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牙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创伤性牙缺失伴骨缺损临床研究

2016-07-05王春会韩树森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3期
关键词:牙列牙槽骨种植体

安 新,王 芳,王春会,韩树森

香河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河北 廊坊 065400

·口腔美容·

种植牙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创伤性牙缺失伴骨缺损临床研究

安 新,王 芳,王春会,韩树森

香河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河北 廊坊 065400

目的 探讨种植牙修复联合正畸矫治治疗创伤性牙缺失伴骨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种植牙修复联合正畸矫治治疗创伤性上、下牙列牙缺失伴骨缺损17例患者,共植入43颗种植体,治疗时间12-48个月,定期检查种植体骨结合情况,上下牙列咬合关系及容貌美观恢复情况。结果 临床观察6个月~6年,17例患者43 颗种植体临床修复各项评价指标均良好,种植义齿稳定无松动,上下牙列整齐,咬合关系紊乱的患者均达到功能性咬合,种植体留存率100%。结论 联合治疗方法临床效果肯定,有益于改善咬合关系,保持种植体的稳定性,提高修复效果。

种植牙修复;正畸矫治;创伤性牙缺失伴骨缺损

随着口腔颌面部创伤病例日趋增多,同时伴有上、下牙列缺失并伴有牙槽骨缺损、咬合紊乱等变化影响种植体的植入,种植修复的困难和风险明显增加,应用种植牙修复联合正畸矫治等口腔多学科合作治疗,能够较好地恢复患者的上下牙列咬合关系等功能以及颌面部美观。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3月-2015-2015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17例创伤性上、下牙齿缺失伴骨缺损患者,探讨种植牙修复联合正畸矫治治疗创伤性牙缺失伴骨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 料 和 方 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17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18~35岁,平均33岁;单颗牙缺失16例, 2颗以 2上牙缺失27例,共植入43颗种植体。共植入35颗35瑞士Straumann 种植体,8颗BLB、Appolo种植体。采用拜欧金等同种异体骨修复材料、吉特瑞胶原修复膜等、自体髂骨骨移植。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常规拍摄全颌曲断片、CBCT等检查,了解缺牙区牙槽骨密度、高度、骨缺损等情况,测量并计算出缺牙区的骨高度,取术前记录模型,进行上、下牙列错颌畸形分析,制作手术模板并预作修复设计。

1.2.2 正畸治疗 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器矫治上、下牙列咬合关系紊乱,排齐、整平牙列,获得正常的牙列覆牙合覆盖等咬合关系,调整缺隙区牙齿位置和牙根轴向,消除牙合干扰,减少种植体数目等,为种植治疗创造条件。

1.2.3 种植方法 根据术前设计植入相应型号种植体,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7天。对于牙槽骨缺损骨量不足患者,根据情况采用GBR技术、骨增量手术等多种方法联合应用。

1.2.4 修复方法 联合治疗6~48个月后拍片等检查确认种植体骨结合情况良好后进行上部结构修复,即采用相应的烤瓷冠桥修复,修复后继续戴用保持器12-18个月。

1.2.5 种植成功标准[1][1]:种植体无临床动度,放射学检查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界面无透射区,垂直向骨吸收不超过种植手术完成时种植体在骨内部分长度的1/3,种植后无疼痛、感染、感觉异常等症状。

2 结 果

本组17例创伤性上、下牙齿缺失伴骨缺损患者经种植牙修复联合正畸矫治治疗后,

牙列排齐整平,覆牙合、覆盖等咬合关系及功能恢复良好。经CBCT等检查显示种植体周围已形成良好的骨结合,未见骨吸收,行烤瓷冠修复。临床观察2个月~6年,种植体留存率100%,临床修复各项评价指标均良好,患者自述咀嚼功能及容貌美观恢复,治疗效果满意。

