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
2016-07-05王海雯
王海雯
【摘 要】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多媒体和生物实验结合后进行教学,能有效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信息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生物实验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媒体网络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媒体和生物实验结合后进行教学,能有效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信息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那么生物实验该如何与多媒体相结合呢?
一、多媒体技术参与演示实验
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兴趣,有利于突破知识重点、难点。
例如必修一中“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虽然此实验很简单,但取料、操作、观察较为麻烦,通过多媒体展示红细胞吸水涨破的过程,后让学生归纳实验原理,分析实验现象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进一步演示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这种模式对一些用时长、过程复杂的实验很适用。如人教版选修1的几个实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等等。
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法的有机整合,取长补短,使微观过程宏观化、静态媒体(图、表、文字信息等)的动态处理,有效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使难点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大大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参与探究性实验
探究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方法之一。以实验为基础的生物学科,通过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对这类实验我们可采取:多媒体创设情景→展示探究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方法来强化实验。课堂中关键多媒体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充分理解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理,同时利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的操作,学生要熟知实验过程,认真观察演示程序,掌握操作要领,进行规范操作。这种实验教学设计模式是利用多媒体将固有的实验程序呈现给学生,学生按照实验程序,重复已有结论的实验过程。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适用的实验还有:"植物的向光性","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等。
通过多媒体提供一些背景材料能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根据学习内容加工处理转化成背景资源,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便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问题的探究,信息交互,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参与验证性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在实验中发展的科学,生物科学史中有很多经典的实验。新课标中对于这些知识是要求详细让学生了解的,这是情感教育和生物学素养培养,以及锻炼学生思维的最好教材。但是因为很多过程都是实验的重现,让学社亲自体会每一步不是很现实;在实际考试中这方面题目基本也不是很多,因此这部分内容很多老师都不愿意花费很多的时间进行教学。但我发现利用多媒体演示,可以达到花小时间有大收获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一系列实验演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完全没有借助书本上的问题提示情况下,学生就根据达尔文的实验现象及结果,提出了和他相似的假设:可能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它运输到下部后促进下部生长,但分布不均匀,造成生长有快慢。接下来谵森、温特等人的实验,学生竟然都可以根据现象作出很好的解释,最后总结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用运动着的小点表示生长素产生,运输及分布的问题,几乎没有费多少力大家就都可以理解了。在此之后我設计了一些变式练习,主要是用各种方法处理胚芽鞘尖端和下部,要求学生说出实验现象,学生的正确率几乎达到了90%,这的确是实验演示带来的好处。适用的实验还有:“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观察叶绿体”,,“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的粗提起与鉴定”,“酵母细胞的固定化”等等。
实验教学信息采用多媒体形式呈现,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在突破抽象的生理过程学习、创造真实教学情境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在进行生物微观研究与教学时,能利用生物显微演示台,更能发挥多媒体组合教学优势,大大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