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2016-07-04邹佳锜戴维

亚太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高师院校就业培养模式

邹佳锜 戴维

摘 要: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同时面对教师资格考试全面改革冲击,高师院校在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方面需要作出改革和调整,构建CCYP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十分必要。

关键词:高师院校; 大学生 ;就业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263-01

目前,大多数高师院校都已经转型为综合性的学校,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全面实施改革,对于高师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更加严峻。因此高师院校既要打好“师范”品牌保卫战,又要加强“非师范生”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是综合性高师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研究背景

1.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

多方数据预示,2016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是供给明显增大,2016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65万,比2015年增长近16万。二是,就业需求增加缓慢,延迟退休政策所带来的衍生效应会使就业岗位相对少了。三是,2016年的考研人数出现明显反弹,比2015年增长7%,表明大学生毕业后通过考研来缓解就业的压力,也预示就业形势的严峻。

2.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教师资格证考试全面改革,师范生需要和非师专业的学生一样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取得“教师资格”,教师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不少非师范生就不“专业”了,非师专业的学生无疑成为师范专业学生求职路上的强有力竞争者。

二、高师院校需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创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新模式

随着生育政策的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的需求会增大,而教师资格证的全面放开并非是取消师范专业,而是强化师范教育的培养,要求未来从教者要具有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熟悉了解教育规律。高师院校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领域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经验上都有着浓厚的氛围和经验积淀。面对新变革,高师院校需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构建CCYP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青年组织、平台建设),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1.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最主要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好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创新思维。

2.第二课堂活动能够实现高效的教与学的交流,学生广泛乐于接受,有效参与度极高,无需考试卻又真正获得收获。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等均属于第二课堂活动,相对于理论知识的培养更注重实践,对于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磨炼心性,增长阅历至关重要。

3.高校的青年组织是由兴趣相似,志向相同的学生组成,是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课外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引导青年、服务学生成长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

4.平台是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支撑,是将资源重组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整合、有效配置和综合利用。

CCYP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高师院校充分挖掘两个课堂的育人作用,依托平台资源整合优势,发挥青年组织的引领职能,实现课堂教学为学生培养服务,第二课堂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青年组织为学生自身发展服务的四位一体培养模式。多元的培养模式将增强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就业助力。

三、高师院校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1.高师院校加强课堂教学是首要任务

高师院校要强化课堂教学,加强专业教育。以教师教育专业为例,要强化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授,谙熟教育理论和规律,说好普通话,写好三笔字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未来从事教师行业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2.高师院校要重视第二课堂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都需要在实践中学习磨炼。第二课堂要以专业为导向,强化实践环节,夯实职业基本功,不仅仅是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也彰显高师院校学生培养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特别对于高师院校的师范生而言,一个准教师的培养需要在深厚的教师文化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中浸润和养成。在这一点上,高师院校具有先天优势。

3.搭建多领域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的平台,为学生培养提供高质量载体

发挥平台资源整合的优势,开展优质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得学生明确职业方向,认识自身不足,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实现综合素质提升。学校应建立系统的专业实践平台、教育实习实践平台等。做到走出去和请进来,联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通学校与企业单位、基础教育和社会。将大学、社会和用人单位都放到平台上来,使学生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也让社会和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的优势和特点。

4.发挥青年组织的引领和育人作用

学生需要有认同感、渴望同路人。青年组织是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人生奋斗路上的伙伴。有着明显 “朋友圈”的青年组织,其独具的凝聚力和引领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学生组织开展活动不仅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完善学生心智的成熟和能力的积累。

综上所述,高师院校需要了解社会人才需求,积极调整培养方向,紧抓师范特色,多项举措并举,在立德树人作为办学宗旨的同时,也要将高质量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构建CCYP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平台和青年组织,实现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完美融合,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树立职业信念,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储备,强化基本技能和专业职能,提升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平芳.关于教师资格认证全国统考的几点思考.学园,2014(10).

[2]周素勤,武凯.教师资格全国统考视域下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理论,2014(20).

[3]阳锡叶.师范教育往哪“转”?中国教育报,2016.1.6.

[4]王博.大学生就业难对策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

猜你喜欢

高师院校就业培养模式
高师院校非师外语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创建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