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16-07-04候利莉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旅游业

张 洪,候利莉

(安徽大学 商学院,合肥 230601)

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张洪,候利莉

(安徽大学 商学院,合肥230601)

摘要:为了评价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从经济发展质量和旅游业发展质量相关研究出发,提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概念。在对其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旅游经济运行质量和旅游可持续发展质量两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包含6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关键词:旅游业;经济发展质量;经济运行质量;可持续质量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旅游发展考核要注重质量,发展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由此可见,质量已经成为衡量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学者们对旅游经济发展的研究也更加关注。然而很多研究的视角仅停留在某一方面或单个视角,不能综合反映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因此以旅游经济发展质量作为衡量旅游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标准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旅游”和“经济发展质量”为主题,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没有发现与之相关的文章。再先后以“经济发展质量”“旅游”和“质量”为主题进行检索,发现与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关联最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质量研究;二是旅游业发展质量研究。

1经济发展质量相关研究

1.1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研究

根据百度百科相关阐述,经济发展具体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经济量的增长,二是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三是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从早期研究看,学者认为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将其理解为经济增长的效率。[1-3]然而在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过程中,人们发现了诸多问题,如经济结构失调、贫富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等。学者们开始重新定义经济发展质量:它不仅表现为“量”的增加,而且表现为“质”的提高,[4]是经济增长与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科技创新以及生态环境等的协调发展。如Thomas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质量的组成部分。[5]Barro认为应从经济增长、政治制度、收入分配、健康、犯罪和宗教等维度理解经济发展质量。[6]冷崇总[7]、何伟[8]从经济内部以及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出发阐述经济发展质量。钞小静、惠康将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界定为经济增长结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四个维度。[9]魏博通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技术创新、教育、环境保护方面对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10]许永兵提出应从产业结构、居民消费、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社保体系等方面改进经济发展质量。[11]

从已有研究看,学者对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界定尚未统一,但都认同,经济发展质量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不仅要求经济总量增长,还应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是一个地区经济有效、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过程。

1.2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经济发展质量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为了对其进行准确评价,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李永友[12]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增长和结构两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体系。该体系从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两个角度描述经济增长质量,对经济效益和经济结构等指标的评价较为详细,然而没有将环境因素纳入评价体系,导致评价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失真。魏博通[10]、伍凤兰等[13]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三个层面评价经济发展质量,但是没有考虑经济发展内部的协调性。冷崇总[7]和许永兵[11]则综合考虑了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四个维度,评价体系比较全面,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总体来看,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应从其内涵出发,并且至少包括4个维度:经济效益维度、经济结构维度、社会效益维度和生态效益维度。其中,经济效益体现在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充分性和稳定性;经济结构表现为经济发展内部的协调性;社会效益维度体现在教育发展水平和民生改善程度;生态效益体现在科技创新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

1.3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学者们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研究主要有两种:一是主观评价法,包括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二是客观评价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

主观评价法是专家、学者根据自身的认识与学识对研究对象进行主观打分的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这类方法要求打分人员对研究对象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保证打分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高的契合度。客观评价法是将已有数据运用一定的方法计算权重,主要有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这类方法的有效性完全依赖于所选数据的质量,因此对数据的要求较高。综合来看,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各有其优缺点,为了更科学地评价研究对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两类方法进行组合,既能克服打分人员的主观认识缺陷,又能降低对数据的高度依赖,从而保证评价体系的合理有效。

2旅游业发展质量相关研究

旅游业是指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6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因此旅游业发展质量是从行业的角度考量旅游发展质量。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质量发展纲要(2013—2020年)》文件,旅游质量包含环境与设施质量、旅游产品质量和旅游服务质量三大目标。由此可见,旅游业发展质量已经受到政府以及各部门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学者们也开始了相关研究。

