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建构
2016-07-04潘莉莉
潘莉莉
【摘 要】新媒体环境是无法回避和客观存在的事实,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深刻影响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本文着重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内容创新和教育途径创新,目的是在新媒体环境中牢牢占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多维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60-02
新媒体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正迅速地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高校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人群,毫无疑问,新媒体对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根据对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回答“当代大学生关心政治的途径”时,有97%的大学生表示“通过网络来获取国内外信息”。因此,伴随着环境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从时代特征出发,创新相应的教育方式方法。
一 创新教育观念
面对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树立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1.信息化观念
新媒体技术推动了信息化进程,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物质手段,改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条件,有利于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良好效果,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借助新媒体,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在自觉不自觉地接收、储存、传递和利用各类信息,信息在大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否获得信息优势已成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核心要素。
同时,新媒体技术已经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严重的干扰。网络中充斥着各种不良文化、价值观,这些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时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弘扬和坚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的:“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更加生动、形象地宣传主流文化思潮,利用技术手段和法理规范相结合的模式,加强信息技术平台规范管理,净化网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壮大网络主流思想舆论圈,占领网络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2.超前观念
首先,通过新媒体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深入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变化规律。网络的虚拟性和交互性等特性使得大学生易于充分表达自我和进行自我表现,教育者应当对其思想活动和规律进行正确的预测和及时的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积极进行合理的干预。其次,通过新媒体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深刻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态势,并做出相应预测。任何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和环境,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广阔的平台,也为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为西方某些势力传播资本主义价值观、诬蔑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了条件。教育者应当科学分析大学生面临的新媒体环境以及其负面性可能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最后,面对新媒体技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提升自身各项素质。教育者应当主动加强信息技术学习,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运用技术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虚拟引导”和“现实教育”的联动机制,不断提高教育成效。
3.科学化观念
首先,借助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新的挑战,需要教育者不仅从理论上和认识上弄清思想政
————————————————————————
* 2015年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社科一般课题“新媒体环境下高职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的阶段成果
(编号:YYR2014054)
治教育的科学性,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要求教育者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运用能力,创新出符合大学生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的公众信息。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建立健全新媒体交互平台,创新教育话语体系,科学设置信息内容,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依靠信息推送模式及时推送充满正能量的信息,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传播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 创新教育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新媒体环境下,应当根据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和发展。
1.由单一化形态向多样化形态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化的发展和推进,思想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多样的选择。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新理论、新科学的途径,另一方面也与时俱进,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增加了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机会。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信息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一些新问题作为教育内容。例如,全球化的生态问题、信息技術下的恐怖主义、国际空间战争的演变等热点内容不仅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而且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2.由单一化形态向开放的、面向世界的民族性形态发展
民族差异性作为一种客观现实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德育内容的民族性。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民族性也由过去相对比较封闭的民族性转变为一种开放的、面向世界的民族性。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推动的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对我国的民族独立性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在信息化进程中的先发优势,极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宣传,对我国进行思想、政治、文化渗透。因此,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重视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3.由单一化形态向时代性形态发展
新媒体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迅速发展,为学生带来了一些新思想和新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及时反映这些新变化、不断创新教育内容,才会受到关注,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也才能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就是要把宣扬体现时代精神的典型案例作为重要内容,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合力教育和激励学生,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吸收借鉴当今世界的文明成果,把最新的科学思想和发展理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价值。
三 创新教育途径
新媒体载体能够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动性,通过教育途径的创新,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社会化。
1.积极发挥校园网的优势
首先,通过校园网,积极打造“红色网站”,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网上第二课堂,利用网络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园地,弘扬主旋律,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其次,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信公众平台。任课教师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的力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广度和深度。
2.积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首先,教育者要努力学习网络知识,熟练掌握网络运用技能,从而走进学生们的世界和心灵。其次,教育者要转变教育理念。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绝对不是将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照搬照抄到网络教学中,而是要实现教育方法从“灌输”到“积极引导”和“信息分析处理”的转变。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通过社交互动平台,对现实突发事件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澄清虚假、不良的信息,提升学生们鉴别真伪的能力。
3.積极增强网络联动服务功能
首先,在学校层面上,构建团委与各学院辅导员和班主任之间的社交互动平台,掌握学生的思想微动态,同时提高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其次,在学院层面上,构建学院、班级和各学院社团之间的社交互动平台,通过即时性的交流,避免学生出现思想偏差导致的不良结果。最后,在学生层面上,构建班主任、班干部、党员和普通学生的社交互动平台,通过“小微团体”加强班级朋友圈的联系和互动,实现教师对学生及时的人文关怀和同学之间传递人文关怀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允正等.裂变与整合——大学生价值观的多样化趋势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体系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2]石书臣等.主导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主导性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林劲、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