985高校都只是重视理论教学,有意忽略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形势,特别是物联网在应用型大学招生中,还没有一届已毕业学员作为终极考核作为跟踪。最后,从师资教学团队看,由于物联网是近几年才发展审批通过进行招生,师资在课程体系架构方向研究普遍薄弱,教师队伍有待加强。

3 物聯网专业教学建设改革

目前,物联网专业的应运而生是响应国家信息战略产业的高速发展,并且高校转型致力打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导致本专业的教学体系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影响着高校的物联网体系的水平建设,因此需要打造“理论适用,实践管用”的教学课程改革,使高校物联网专业迈向技能型高端应用技术人才而努力发展。

3.1 明确教学培养目标

明确教学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的首要方向,只有明确学科培养目标,才能保证教学课程建设合理的发展,物联网专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与国内众多研究型高校不同,应用型高校物联网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应该是以网络层转接至应用层最后展开进入感知层,使学生合理地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体表现在理论上要掌握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原理及嵌入式系统技术、RFID技术等信息领域的基础知识;实践上机要有嵌入式程序设计、单片机技术、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条码技术及中间件技术等核心技能。同时还要理解团队协作意识和敏捷开发实际应用。因此,应用型高校的物联网专业教学建设中,一定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包括课程大纲在内容的衔接上,防止出现教学内容深浅不一造成无效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本专业迈向成功道路前行。

3.2 打造企业用人需求

在物联网的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院系学科负责人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于社会需求。组织学校专家委员会联合本省本市在物联网领域有着建树性发展的企业一并进行深入剖析探讨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科的岗位需求与用工要求,共同确立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内容,并进行合理的四年教学调控,最后转化为面向各年级层次不同学生水平之间学内容开展,让物联网这样的交叉学科在学校与企业保驾护航中由通用知识的累积,专业课程的传授,综合实践课程的熟练掌握,最后形成“2-1-1”的分阶段培养方式:

(1)一二年级强调物联网导论之类的理论课程基础的学习,培养算法与程序设计快速运用;

(2)三年级侧重专业的初级校内实训及项目开发的相关事宜;

(3)四年级最后定向培养团队开发实战,进入企业实训环节。

3.3 重视教学实验室构建

应用型高校在物联网建设中,实践上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专业本身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目标现阶段都属于跟企业进行定向定量培养,只有具备扎实的物联网实践技能,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4 结束语

本文笔者主要针对应用型高校的物联网专业教学建设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总而言之,全国各高校物联网专业都还处于摸索期,存在问题也必须需依靠更多的资金及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从长远看,物联网在国内应用前景相当广阔,作为战略它的出现将促进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光速发展。因此,学校要根据现实社会需求、着眼未来,将信息技术学科的优势转化为办学的优势,为后续物联网课程体系的建立提供成功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东.物联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以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5(09)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物联网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应用型高校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
基于物联网的煤矿智能仓储与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