从研究内容看: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主。如陈秀琼等从产品质量、环境质量、要素质量、产业增长方式和产业运行质量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旅游业发展质量进行评价。[14]随后,刘大均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旅游者、旅游企业和区域影响3个层面,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旅游业发展质量空间差异进行了综合分析。[15]史灵歌等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产业要素质量、产业结构质量、产业运行质量、产品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等6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并对河南旅游业发展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16]王细芳等则结合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构建旅游业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并以贸易实得指数评价旅游业外贸竞争力。[17]从研究方法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以层次分析法为主的主观评价法,以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为主的客观评价法。从研究思路看,无论是旅游业发展质量还是旅游发展质量,都习惯于从相关内涵解析出发,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综合评价体系或模型,并进一步进行实证分析。从研究对象看,以省域单位为主,国家和个案分析较少。

尽管学者们对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内涵理解各有差异,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总结出其核心理念:旅游业发展质量应至少包括旅游业发展在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旅游者满意度4个方面带来的影响,并可以进一步将其分解为产品质量、产业要素质量、产业运行质量、产业结构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由此可见,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内涵非常丰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学者认识的深入,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内涵会不断更新和扩充。因此,若想对旅游业发展质量进行准确评价,要求人们对其内涵进行准确剖析,存在着较大难度。

3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研究初探

如上所述,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质量和旅游业发展质量相关研究,本文提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概念,这一概念与旅游业发展质量既相互联系又各有区别。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同属于发展质量范畴,既包括数量的增长,也包括与之相关的各方面质量的提高,发展质量相关的研究成果两者都可以借鉴。区别在于:一是内涵大小不同,前者范围较大,包括后者涵盖的内容;二是侧重点不同,后者侧重于经济质量,辅之以社会、环境等质量,而前者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质量的均衡发展。

虽然学者们大都从意识到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开始就着手开展研究,然而研究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作者在经济发展质量和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提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概念,并从其内涵的界定、指标体系的构建两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3.1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的界定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作者提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概念,并结合旅游业的特殊性,将其内涵理解为:旅游目的地在旅游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带动性、稳定性、协调性、创新性、可持续性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劣程度。[9]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二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潜力。发展现状通过旅游经济运行质量进行衡量,发展潜力通过旅游经济可持续质量进行衡量。对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说,旅游经济运行质量的高低体现在旅游经济是否有效、稳定、协调发展,并且是否具有较强的带动性;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质量的高低则体现在创新水平程度和生态环境质量。

3.2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文章沿用韦云构建指标体系方法,首先运用传统方法进行指标初选,然后根据重要性排序进行指标筛选,最终确定合理有效的指标体系。指标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重要性原则;(4)可比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

3.2.1指标体系初选

基于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遵循上述原则,从旅游经济运行质量和旅游经济可持续质量2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包含目标层、准则层和要素层的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模型(见图1)。

图1 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旅游经济运行质量是经济发展质量的核心组成部分,反映经济目前的运行状况,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主要表现为经济是否有效、平稳、协调发展。经济效率不仅要求经济有效发展,而且要求经济稳定增长;经济结构反映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旅游是一个综合产业,涵盖餐饮、交通、住宿、购物、娱乐诸多方面,具有较强的带动效应。结合这一特性,我们将带动性作为衡量旅游经济运行质量的另一指标。

旅游经济可持续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未来潜力所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二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科学技术是经济向前发展的动力,是其创新性所在;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体现。

进一步对要素层进行分解,最终选取21个评价指标,由此构建了包含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的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第一层为目标层,即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用Q表示。第二层为准则层,包括旅游经济运行质量和旅游经济可持续质量,分别用X和Y表示。第三层为要素层,旅游经济运行质量包括经济有效性、经济带动性、经济稳定性和经济协调性,分别用Xi(i=1…4)表示;旅游经济可持续质量包括创新水平和生态环境,分别用Yi(i=1,2)表示。第四层为指标层,共有21个指标,具体指标见表1。

