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

2016-07-05艾木拉姑丽买买提吴元元

关键词:负性分值冠心病

艾木拉姑丽·买买提,冯 冬,吴元元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一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

艾木拉姑丽·买买提,冯 冬,吴元元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一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2015年本院冠心病治疗患者164例为护理对象,分为实验组82例、对照组82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下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情绪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忧郁分值为(1.52±0.56),躯体化分值为(1.12±0.43)、偏执分值为(1.20±0.41)、恐怖分值为(1.45±0.32)、人际关系分值为(1.31±0.26);对照组分值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法对高血压患者治疗具有帮助作用,缓解患者消极情绪、帮助重建治疗信心,配合治疗。

心理干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影响分析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时常出现消极、烦躁、忧虑等情绪,这对病情治疗具有不利影响,影响治疗效[1]。因此,我院在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法,帮助患者消除负性情绪,保持心情愉悦、积极配合治疗,提升治疗效果,争取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2015年本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4例为护理对象。分为实验组82例、对照组82例。实验组男42例,女40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为(46.4±13.4);对照组男44例,女38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为(44.6±12.5)。其中男92例,女7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第一,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水平,比如:心理专家对护士进行专业心理知识培训,提升护理水平;第二,患者治疗阶段进行基本状态跟踪记录,包含:生活规律、行为习惯、心理状态、生理规律等;结合患者实际状态进行积极引导、健康引导、为患者讲解冠心病常识、告知患者怎样进行自我引导,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消除负性情绪;第三,护士在护理阶段,通过亲切、温和的口吻询问患者病情,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关心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第四,引导患者认识心理作用对冠心病治疗的影响。

对照组护理遵循常规护理方法,即:常规健康指导。

1.3 评价指标

观察指标:忧郁、躯体化、偏执、恐怖、人际关系评价。评价标准:结合1971年,Zung编排的焦虑、忧郁自评量表作为评价指标,评价表中涉及内容中“没有”记为1分、“少有”为2分、“多数时间有”为3分、“常有”为4分,分数综合10为总分。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3.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评价指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表1 两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 n 忧郁 躯体化 偏执 恐怖 人际关系实验组 82 治疗前 2.57±0.67 2.01±0.72 2.20±0.56 2.21±0.31 2.35±0.25治疗后 1.52±0.56 1.12±0.43 1.20±0.41 1.45±0.32 1.31±0.26对照组 82 治疗前 2.56±0.57 2.00±0.75 2.21±0.56 2.37±0.31 2.38±0.15治疗后 2.12±1.77 1.97±0.56 1.95±0.45 1.89±0.45 1.87±0.75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升,膳食结构不科学、吸烟等因素影响,使冠心病病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冠心病治疗阶段,患者心理情绪波动较大,易产生消极、负性情绪,对病情好具有消极影响。本院对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在治疗过程中,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综合素养,全面掌握患者心理变化,而采取正确的心理学方法积极引导患者,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信心、积极的面对生活、面对病情,配合治疗对病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2]。建议患者合理膳食、饮食清淡、低脂低盐饮食、保持乐观、放松状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

实验组通过心理干预护理,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实验组评价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患者经过心理干预护理后,负性情绪得到缓解。实验组心理干预后,忧郁状态也得到了缓解;在护理过程中,注重多种心理护理方法结合,比如:一些患者过于担忧病情,护理人员采取注意力转移法;患者出现自闭倾向,护理人员则通过思想引导,引导患者交流,提升治疗效果,争取好的疗效[3]。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研究证明,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患者负性情绪得到缓解,稳定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值得在后续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推广。

[1] 董 洁.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2015,5(36):282-283.

[2] 王 娟.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1):440.

[3] 贾 敏.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1):186.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5

B

ISSN.2095-6681.2016.35.112.02

猜你喜欢

负性分值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指印特征点编辑差异对档案指印匹配分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