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竞赛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16-07-04王丽囡
王丽囡
摘 要: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明显、意义重大,探索一条普遍适用的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基于学科竞赛的“四位一体”(以课程教学为蓝本,以竞赛活动为依托,以选拔培育为手段,以实践创新为目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对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效显著。
关键词:学科竞赛;四位一体;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266-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创新,是我国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培养创新型人才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新形势下高等院校肩负的重任。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1]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按照“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继承和发扬“勤奋严谨、自树树人”的办学传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取得较好成绩,其中,尤以人文类竞赛成绩优异。本文选取本人多次参与的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为研究对象,阐明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构建基于学科竞赛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完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新构想。现介绍如下:
一、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时代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特征,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学科竞赛是指在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探索的能力,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活动[2]。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实际上就是在掌握课堂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知识的整合,提出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新技术的过程,这一过程处处迸发出创造的火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大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建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四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用显著。天津师范大學文学院根据学院实际,构建了基于学科竞赛的 “四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一)以课程教学为蓝本
学科竞赛的蓝本是课程教学,立足于学校开设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3]。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因此无论何种形式的学科竞赛,不管是侧重对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考查,还是对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在于牢固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而这些知识和理论均源自课程教学。例如,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在通过学科竞赛培育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狠抓课程教学这一支点,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基础作用。其中,我校文学院赵利民教授等开设的《中外文学经典与文学精神》课程是天津市高校MOOC(慕课)试点学校课程、天津市高校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同时,该课程系我校人文素质通识课,采用专题纵览的方式,由6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组合授课;该课程从中国古代文学精神出发,到中国现代文学在“新与旧”命题中所体现的对进化论的接受与反驳,再到中国当代文学所蕴含的文化传统,辅以西方文学的“两希”传统和悲剧类型与理论,集中凝练地将文学中的中与西、古与今、新与旧突出出来,在文学经典的讲述过程中凸显出了中外文学的基本精神,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能够引发学生对文学与文化乃至人生问题的进一步思索与探讨,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人文修养,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以竞赛活动为依托
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拓展综合素质的大平台[4-5]。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是天津市教委主办的高校人文学科相关专业的一项重要学科竞赛,依托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举行;竞赛的决赛形式为现场比赛,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础部分,如知识问答等;二是实践创新部分,如七步成诗、即兴说理、人文演绎等。纵观多年的组织竞赛经验,结合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可以发现:一方面,学科竞赛是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载体。文学院在多年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中,更新教育理念,摒弃以前读死书、死读书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一条强化学生知识应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思路。另一方面,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科竞赛是以比赛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调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人文知识竞赛的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又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是在创新实践部分,更需要学生另辟新径、大胆创新,才能在广大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三)以选拔培育为手段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如何选拔和培育一批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建立一支创新实践型的人才队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而学科竞赛正是创新型人才选拔和培育的重要方式。通过学科竞赛选拔和培育创新人才,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和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在选拔培育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选手时,秉承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的理念,从自然班中遴选学有余力且具备一定知识积累和初步思考能力的学生加入学生考研班。通过学术科研班的培养,学生们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为更好地适应人文知识竞赛中七步成诗环节的要求,我院在学术科研班中新增了格律诗创作与欣赏方向。该方向吸引了许多对格律诗兴趣浓厚的学生参加。担任此方向指导工作的教师系我校石彧老师,为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目前,以石彧老师为指导教师的团队,已获得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在比赛中,石彧老师以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在格律诗的对仗、平仄、韵律等方面为我校参赛学生进行了专业的指导。在2014和2015年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中,天津师范大学代表队创作的格律诗获得了“最佳格律诗奖”。
(四)以实践创新为目的
舉办学科竞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科竞赛的举办,从组织报名开始,每一环节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创新、实践、交流、协作,努力营造一种参与研究、参与创作、参与竞争的氛围,使学生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锻炼,弘扬创新理念、推进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力、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的目标。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借助第二课堂建设,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深层培养。其中,丰富的社团活动是学生展示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舞台,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有历史悠久的大学生国韵京剧社、芦笙文学社、阳光剧社等,培养了一批具备原创能力、舞台经验和国剧专长的人才。将这些人才吸纳进学科竞赛的队伍中,使学生的特长得到最大化的展示。例如2014年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人文演绎剧本《此去经年》和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剧本《止楚攻宋》,均出自参赛队员邹昌宏同学之手,且上述两个剧本的演绎均获得人文演绎环节的第一名。
课程教学、竞赛活动、选拔培育、实践创新四者,从不同的角度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提供支持和保障,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三、培养成果
以课程教学为蓝本,以竞赛活动为依托,以选拔培育为手段,以实践创新为目的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行,在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自2012年参赛以来,以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为班底组成的天津师范大学代表队连续四年获得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一等奖,并代表天津赛区参加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获得一等奖二次,二等奖二次,发现了一批有潜力、有作为的人才,有效的促进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52WT1510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李苏北.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动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大学数学,2009,25(5):8-10.
[3]梁化奎.学科竞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9):106-109.
[4]白永国.“三层次、三方位”大学生学科竞赛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9(10):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