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16-07-05曹晓霞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三角形思维能力图形

曹晓霞

在当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引导,注重思维能力培养;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是新课程教学理念。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抽象、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思维过程。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信息,通过辨析,让正确的思维在班级中发扬光大,将错误的信息经过恰当讲解和辨析,及时地调整学生思维的方向,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

一、重视发现学生思维过程,追根溯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发现过程,当学生得出结论后老师要追根寻源,“你是怎么想的?迫使学生说说刚才的思维过程,把自己的算理公诸于众。教师应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如刨根问底法、口头锤炼法、课后延伸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让班级学生从中得以启示。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先用课件出示了一组三角形底与高的长度,让学生观察怎样根据三角形的底和高求面积,然后让学生拿出两张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任意拼割。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并对拼成的图形观察、思考、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把整个过程演示一遍,让学生自己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结论。这时教师追问为什么这么想?你发现了什么?他们发现这两个完全一样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为自己发现规律后兴奋不已,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高涨起来;另一方面也使其他同学从中受到教育。在教师引导下他们又主动探索这些图形内在联系,为以后学习组合图形埋下了伏笔。

当然学生思考方法有时不免有片面性,思考过程不够完整,这时就需要我们做教师再引导中拨正方向。例如;在教完平面图形时,我要求学生谈谈这些图形的关系,让他们追忆过去学习的知识,将这些知识综合思考,试着用网络图或集合图表示图形之间的关系。答案就不统一,可以先让学生分组集体讨论,然后我在不断地一一纠正学生错误思维的同时,重点点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特征,抓住关键把学生思路引入正途,解决了问题,学生反映这样的学习记得牢,想得深,增强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了自己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掌握新知或通过自学后发现了规律时,有利于孩子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思维有时不免转不过弯来,甚至迷惑不解。这时就需要教师展示出自己的探索過程了。去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悟出学法。例如;在教学哪些能被3整除后,我出示了一组题,2721139,453936,701854,213847,6669936,并与班级的两个同学比赛看谁判断得快。他们看到老师迅速地判断,很是惊叹不已。课堂气氛活跃。这时我让学生分析讨论一下老师用什么方法正确迅速判断的?学生只知道把数位上的数逐一去相加。此时我用动作演示。展示自己判断思维过程。学生恍然大悟。纷纷举手回答,如果先把3的倍数的数字划出,使得加起来的各个数值变小,就容易判断了;这时有的同学就在老师思维方法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创新,说我可以从前向后看数字,只加不是3的倍数,也便于迅速判断。我及时给予肯定的点头。通过游戏与演示,教师展示了自己思维过程省去了多余的讲解。充分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时间而学生学习思维得到了启发,激励他们再学习的热情。同学们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讨论与教师讲评相结合,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常常会闪现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及时加以肯定,提高他们思维积极性,激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法。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少走弯路。当然教师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更能给学生启迪,保证学生探寻的正确途径,久而久之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养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三角形思维能力图形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分图形
画一画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