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与培养策略

2016-07-04韦帮得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存在问题策略大学生

韦帮得

【摘 要】分析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的原因,提出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责任意识 存在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21-03

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爱好广泛,价值取向多元化,高校必须做好思想引导,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责任意识,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向统一。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国家栋梁,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国家的健康发展,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培养一批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时代青年。因此,纠正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现象并提出解决措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主流

1.政治责任意识强,爱国热情较高。当代大学生充满着活力和希望,对社会责任的内涵有一定的认识,社会责任意识比同龄人都强。大学生意识到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现实紧密相连,他们关心和热爱祖国,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政治立场坚定,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们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拥有理想信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心国家的团结,有较强的忧患意识,能够认清形势,辨别是非,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

2.公益事业责任强,关心和支持公益事业。我国公益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积极参加公益事业,为公益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体现出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关心和支持公益事业,多数大学生愿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他们不只是停留在对公益事业的评价上,而是抓住机会积极参加,在社会的公益事业中能看到大学生的身影,他们不断地实现着自我价值。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较强的忧患意识,愿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自愿到贫困地区服务。有的高校毕业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到贫困地区从事支教工作;有的大学生甘心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到落后地区贡献自己的力量,对其他大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自我责任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是相对于自我责任意识而言的,要求社会成员对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职责、义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传统责任意识教育强调社会责任,忽略自我责任。中国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异化,传统教育不能与时俱进地改进,导致教育与现实的差异。责任意识教育过度强调国家责任,忽略自我责任观念的培养。国家意识观念强,并不能转化成个人实际的行动。

(2)德育内容滞后。传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要求学生爱国、讲集体精神,对中小学的要求、公民的要求与对大学生的要求基本一样,树立起榜样“高、大、全”的形象,但这样往往与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德育内容滞后,没有与社会发展同步。

(3)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课题学习与社会现实差别较大,学生无法接受。在处理与集体、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上,课堂提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现实往往是“我为人人,人人笑我”,很多人为自己而非为“我”。要求学生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个人要服从国家利益,要有牺牲精神、奉献精神、集体精神。课堂强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时与社会现实不相符,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多元文化对社会责任意识产生巨大冲击。

2.道德责任意识。道德责任是人的行为接受社会舆论的检验合格后,在人心理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即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的认可。目前,社会道德标准在市场经济价值体系标准面前略显单薄。社会道德讲究自律,要求社会成员按照大家公认的标准去做,否则会遭到舆论的谴责。由于市场经济固有的特征——效率第一、利益最大化、等价交换等,衍生了趋利意识、功利意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等,这些非主流思想与观念使社会道德遭受前所未有挑战。

3.自我责任意识。自我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自我实现需求意识强,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一个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要和社会发生一定的联系,个人要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如今,部分大学生过于重视个人价值,忽视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意识,自我意识的过分膨胀,使得集体主义观念减弱,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他们的价值取向正在发生变化,表现为从奉献与索取并重到注重金钱的价值和个人的享受。部分大学生过于考虑个人利益,认为理想太遥远,现实才是最具体的,比如择业中,很多大学生追逐待遇好、工作条件不错的单位,不能把国家的奋斗目标和个人的奋斗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

(2)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不足。我们往往惩罚过错,但是不惩罚不做的人,导致出现后果无人敢担当,推卸责任。对于不作为的人不给予惩罚,导致人们产生“看客心态”,平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很多人持“不做不错,多做多错”、“不求无功,但是也无过”的人生处世哲学,明哲保身。

(3)感恩责任意识淡薄。作为大学生,应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分担部分家庭压力,关心、照顾父母。然而,部分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淡漠,缺乏孝敬父母之心,不体谅父母为抚育培养自己所付出的艰辛劳动。部分大学生花父母的钱,穿名牌衣服,到高档餐厅吃饭,只懂得享受,不懂照顾父母,没有为家庭付出,没有为家里做过家务活,也没有为父母过过生日。平时意志薄弱,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毕业后,对工作过分挑剔,没有去就业,呆在家里白吃白住。这反映出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害怕承担责任,以自我为中心,感恩意识淡薄,没有想过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没有想过要回报社会。

(4)生命责任意识弱化。对生命健康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一些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养成科学的习惯,忽视自己的身心健康,生活没有规律。比如:不吃早餐、通宵玩游戏、缺乏体育锻炼、感到郁闷,等等。部分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不呵护自己的生命,也不懂得保护自己,自杀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大学生应该重视生命,懂得爱护自己的生命。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的原因

(一)社会转型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影响

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是社会中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过程。在社会转型中,一个典型的特点是新旧观念的并存与冲突。社会转型,既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又由于社会上一些错误的认识不同程度地冲击着大学生的意识观念,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弱化。

市场经济竞争下,社会对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体独立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意识都要加强,导致大学生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倾斜于个人利益,关注自己利益的实现,传统的善良、正义、担当弱化,追逐利益的思潮影响着大学生,使他们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二)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负面影响

