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B

2016-07-04朱家勇

新课程·小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行动体验实践

朱家勇

摘 要: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来源于生活,教育的目的又让学生走向生活。因此,让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认识、体验和感悟,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情操。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关键词:生活化;体验;行动;实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一、以生活为教育源泉,让学生感悟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蓝本,与学生真实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生活、体会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获得思想品德的教育。如,在教学《爸爸、妈妈抚育我》(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一课时,我分三步来做:第一,让孩子说说“爸爸妈妈曾经对我的爱”。这一话题对孩子来说很容易,他们也真实地感受到了父母给予他们的关爱,于是挖掘出了很多平时未在意却又能触摸到的事例。第二,通过恰当的引导动之以情,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和父母养育他们的辛苦。第三,让他们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可以是洗脚,也可以是捶背,还可以是聊天,从行动上引导他们如何孝敬父母。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不仅能激发学生认真体会生活的态度,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养成在生活中觅寻道理的习惯。

二、回归生活本味,让学生行动

品德课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的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这也是品德课的目标。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

如,在教学《我为集体添光彩》(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时,学生在课堂上已经知道了“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都感受到集体的荣誉和温暖”的道理。但对于如何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为集体争光出力,这就要学生在生活中去实践和检验。因此,我让学生写出为集体争光出力的诺言,然后張贴在荣誉栏中,每周对自己的承诺进行对照和修改,并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提升了道德行为水平,强化了自我道德素养。

因此,教师要善于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带领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回归于生活。

编辑 范昕欣

猜你喜欢

行动体验实践
用舞台“行动”进行创作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