典型病例 患者崔某,男,34岁,于2011年11月因车祸致上、下颌骨骨折、上牙列缺损等来我科治疗,临床及放射学检查示:上牙列 缺失,冠根折断,呈倒置垂直埋伏阻生,缺失牙牙槽骨呈不同程度骨折缺损;下颌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钛板、钛钉内固定术治疗,下牙列、间牙槽骨骨折缺损、牙龈萎缩、有小间隙,下前牙不齐、唇向倾斜、伸长、有散在小间隙;上牙列牙槽骨弓腭向萎缩吸收与下牙列呈反牙合关系,并且上、下牙列颌间距离较短,单纯种植牙修复效果不理想。征求患者同意后进行口腔颌面外科、种植牙与正畸联合治疗。①先行上牙列手术摘除倒置垂直埋伏阻生,拔除冠根折断,分别于位置共植入4颗种4植体,牙槽骨缺损较多位置采用GBR技术植骨,采用埋入式缝合。②再手术取出紧邻下牙根部下方一块内固定长钛板,并拔除。③矫治下牙列、关闭牙拔除后所留间隙及其它散在小间隙, 直立并压低下前牙,内收下牙弓,解除上、下牙列反牙合关系,增加上、下牙列颌间距离,矫治时间12个月,戴用保持器1212个月。④行种植修复烤瓷联冠、种植修复烤瓷桥,恢复上、下牙列正常咬合关系及咀嚼、语言功能。

图1 治疗前正位像

图2 治疗前下前牙像

图3 种植修复前像

图4 种植修复后像

图5 种植体植入后曲断片

3 讨 论

3.1 创伤性骨缺损区牙缺失的种植修复

创伤程度较轻、造成少数牙齿缺失并伴有部分牙槽骨嵴骨折、缺损等症状,一般仅采用GBR(引导骨组织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修复,即采用无机骨材料、胶原膜覆盖修复牙槽骨缺损等方法手术治疗。

创伤程度较重、造成上、下牙列多颗牙齿缺失并伴有牙槽骨骨折缺损、高度、厚度严重不足,上下颌骨骨折、牙弓弧度改变,种植修复的难度增加,需要根据情况采用GBR等多种骨增量手术才能进行种植修复。种植手术时可采用各种无机骨材料、胶原膜、自身骨移植材料等方法修复牙槽骨、上下颌骨缺损。

由于患者自身的骨组织具备良好的骨诱导性、骨引导性和成骨性,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被称为骨移植的“金标准”[2][2]。髂骨取骨术通常选择髂嵴带皮质骨的骨块,林野等[3][3]认为髂骨移植效果较好,供骨区骨量大,在颌骨受区能较为方便地修整成较合适的其长度、宽度及曲度;具有丰富的松质骨及含有大量骨细胞和血管的骨髓,再血管化进程较快,植入后能较快成活。

3.2 正畸治疗的目的

在临床检查时常发现一些病例,由于上、下牙列牙齿因外伤和先天性的生理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咬合关系紊乱,存在非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尖窝咬合关系、邻牙倾斜移位、对颌牙伸长以及散在的缺牙间隙,若单纯采用种植修复,常不能获得满意的美观和功能效果。因此,这类患者可以通过正畸矫治方法调整余留牙的角度和位置,改善种植义齿的近远中和上、下颌间距离,为种植牙龈乳头的美观创造条件;同时纠正咬合创伤等不利于种植牙正常行使功能的咬合关系,增加种植牙修复的适应症。

李石等

[4][4]研究认为正畸与种植联合治疗的意义在于:通过正畸治疗方法排齐、整平牙列,解除拥挤,改善上下牙列覆牙合覆盖及尖窝咬合关系,使本来不具备种植修复条件的患者重新获得种植机会,还可将牙列中的间隙重新分配,减少种植体数目。

3.3 种植牙修复联合正畸矫治注意事项

种植与正畸矫治时机的选择,在本研究中,通过各种正畸矫治技术改善上下牙列咬合、覆牙合覆盖关系,为种植牙修复创造条件。为了缩短疗程,在正畸治疗完成上、下牙列间隙调整时,选定种植体的精确位置并植入种植体,等待精细调整上下牙列咬合关系完成时,种植体形成骨结合后,拆除正畸固定矫治器,即刻行种植体上部烤瓷冠修复,修复后继续戴用保持器6-12个月。周公亮等[5][5]认为结束正畸治疗并立即开始修复治疗,修复完成后再次制作保持器,常规佩戴保持器2年以上。

在联合治疗中,需要口腔颌面外科、种植科、正畸科医生及患者等相互配合,确保联合治疗计划顺利实现。本文报道的病例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继续观察。

[1] 刘宝林.口腔种植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8.:108.

[2] 宿玉成.现代口腔种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

[3] 林野.口腔种植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93.5:93.

[4] 李石,段银钟,马兆峰,等.正畸与种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2006,26(3):200-:200-202.

[5] 周公亮,刘蝶,梁星,等.牙列缺损伴错合畸形的正畸与种植联合治疗的临床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5):499-502.-502

猜你喜欢

牙列牙槽骨种植体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142例临床体会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