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时机
2016-07-05吴俊江朱汝艳
吴俊江 朱汝艳
【摘 要】本文从小组合作中的合作契机入手,从学习内容分析、拓展性发展、实际操作中等几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五个契机,具有教学的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小组合作;把握时机
现在,在小组合作中,什么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在老师的心里存在着迷惑。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的,而是要讲究一定的契机,教师在上课时不能随心所欲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有些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只要遇到问题都离不开合作学习,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灵丹妙药;本身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有的教师也要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质数与合数”一课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究交流,并在老师指导下归纳出了质数、合数的概念,这位老师又安排小组合作来讨论“1是什么数?”显然,这样的环节是没有必要的。事实上,只要通过教师的一个提问“那么1分在哪一类呢?”让学生单独判断再说明道理就可以了。因此,把这个内容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内容是没有什么价值的;还有的教师刚一上课就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已明白的问题还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对这种形式已经产生厌烦的情况下,教师仍按部就班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凡此种种,已经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
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对小组学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数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时机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作用。
1、操作实验,探究问题时的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的结果去发现探究总结规律,有时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组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挖掘集体的潜能。 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时,要求学生认识并会使用“量角器”,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会手拿大量角器进行演示,并把量角的方法和步骤一一列举出来,现在教师却把问题留给了学生,对于如何使用量角器量角,注意点有哪些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探索质疑和解答。在学习中,学生的求知欲旺盛,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边量边研讨,把他们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向全班学生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别的小组如有问题或异义,可以相互争论,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有自主学习的体验,还可获得互助合作探求真知的群体主体性的经验。
2、突破重点、难点时,组织小组讨论
學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时,也就是教学重点、难点时,希望用已有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克服“教”与“学”的难点。例如:学习“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教学时,先让小组探究合作,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种材料(每种材料中都有多个物体)动手分分,用分数表示,再让各小组汇报交流,以求创新,说说这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这里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操作过程,让学生突破“一个整体”,感受到可以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不同的分数,其中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最后,教师引导各小组自己举例,加深单位“1”的理解,这样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构建新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在学生自学之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自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由于个性差异,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生自学完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针对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互相切磋,互通“有无”,以使“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在归纳法则、揭示概念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法则概念大多数是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归纳而得来的,其推导过程有时显得枯燥无味,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集思广益、协作攻关,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强对结论的认识与理解。
5、梳理总结阶段的合作学习
当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时,一般要对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总结,这时,可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通过互检、互评,进行互教,互学,互帮,最后达到查漏补缺的综合提高,同时还将他们学过的知识梳理总结,形成知识结构网络。
6、解答“开放性”知识的合作学习
为了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安排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学生得出的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时,教师可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根据展示出来,每个同学都从别的同学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例如:学习“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后,让学生小组讨论36×25=?,有的小组成员说可以先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的乘积,再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于是36×25=9×(4×25),36×25=2×25×18,36×25=6×25×6,或者36×25=36×5×5等,有的组员说,可以先把一个分解成两个数的和(或差),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于是36×25=(30+6)×25或者36×25=(40—4)×25,有的组员说,可以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把36缩小4倍,把25扩大4倍,积不变,于是36×25=(36÷4)×(25×4),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中,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都融入于自己的小组之中,为小组的一些奇特解法而喝彩,为自己是小组的一员而自豪。
7、小组评价中的合作学习
对自己对别人能够公允客观的评价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为此,我们在学习完一课或一单元之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评价,评价的对象包括评价自己,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教的成功与不足等几个方面。通过小组评价,小组内的同学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特别是原来一些得不到表扬的学困生在小组内经常得到同组同学的鼓励,有的还能得到同班同学的掌声,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日益高涨,对教师,学生们也能够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对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真正作到教学相长,通过小组评价,许多学生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速度与效率,实现组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把握好小组合作的教学契机,让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