在当今社会,电视、手机、网络等大众媒体充斥着生活的各方面,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首先,大众媒体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扭曲。大众传媒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为了争夺更多的观众,一些传媒一味追求经济利益,部分传媒出现庸俗化的倾向,而且一些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缺乏科学性和误导性,造成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意识的迷失,导致一些大学生不够关心国家大事,不注重社会和他人利益,崇尚自我。其次,大量的信息影响着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大学生置身于信息的海洋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但是各方面的知识与不健康的信息混在一起,如果大学生缺乏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容易被不健康的信息所蒙蔽,不利于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学生自身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较优越,经历的困难较少,使得部分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时,不能合理地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进行定位,而且只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责任,没有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没有能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大学生虽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社会阅历较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要提高,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着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认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不是为社会做贡献。大学生的心智逐渐成熟,但在对自我的评价方面出现了偏差。一方面,对自我评价过高,脱离实际,出现盲目自信,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对自我评价过低,轻视自我,出现自卑心理,一旦遇到挫折或困难时,容易出现逃避。大学生对自己期望高,但又无法达到,而且自我调节能力差,容易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市场经济体制下,人的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意识都得到了发展和加强,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的一面,摈弃不好的一面,消除非主流思想的冲击。学校应该主动出击,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1.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国家、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多方共同教育的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氛围,就要优化社会环境,让大学生感受到正能量,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用正确的舆论来引导大学生,根据大众传媒的特点,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创新为核心,以积极向上为主流引领舆论,发挥舆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形成和谐、向上、奋进的良好社会氛围,对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促进作用。另外,深入挖掘榜样人物,依靠媒体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引导大学生向他们学习。

2.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地位和舆论导向。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在国家精神意志层面,要形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导向;二是在社会环境层面,要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导向;三是在公民群体层面,要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导向。

3.强化法治建设,让社会责任意识有法可循。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是意识层面的东西,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精髓,必须加以传承、教育;法治重在治理,以法律为准绳,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渗透法理理念,通过公共认可的法理来治理社会事务、公共事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层面的,没有硬性约束,但有舆论约束;法治就是遵循法律规定安排执行,一旦确定,就具有不可更改的约束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教育,通过教育使人按照人们的共同愿望去努力,法治则是实现这个共同愿景的强制手段。

4.高校要主动用马克思主义的责任理论占领大学生思想领域的主阵地,打好“两会一课”这张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与现实相结合,让课程突出时代感,抓住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融进教学,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与时俱进,政治热点、生活热点、身边人身边事都可进行讨论,因势利导,让大学生有话说,敢说话,能说上话,使他们思想产生共鸣,教学相长。同时,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环节,实践内容的设计、内容要有针对性、广泛性,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强化社会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

1.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突出国人的价值追求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道德要求。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要加以挖掘和利用。

2.强化“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教育,这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

(三)强化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

1.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是我们国家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和增强国家凝聚力的重要方式。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重点。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关心国事家事,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正确判断国际形势,时刻关注国家的前途,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珍惜生命,珍爱自己,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把爱国主义思想升华为爱国主义行为,让大学生热爱祖国。集体主义教育是主旋律,集体主义思想的含义在于一切言行都要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当代大学生应自觉地从自己做起,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融入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并加以发挥和作用。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推动中国前进的重要力量。

2.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责任是公民个人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本领。公民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在获取自己利益的时候,要处理好与他人、社会利益的关系。人生存在社会中,既要追求个人利益,又要承担社会责任。大学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调整好自我责任意识,履行社会责任会促进个人的发展,因为个人发展的保障是社会,个人与社会相统一,个人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社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当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后,在对个人和社会利益的选择中,变得更理性和明智,被迫服从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成为内心的真正需要。同时,个人的自我评价会日益成熟,自负和自卑的意识得到协调,清楚个人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自我意识会不断健全。

3.培养感恩责任情愫。感恩是一种品德,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学会了感恩,才会减少抱怨,多一些和善、幸福和快乐,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和希望。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首先,培育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大学生体验到“吃苦”,感受和了解家长的辛苦,知道对家庭的责任。让大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特别是在“母亲节”和“父亲节”这两个特殊的节日里,要问候父母,或主动为父母做至少一件以上的事情,或给父母送上礼物,等等。其次,引导大学生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对老师的关心、教育要满怀感激,利用教师节和感恩节等,唤醒大学生的感恩情感,形成“知恩图报”的良好氛围。因此,大学生对学习、对工作要认真负责,对他人要有爱心,对社会要给予回报,增强对父母、对自己负责的社会责任意识,在懂得感恩中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张敏.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凌新华.从社会化角度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J].湖北社会科学,2006(5)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课题(2014MSZ013)

猜你喜欢

存在问题策略大学生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大学生之歌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