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远程微格技术的本地化支教模式研究

2016-07-04柳延东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育均衡教育技术信息技术

柳延东

【摘 要】阐述远程微格实验中心概况,介绍远程微格本地化支教常见的应用模式。相关实践表明,基于远程微格技术的各种本地化支教模式,应用条件与实际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应用中须根据应用目的与技术条件选择最适合的模式。

【关键词】远程微格技术 本地化支教模式 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 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49-04

近年来,区域内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已经成为政府与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解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实践。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大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师教育能力支援基础薄弱地区教育发展成为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贺州学院远程微格实验中心在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技术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功能目标。目前,贺州学院远程数字微格实验中心在广西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第三期的建设。自一期工程投入使用以来,该实验中心进行了系列教育教学实验和远程支教实践,在实验及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构想。本文拟从应用远程微格系统实施支教工作的应用模式方面进行梳理与展望,期望对相关研究与实践有所帮助。

一、远程微格实验中心概况

贺州学院远程微格实验中心将有线互联、无线互联、移动通信等现代网络技术引入到传统微格实验室中,集现代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微格教学技术于一身。其基本结构与主要功能如下:

(一)基本结构

远程微格实验中心由主控室(对应传统微格的观察室)多个多媒体微格室(对应传统微格的微格室)构成。为实现各设计功能,采用了如图1的拓扑结构。

(二)主要功能

1.主控室主要功能:(1)对系统内全部微格室进行实时观察控制,具有一定扩展能力,支持更多微格室教室接入;(2)调播任意微格室上课场景至主控室(观察室);(3)将任意微格室上课场景广播到其他微格室;(4)根据需要可以将任意微格室上课实况或视频实时网上发布,授权用户可以在授权范围内远程观察、观摩;(5)实现与控制各个微格室之间音视频同步互动交流;(6)远程控制各微格室中摄像机、云台、前端音频设备等;(7)对录制文件进行上传分类和管理;(8)对录制文件进行后期编辑;(9)根据实际网络带宽对录制文件的格式及码流等进行调整;(10)微格视频资源管理,视频录制管理、视频自动归类、与微格室录播系统的视频自动同步;(11)内置评价系统,支持自定义评价标准、可实现现场评价及事后评价;(12)采用B/S模式操控平台,支持基于IE浏览器的远程系统管理。

2.多媒体微格室主要功能:(1)基于网络的资源信息浏览、上传、下载;(2)教学实况记录;(3)各个多媒体微格室间的音视频同步互动交流与观摩;(4)教学过程课件自动生成。

二、远程微格本地化支教常见应用模式

研究表明,无论教育技术怎样发展,无论教学模式如何丰富,最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模式依然是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也是公认的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学模式。因此,应用了何种先进技术的教学模式,都只是在强化或优化了教学活动的某一方面功能的同时以弱化或牺牲其他功能为代价,如传统远程教学突破了空间界限却不得不以削减教学信息量为代价,而被削减的师生互动、授课教师的肢体语言等所谓次要信息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再如,慕课可以扩大受教育群体的规模,但这种规模扩大、效率提高是以牺牲对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支持为基础的,因此目前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对“面对面”的传统教学模式某一方面的改良,其成功的关键是在尽可能增强传统“面对面”的所某一方面功率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其他功效的损害。基于这种对技术支持教学的理解,利用远程微格技术构建本地化支教环境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应用模式。

(一)“1+1”本地化支教模式

远程微格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空间限制,将传统微格系统中的相邻教室拓展到异地教室。利用远程微格系统可以为天各一方的师生营造出天涯若彼邻的教与学的效果。在继承了远程教学突破空间限制的功能的同时兼顾了传统本地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及教学信息丰富的特征。

如图2所示,这种支教模式下,将远程微格实验中心所属的一个多媒体微格室设为支教教室,负责支教的教师在支教教室授课,将实验中心所属的需要接受支教的多媒体微格教室设置为接受支教教室,接受支教的教师及学生在接受支教教室听课。

在远程微格系统的支持下,支教教室的授课音频及视频信息被同步传送到受支教微格多媒体教室,并通过受支教教室的音视频多媒体设备还原播放,支教教室的授课场景被远程映射到受支教微格教室并与受支教微格教室的本地场景叠加后构成包含受支教教室本地实际场景与远程支教教室授课场景的受支教教室复合场景;与此过程相同,受支教微格教室的听课音视频场景同样通过远程微格系统同步映射到支教微格教室,并通过支教教室的音视频多媒体设备还原播放。这样在支教教室的复合场景中包含有本地场景和受支教微格教室场景,在受支教微格教室中也同样包含有支教教室场景和本地场景。呈现在两地两个教室师生面前的场景几乎是同样的,通过网络这个桥梁,相距遥远的两个教室被合二为一,天各一方的师生如身处同一教室。支教教室的支教教师可以利用远程微格系统实时观察受支教教室的听课情况并可以随时根据受支教教室的听课现场情况进行远程提问、答疑、点评等教学活动。支教教室中的学生与受支教教室中的学生可以进行基于网络的音视频互动交流,可以完成相互问答、讨论等活动。异地的师生可以借助远程微格系统轻松便捷的“面对面”地完成“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等基本授课活动,天各一方的学生可以借助远程微格系统完成“面对面”的问答讨论、合作、协作学习活动。从理论及实践来看,在诸多以技术为支持的支教模式中“1+1”本地化远程支教模式是对“面对面”传统教学活动各种功能兼顾性最好的一种支教模式。