表1 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2.2指标体系筛选

(1)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第一步: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图1),在yaahp7.5软件中,以目标层为决策目标,准则层和要素层为中间层要素,指标层为备选方案,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第二步:构造判断矩阵。

在模型中,对于上一层次某一因素Q,通过对下一层次中凡与因素Q有关联的全部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根据其重要程度按1-9进行赋值,构造判断矩阵。

本文选择旅游学和经济学领域的专家、旅游经济学研究者以及长期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人员等15人共同组建专家小组,对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三个层面的同一层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判断,构建出9个判断矩阵。

第三步:计算权重。

通过yaahp7.5软件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最大值为0.0176,满足CR﹤0.1的条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该模型构建有效,导出各指标权重,见表2。

(2)重要性指标筛选。

1)将各指标的权重按照降序排序,结果如表2。

因此,评价指标按其重要性排序为:X11、X12、X31、X13、X42、X21、X22、Y26、X44、X41、X32、Y13、Y11、X43、Y21、Y22、Y23、X23、Y12、Y24、Y25。

2)求各指标权重之和:λ=1。

表2 指标权重及其排序

4研究结论

从现有研究看,学者在经济发展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从对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的探讨过渡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虽然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但仍有一定借鉴意义。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学者逐渐将“质量”概念引入旅游业发展,并从产业角度研究旅游发展质量。

在经济发展质量和旅游业发展质量基础上,作者提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概念,并从内涵界定和指标体系初步构建两个方面开展研究。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是:旅游目的地在旅游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带动性、稳定性、协调性、创新性、可持续性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劣程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从旅游经济运行质量和旅游可持续质量两个维度出发,将其进一步分解为一个包含6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文章对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的界定和指标体系构建的初步探讨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表3 指标权重一览表

参考文献:

[1] 卡马耶夫.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

[2] 李京文.生产率与中美日经济增长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

[3] 刘亚建.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分析[J].思想战线,2002,28(4):30-33.

[4] 刘树成.论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研究[J].经济研究,2007(6):4-13.

[5] Thomas Vinod,Dailami Mansoor,Dhareshwar Ashok,etal.增长的质量[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

[6] Barro.Robert J.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R].Working Papers From Central Bank Of Chile,2002 .

[7] 冷崇总.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宏观经济管理,2008(4):43-45.

[8] 何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4):49-56.

[9] 钞小静,惠康.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6):75-86.

[10] 魏博通,王圣云.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2(12):52-55.

[11] 许永兵.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评价[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34(1):58-65.

[12] 李永友.经济发展质量的实证研究: 江苏的经验——基于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8(8):113-118.

[13] 伍凤兰.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证券市场导报,2014(2):42-46.

[14] 陈秀琼,黄福才.中国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定量评价研究[J].旅游学刊, 2006,21(9):59-63.

[15] 刘大均,谢双玉,逯付荣.中国旅游业发展质量空间差异综合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8):761-763.

[16] 史灵歌,彭永娟.旅游产业发展质量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以河南省旅游业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5):35-42.

[17] 王细芳,陶婷芳.中国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实证研究——旅游业外贸竞争力之贸易实得指数的理论分析及测算[J].财经研究,2011,37(9):91-100.

[责任编辑:杨立平]

O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Index System of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ZHANG Hong,HOU Li-li

(Business School,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of “quality of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put forward an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taining six secondary indexes, 21 three-level indexes was built from two aspects, namely, quality of economic operation and qua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tourism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lity of economic operation; qua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5-11-13修回日期:2016-01-22

基金项目: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402052021)、安徽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推广项(2013cgtg005)、中国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研究(yfc100299)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张洪(1964— ),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候利莉(1990—),女,安徽淮北人,安徽大学商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371(2016)02-0043-05

猜你喜欢

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四川旅游业20年发展经验浅析
Cataract in diabetes mellitus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大连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大连促进旅游业“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典型做法及几点思考
旅游业增长最快的板块 生态旅游:真绿还是漂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