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2016-07-05冯春梅
冯春梅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的课程改革全面推行,对教育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的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呈现了先进性。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化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教学方式上,提倡要坚持组织实践活动;在教材上,强调要满足学生的个性特征差异;在课程理念上,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國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接着分析了高中化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现状;策略
近年来,有关教育的话题都格外引人注目,高中化学是高中教学当中的重点学科,因此,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新时期的高中化学教学,强调要重视化学知识的现实性价值,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最终实现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
一、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以及现代的教育评价制度的限制,高中教育往往打上了“一切以高考为目的”的标签。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班级的升学率上,学生的学习重点放在如何提升学习成绩上。这种思想严重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实用性价值,以及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在单一评价制度的指引下,教学活动只看重现实的效益,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表现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就忽视了对学生化学兴趣,以及对于自然科学钻研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与自然以及学生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它本身就是对自然规律进行一般性概括而形成的科学。因此,在高中化学知识当中,一定是与现实生活具有密切联系,能够活学活用的。但是在目前我国的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化学仅仅被看作是在学生高考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学科,教师和学生更加关注的是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教学活动的重点也往往放在与高考有关的知识掌握上,至于学科本身的实用价值,以及知识点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则很少提及。这样的教学思维指导下的教学,必然是“高耗时、低效率”的。及时能够培养出具有较高学习成绩的学生,也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性化学能力的人才。将高中化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推崇的教育方向,也是相比于传统教学的一次大的突破。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原则分析
1、主体性原则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要转变以往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要转变观念,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时,选择的一切教学手段,都要从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观念。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在选择教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创建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过程等各个方面,都要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能出现明显的知识性错误,或者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
3、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的原则有两个方面的概念。一方面,是从学科上来讲,高中化学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其余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也要适当与其他学科取得联系,促进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从教学活动组织上来讲的。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当中,选择的生活化教学素材不仅要与所学知识点有紧密联系,还要有多样性。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寻求更多的生活化教学素材。
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
我国很多的教育大家都曾指出,生活本身就属于广义上的教育素材,运用生活来促进教育,运用教育来学会生活,二者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高考升学的压力下,教师将许多重点都放在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做题技巧上,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化学体现出了更多的与生活相关的教学因素,教材编写当中的教学内容也与学生生活联系更为紧密。将现实生活看作是高中化学教学的素材库,将现实生活作为高中化学的实验基地,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当中,要抓住知识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其中,带着对生活现象的疑问进入课堂,能够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本节课的教学主要目标有: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的升降关系,学会运用化合价升降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电子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及还原反应。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们实际生活当中的金属腐化、食物腐烂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开动脑筋,运用学习的知识来回答如何进行金属防腐和食物防腐。学生在此过程当中会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当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点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出钢铁生锈的反应: 。然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如何运用最简单的方式来防止铁生锈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了解到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本身就是矛盾的共同体,如果能够为铁提供一个隔绝氧气的环境,那么久可以防止铁生锈。
四、结语
在高中化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本身并不是很困难,但是需要教师善于发现知识点与生活常识之间的联系,而且还需要运用生活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那么就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要想实施生活化教学,要从组织教学活动入手,适当导入生活当中的例子,创设问题化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感受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的关系,运用生活经验理解化学抽象知识。从而更加关注现实生活状况,形成较强的创造能力,真正实现高中化学教学对于培养科研人才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树萍,阮文举.化学新课程中STS教育目标的设计与思考[J].化学教育.2008(05)
[2]蔡宝来,王立国.教学回归生活的意义与价值[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