(二)“1+1+N”扩展支教模式

如图3所示,这种支教模式下,将远程微格实验中心所属的一个多媒体微格室设为支教教室,负责支教的教师在支教教室授课,将实验中心所属的需要接受支教的多媒体微格教室设置为接受支教教室,接受支教的教师及学生在接受支教教室听课,管理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利用远程微格实验中心的主控室将中心所属的部分多媒体微格室设置为观摩教室,将支教教室的授课实况广播到观摩微格室。与此同时,还可以将支教教室的授课实况或录制的授课视频上传至实验中心的数字资源系统。所有的授权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利用PC或其他支持上网的终端同步或异步观摩支教教室的授课场景。

在这种模式下,支教微格室与受支教微格室的复合场景与“1+1”本地化模式完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在各观摩室(包括多媒体微格室及普通网络多媒体教室)及其他网络访问终端可以观看到支教微格室的复合场景。这种模式是在“1+1”本地化支教模式的基础上拓展形成的一种支教模式,这种模式中除了具备“1+1”本地化模式的全部功能与特征外,其受益面较广、效率较高。这种模式下的支教活动不再局限于远程微格实验中心所属的多媒体微格教室。在这种支教模式下,只要持有具备上网功能的访问终端,且获得了访问授权,所有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络访问远程微格中心数字资源系统而成为支教活动的参与者。他们所使用的设备也不局限于多媒体微格系统,只要是能够上网的、可以播放多媒体音视频媒体的设备都可以用来参与支教活动,支教活动可以在微格教室—微格教室、微格教室—网络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移动终端之间展开,支教范围更广,受益人群更多,支教效果较好。

其不足之处是,支教的主讲教师只于被选定为受支教微格教室中的师生之间有较为丰富的互动交流,主讲教室与其他观摩教师及学生之间、观摩教师与观摩教师之间、各地听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几乎无法实现,各观摩点与主讲教室之间的信息流是单向的,如图3所示,信息流只有在支教微格室与受支教微格室之间是双向的,而其他微格教室、网络多媒体教室、网络终端与支教微格室之间只有单向的信息流。除设定支教微格室与受支教微格室外,其他访问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信息而不能主动参与到授课活动中,观摩者与授课者、观摩者与观摩者之间几乎无实时交互行为发生。

(三)“1+T+N”观摩支教模式

如图4所示,使用这种支教模式时,将远程微格实验中心所属的一个多媒体微格室设为主讲支教教室,主讲教师在主讲教室授课,实验中心所属的其他多媒体微格室设置为观摩教室,接受支教或参与学习的教师在观摩教室观摩听课,同时将主讲教室的授课实况同步上传至中心的数字资源系统。授权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室系统、PC或其他网络终端同步参与观摩学习。在这种模式中除了授课端、观摩端外增加了点评端。点评专家可以在主控室内同步观察主讲教室的授课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主讲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实时点评。点评专家的点评信息以音视频及文本信息的方式实时推送到观摩教室及其他观摩终端,但这些信息不会被传送到主讲教室,这样主讲教师和主讲教室中听课的学生可以在无外来干扰的自然状态下开展授课与学习活动。这种自然常规状态的教学活动对观摩者的教学技能提升的帮助较传统的刻意打造的“集中观摩课”更有价值。另外,这种观摩学习模式也给参与观摩的教师带来极大的方便,省去了为听一节好课而跋山涉水的旅途劳顿及由此所产生的不菲开支。他们可以在本地的远程微格教室,可以在本地的网络多媒体教室,也可以在办公室、家中、路上……任何可以访问该远程微格实验中心的地方参与观摩活动。他们就如同观看一场足球比赛的现场直播,专家的点评可以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发现主讲教师的授课优点与不足。同时在这种模式下,远程微格实验中心的系统服务器开辟有一个供参与者自由发言讨论的讨论专区,在这个专区里,所有参与观摩活动的人员包括主讲教师、观摩教师、点评专家等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疑惑、发表自己的看法、解答他人的提问等。在这个专区里,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发表意见的权利与机会是均等的,大家可以进行更开放的、自由的、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

