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劳务开发为重点的统筹城乡发展问题

2016-07-04马少武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产业创业农民工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以劳务开发为重点的统筹城乡发展问题,首先讨论了促进就业是劳务开发的基础,其次认为回乡创业是劳务开发的升华,最后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 产业 创业

一、促进就业是劳务开发的基础

近年来提升劳动力能力,鼓励返乡就业方面更是去得了很大成绩。其成功的内涵与特质在于“培训提升就业”、“城乡统筹发展拉动就业”、“组织化劳务输出促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四个方面。

1.加强培训以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当今影响技术来讲,技能素质的高低已经成为稳定性就业和收入水平的一种重要的关键因素,但多种因素的存在,也使得这种原因而造成农民工培训不足,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下竞争能力极为低下。

2.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民工就地转移。整合土地资源,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实施规模经济,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让农民直接参与农业现代化经营,拓宽农民就近就业;将小城镇作为联接城市的节点,吸引不符合大城市建设需要的相关企业到本地投资,发挥了我们在小城镇所面临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作用;在城镇等经济中心地带设立农民工创业园区,降低准入门槛,减少企业注册及审核程序,提供优惠财税和政策,引导并支持农民工在食品加工、电子修配、饮食服务等领域自主创业。

3.有序、规模化劳务输出促进就业,强化品牌意识。为了加强有序、规模化劳务输出促进就业,强化品牌意识。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组织化,建立了人力资源分市场,实施实名制动态管理。在劳务输出比较集中的广东东莞,已经建立了就业服务管理工作站,再进一步进行相关用工信息收集、核实和传递工作,来方便农民工当中出现的困难,并且政府部门要及时援助。

4.转变观念,由“转移”向“回引”转型。根据调研得到的现实内容,金堂县是已经在创业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重新启动了,金堂县居民集中的回乡创业建设。在竹篙、高板、土桥、福兴、白果、平桥、赵家、三溪8个具有一定存量资产和发展基础的劳务输出大镇先行试点,这种试点也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转变观念。由“转移”向“回引”转型。重点来说,主要是吸引金堂籍外出务工人员,逐步的进行回乡并争取一直到集中创业居住区进行更大范围的创业和居住。

二、回乡创业是劳务开发的升华

1.舆论引导,营造创业氛围。首先,回乡创业需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等一些有关媒体的力量,来帮助回乡创业者进行充分阐释。回乡创业当中,不光要吸引外出农民工本地就业,而且还要充分的考虑农村留守儿童、老人问题。在进一步的建设和谐新农村的规划当中,主要也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也是为了进一步营造人人尊重创业、理解创业、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其次,我们需要对农民工回乡创业一系列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并且要对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先进的做法进行讲解。舆论引导,营造创业氛围,需要大力弘扬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努力精神。还要进一步加强培养我们对于回乡农民工的一些创业意识,并且能够在全社会当中,努力进行营造创业和加强良好的舆论氛围来支持我们一直提倡的创业理念。这种理念,也为今后的对于回乡的创业空间提供更大的发展趋势。再次,不仅需要引导,还需要积极开展关于回乡农民工创业的先进事迹,以及通过创业事迹来进行相关的活动评选。在一定场合下来举办相关交流会,并且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创业者,还要进行评估及给予表彰和奖励,使成功经验相互借鉴,以此弘扬创业精神。

2.优惠政策,改善创业环境。调研过程中,通过对农民工在创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可以看出这离不开政府的重点扶持。政府的多项优惠政策,来促进建立多层面的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进行拓宽融资渠道,而满足企业得资金需求。

3.培训技能,提升创业能力。在技能培训方面,主要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免费培训。这样进行免费培训来增加就业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创业培训一律免费。在政府提倡的创业能力方面,要求管理者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在創业培训工作中,需要领导小组负责培训管理,并且按要求进行所制定的相关培训计划,有关学员名册及师资安排等等。扩大培训范围,形成培训规模。在技能培训过程中一直不断地努力,培训范围也将不断扩大,努力将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实行跟踪扶持,抓好后续服务。在进行跟踪扶持中建好参培学员的培训档案,以便于对学员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解。提升创业能力方面能够及时帮助学员,制定、修改、完善创业计划书。

4.转变职能,提供优质服务。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实施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工作,对劳动力资源进行摸底调查,收集劳动者的姓名、学历、文化、劳动地点、理想职业等,提供劳动力供给信息,及时惊醒分类造册,以便于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加强地区与地区之间,地区与企业之间,地区和职业中介结构之间的对接,通过长期合作,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劳务供求信息网。政府优化提升创业服务,转变职能来提供优质服务,进而为农民工的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三、建议

1.抓好产业发展, 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首先,抓好产业发展,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进行实施规模经营过程中,努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以便于拉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其次,让劳动力资源在区域内转移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如何把“工业提升年”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来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把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好,把工业园区建设好。再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和社会就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70%,从业人员占就业总数1/3以上。要努力促进发展第三产业,使其尽量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

2.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氛围。首先,需要科学的进行制定当地产业规划,便于及时的向创业者发布准确的信息。政府方面,有责任帮助降低农民工创业的信息成本。其次,政府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还可以通过建设创业园区,来将他们分散的部分集中起来,以改善基础设施及提供优惠。再次,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在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当中,要通过开通绿色通道、服务前移等方式来简化创业审批手续,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3.政府对创业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首先,政府通过对创业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而在扶持农民工创业之初,有责任与义务进行风险告知。那么政府可以通过集中农民工进行统一的创业培训。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通过培训班、讲座等多种形式,来教授创业农民工们怎样来合理规避风险。政府也可以通过聘请成功企业家对民工做创业培训,鼓励那些有想法、有能力、能走上创业道路的民工。其次,政府在对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时,应该重视对农民工的创业意识问题的提升,并且能够利用相关的能力来把握就业机会,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4.建立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机制。首先,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建立保障权益机制,在涉及农民工权益的具体司法实践中,应该更好的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做到严惩侵害权益者。其次,转变权益保障方式。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其权益保护意识,要利用农民工春节大规模返乡等时机,实现由事后的法律援助向事前的法律保障转变。再次,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政府要认真开展送法律、送政策进企业、进农民工家庭的“ 双送双进”活动,这种工作机制的展开。进行一系列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用人单位依法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的意识,并且提高了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意识,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陈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劳务开发工作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

[2]秦风艳.城乡统筹中农民工职业培训政策实施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12.01

[3]张焕英.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西南大学.2011.10.08

作者简介:马少武(1994.12.24)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湖北省赤壁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金融。

猜你喜欢

产业创业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祥云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