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还珠楼主研究

2016-07-05韩云波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楼主武侠金庸



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还珠楼主研究

栏目特邀主持人:韩云波

主持人简介:韩云波,1966年生,四川广安人,现任西南大学期刊社编审、文学院教授、中国侠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等。长期致力于中国武侠文化与文学研究,著有《中国侠文化系列丛书》(1995)、《金庸妙语》(2001)、《中国侠文化:积淀与承传》(2004)、《“后金庸”武侠》(2013)等武侠文化与文学论著,编选《武侠新力量排行榜》(2006)、《2006年中国奇幻文学精选》(2007)、《2007年中国奇幻文学精选》(2008)等,主持评选“中国武侠文学奖”学术奖,目前已出版著作十五部,发表论文二百余篇。致力于学术期刊研究,曾获得“中国社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

主持人语:在20世纪中国武侠小说史上,还珠楼主可以说是与金庸并峙的两座高峰。然而,尽管人们对电影《蜀山传》、网游《仙剑奇侠传》津津乐道,尽管人们对金庸笔下的神雕、古墓、冰海以及丁春秋的排场等等耳熟能详,却鲜有人知金庸小说与还珠楼主小说的联系,这说明还珠楼主的研究还很不够。《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向来注重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的研究,自2009年以来,先后发表了五篇关于还珠楼主的高质量研究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2014年11月,在李永明和笔者等人的积极推动下,还珠楼主的故乡—重庆市长寿区—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华长寿文化暨还珠楼主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会议论文集收录论文十九篇,其中已由《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三篇,《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发表两篇。此处再刊出两篇会议论文及一篇特约论文,希望对还珠楼主与中国武侠小说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笔者自2012年以来,发表了《开千古未有之奇观:还珠楼主研究65年》(与滕巍合作,2012)、《〈蜀山剑侠传〉与民国武侠的“后不肖生”时代》(2014)、《武侠小说研究的理论模型—以还珠楼主研究为例》(与宋文婕合作,2014),对还珠楼主进行了系列研究。本期的《还珠楼主武侠小说序跋研究》是笔者2016年新作。根据周清霖、顾臻先生的《还珠楼主李寿民先生年表》等材料,笔者发现,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序跋贯穿其整个创作历程,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笔者在文章中根据还珠楼主居住地点并结合其他要素,对还珠楼主武侠小说的创作阶段进行了细分,分别为天津时期、北平前期、北平后期、上海时期及苏州—上海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代表性的武侠小说序跋。还珠楼主武侠小说序跋一方面反映了还珠楼主武侠小说文学生产的状况,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还珠楼主小说中的“武侠意识形态”。笔者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武侠文学研究理论体系的建构与拓展,其中“大陆新武侠”概念的提出与理论建构的系列论文,获得了学界较多关注,本文提出的“武侠意识形态”概念和武侠小说序跋研究的理论问题,希望能够得到学界的关注,促进相关理论研究不断深化与拓展。

李永明先生是还珠楼主李寿民先生的族孙,又长期在还珠楼主故乡工作,历任重庆市长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重庆商报》总编辑,重庆新闻中心主任等职务,现任重庆旅游与文化研究院院长。由对还珠楼主的热爱发展为对还珠楼主的研究,他以族人的身份近水楼台,拥有大量家族文献,写成长达二万余字的《还珠楼主家世考述》,许多资料均为首次刊布。此文的价值,不仅呈现了还珠楼主成长的血缘系统,更可以使我们充分感受到还珠楼主的家族自信。正如金庸小说以海宁查氏传说开始他的武侠小说创作一样,还珠楼主亦以长寿县人齐漱溟作为峨眉剑仙的领袖人物。李永明指出,齐漱溟“实为‘七寿民’之谐音”,而“还珠楼主小名‘小七子’,后来常用‘寿七’‘老七’‘阿七’‘七’等为笔名”,这里反映的正是他的血缘与乡梓之情,表现了作为明清之际一代文宗李开先后人的家族自信。这种自信进一步发展为还珠楼主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自信,由此衍生出来的百折不挠、遇强愈强、不言放弃的宏大叙事,成为其成就并超越其他武侠小说作家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还珠楼主的影响能够超越民国,至今犹带余香的深刻内因。李永明早年就学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国学功底深厚,考据功夫扎实,除了整体呈现还珠楼主家世之外,对许多过去存疑的细节问题也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许多首次面世的材料可望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郑保纯先生原任《今古传奇》武侠杂志社社长,2014年在苏州大学取得文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为《武侠文化基本叙事语法研究—以“射雕三部曲”为例》,对“道家—道教—丹道学系统里形成的灵肉的修行方法”有独到的见解,而这个系统正是还珠楼主武侠大厦的核心建构。由此出发,郑保纯近年来的学术兴奋点主要在于探讨“武侠思维”。他的论文《试论“武侠思维”—以〈蜀山剑侠传〉中的“剑”为中心》就正式提出了“武侠思维”的概念。此文可与2015年他发表的《大陆新武侠与科学思维—评韩云波教授〈“后金庸”武侠〉》一文对照起来阅读。郑保纯指出:“民国武侠小说家将科学思维引入江湖—仙侠世界的改造,与巫术思维、宗教思维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整合而成为‘武侠思维’,以完成传统神魔小说与侠义小说向‘武侠小说’的现代性转换。”具体而言,他以“剑”作为武侠文化的核心符号,展示了这一符号体系中如何融会了巫术、宗教、科学三种思维方式,从而完成武侠思维现代性建构的逻辑过程。在理论方法上,郑保纯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弗莱、卡西尔、列维-斯特劳斯等西方理论家的思想,既有神话学,又有类型学和知识社会学的意味。此文角度独特,可以为武侠研究拓展思维和眼界。

截至投稿前,我们以主题方式检索中国知网中的“还珠楼主”,仅仅得到98条结果,其中学术期刊60条,特色期刊30条,博士论文2条,硕士论文4条,相比于检索“金庸”得到的14160条结果(其中学术期刊5127条、特色期刊7150条、博士论文21条、硕士论文252条),该领域的研究还远远不足。形成如此反差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金庸作为“公众人物”的极高知名度,就学术研究而言,还在于金庸研究早已成为一个学科领域并建构起了较为完善的包含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体系,使之获得了相当量级的系统完整性与普遍延伸性。在这个意义上,金庸研究就不仅仅是关于金庸的研究,而可以在更加广泛的层面和更加高远的视角上展开。反观还珠楼主研究,该领域的弱点与不足由此而凸显出来。本期栏目的三篇文章分别由不同学术背景的作者从不同学术视角予以展开,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证研究,他们所体现出来的拓展延伸性努力与洞幽烛微式的考察,正在一步步夯实还珠楼主研究大厦的地基,由此再出发,或许可以期望还珠楼主研究取得更大的进展,更好地呈现早在1948年就被目为代表了“一个时代”之“奇迹”的还珠楼主的伟大成就及其对武侠文学影响深远的开拓性贡献。

猜你喜欢

楼主武侠金庸
武侠风
嘿!这才是武侠
武侠影后郑佩佩
为金庸因一错字查证道歉叫好
谁是金庸小说第一情圣
网络代有才人出
武侠教室
金庸的财富江湖
超搞笑问答
不看后悔的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