这种建立在自然真实授课基础的网络远程观摩、“点评+讨论”的观摩教研方式,具有成本低、易组织、回归自然、贴近常态、平等、开放的特征。观摩过程中有讲、有观、有问、有答、有评、有思,观摩教师更容易深度参与。是最接近常规状态教学的一种观摩学习方式,有助于观摩者教学能力的迅速提升。

(四)“1+N”教练支教模式

“1+N”教练支教模式实质上是传统本地化微格教学在空间上的拓展,主要用于对受支教地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与训练。这种支教模式的主要操作方式是,指导教师在主控室(观察室)内,通过网络同时远程对1-3个支教点的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与指导。实际应用中,经常是指导教师先进行某一教学环节或某一教学技能的示范,受培训教师观摩后在受支教教室进行模拟演练。指导教师通过监控电视墙和音频系统同时对多个受支教微格室演练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示范,还可以远程进行演练场景的录制、切片回放,切片诊断、分析等。利用网络远程实现以往只有在本地微格教学中才能进行的“示范+观摩+演练+诊断”的教师培训模式。

这种支教模式可以在微格教室—微格教室及微格教室—双向网络多媒体教室(在常规网络多媒体教室基础上加装音视频采集设备)之间展开。支教教师可以采取一对多的方式对多个支教点实施支教活动,支教受益面小于“1+T+N”观摩支教模式但支教者与被支教者之间可以进行便捷、丰富、高效的交互活动,交互性更强,师生分离的空间界限被淡化,教学形式接近基于本地化训练的“教练—学员”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支教模式在教学技能提升训练方面效果明显。

(五)“X+X”合作课堂支教模式

这是一种基于“空中课堂”的网络支教模式,在这种支教模式下,参与支教活动的微格教室的所充当的角色是不固定的。支教活动的组织者在主控室(观察室),根据实际需要或某微格教室的请求对其角色进行设置或变更,每个微格教室都可以成为支教教室也可以成为被支教教室。

在现实教学中,各学校的师资情况会有所不同,同一学校的不同学科间的师资力量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城里学校或重点学校的师资力量总体上会强一些,但不排除在农村学校或条件较差的学校中某一学科的教师或某一位教师的某一专项的授课能力突出的现象。如甲微格教室所在学校的语文教师是一位专业知识扎实、授课经验丰富的名师,授课效果突出;而乙微格教室所在学校物理课的任课教师在教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教学效果好,在同行和学生中享有较好的口碑……其他微格教室所在的学校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况,某个学校某一门或几门课授课能力强、教学效果突出,而其他学科相对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支教活动的组织者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某一微格教室的精彩授课实况投放到其他微格教室,这样就可以实现每一个微格教室所在学校的学生都可以接受到本区域内本学科最优秀的教师的授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同一门课或同一节课的不同环节由不同微格教室的教师来主讲。这种合作课堂的支教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强项,采取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策略,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共享。

三、结论与展望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在现代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与手段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教师资源配置从“实地挂职支教”到“异地网络支教”;在职教师培养从“集中观摩课教研活动”到“异地网络教研互动”;网络教学从“基于资源的网络教学”到网络“多终端同步视频互动教学”。应用远程微格技术构建本地化支教环境是为适应现代教育手段变革而进行的一种尝试。贺州学院远程微格实验中心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弱化空间因素对教与学的影响,最大化地追求身临其境的本地化效果作为支教模式选择的最重要出发点与目标。利用远程微格技术构建本地化支教环境的各种模式,各有长短,应用中要根据实际目标与条件选择最适合的模式。实践证明,远程微格技术在构建本地化支教环境方面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在解决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特别是解决类似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这类区域内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且教育欠发达地区多是位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的山区的状况下,其优势更为明显。目前贺州学院在利用远程微格技术构建本地化支教环境方面的应用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有相当多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还需要借鉴其他类似研究的经验不断完善与提高,比如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熊才平教授所主持建设的“异地同步互动网络教学专用教室”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此外,远程微格教室建设成本较高,目前普及率较低,许多偏远山区学校暂时还没有能力配备远程微格教室,这是目前影响利用远程微格技术实施大规模、大范围远程支教的瓶颈。但2010年起国家“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以来,绝大多数学校都建成了功能完善的网络多媒体教室。因此,如何拓展远程微格教室与网络多媒体教室之间的互联应用,在远程微格教室与网络多媒体教室之间开展深层次的远程支教活动也是下一步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熊才平,等.“多终端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平台设计——“4+2”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异地教学平台[J].现代教育技术,2010(12)

[2]熊才平,等.“4+2”免费师范生异地教学新途径——“多终端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4)

[3]熊才平,等.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J].教育研究,2012(6)

【基金项目】2013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251);2013年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3EA49026);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3209)

【专利项目】文中所涉及的“一种异地同步互动网络教学平台”已申请两项国家专利(受理号:201310540483.X和201320691908.2)

猜你喜欢

教育均衡教育技术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强抓学校管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
基于教育均衡发展大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平等”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