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性痴呆应早防早治
2016-07-04孙清廉
孙清廉
脑血管痴呆症,又称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症,这种病人常有反复小中风的发作病史,经常在一次轻度中风发作后,出现一过性失语、偏瘫、眩晕等症状,同时可发生脑血管痉挛、脑点状出血或栓塞,使脑血流供应受到影响。如果多次发作“小中风”,脑细胞受损难以恢复,更易引发痴呆。
根据国际诊断标准,诊断脑血管性痴呆有三点必须关注:1.痴呆出现在明确的卒中后的3个月内;2.突然发生的认知功能损害,或波动样、阶梯样认知功能损害;3.脑部影像学检查(CT或MRI)有相关脑血管疾病的证据,包括多发性大血管梗死、多个关键区域内梗死、多发性基底节和白质内的腔隙性病灶,以及广泛性脑室周围缺血性白质损害,或上述病变共存。
研究表明,年龄大、患有高血压等疾患、文化水平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老年人,痴呆症状往往更严重。主要表现为记忆力明显减退,思维力、理解力、计算能力差,定向不准,说话词不达意,情绪极不稳定,孤僻多疑,失去社交能力,甚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单纯的脑血管性痴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绝大多数脑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以混合的形式出现。
对于脑血管性痴呆,早防早治是预防该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其中必须重视两个方面:一是从源头上对危险因素加以预防。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龄、吸烟、大量饮酒、动样粥样硬化和心脏病。如心房纤颤使脑梗塞风险增加5倍,吸烟使卒中风险增加50%。如果发生过小中风或中风,则处于脑血管性痴呆发病的高度危险中。应积极预防中风的发生,注意控制血压、糖尿病、治疗房颤,重视减肥、戒烟、限酒。此外,避免恶性刺激也非常重要,应重视调整情绪,保持平和乐观的良好心态。二是发生了脑卒中或已出现了痴呆症的表现。药物治疗重点应放在改善脑代谢、改善脑血流和改善大脑功能上。现在常用的药物有达纳康(法国进口)、中成药天智颗粒、脑复康、脑复新、维磷补汁、乙酰谷酰胺、脑益嗪、海得琴等。若与阿尔茨海默病同时出现,还应配合两类西药(胆碱脂酶抑制剂、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的应用。
中药治疗脑血管性痴呆比西药更有优势,某些中药成分具有保护神经、抗氧化、改善脑血管局部微循环等多靶点作用,所含活血化瘀的成分可改善微循环、增加脑灌注。可采用联合治疗手段,尽早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干预脑血管功能障碍,增强内源性抗氧化系统,促进神经与血管再生。
此外,在脑血管性痴呆症的防治过程中,还要注意科学用脑,以延缓大脑衰老;要重视合理安排膳食,注意低脂、低盐、低糖,宜适当多吃些富含卵磷脂、维生素E、维生素C以及B族维生素的食物;宜常喝绿茶;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培养多种爱好,适度参加文体活动。此外,应保持大便通畅,重视预防便秘,避免熬夜,不久看电视等。以上措施对预防脑血管性痴呆症,都非常重要。
编辑/陈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