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职“3+2”类型学生学习成绩的教育对策

2016-07-04韦朝忠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职院学习成绩习惯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3+2”类型学生的特点,提出高度关爱、严格管理、科学施教等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高职 “3+2”类型学生 学习成绩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26-03

高职院校当中的“3+2”类型学生(以下简称为“3+2学生”),毕业于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专业,升入高职院校就读二年制大专。与从高考考生中录取的高职学生(以下简称为“普高生”)相比,有着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理论学习兴趣相对较低、专业技能基础相对较好、学制相对较短等特点。高职院校应针对3+2学生的特殊性,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关爱并严格要求每一名学生,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浓厚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树立学习信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本文试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现代职院”)为例,对提高高职3+2学生学习成绩的教育对策做一探讨。经研究,发现非智力因素对3+2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重要影响,其中,前四位影响因素依次为学习习惯、学习目的、学习信心、学习兴趣。现代职院根据3+2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改进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取得了较大成效。具体来说,提高3+2学生学习成绩,可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教育对策。

一、高度关爱

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爱和期待能够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学校关心、热爱学生,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前提。现代职院像关爱普高生那样关爱3+2学生,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给予更多的关怀、照顾。

第一,解决各种困难。现代职院很关心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绝大部分3+2学生都是贫困生,经济困难成为他们学习、成长的重要障碍。因此,现代职院在对他们进行励志教育的同时,根据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条件,全方位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现代职院还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经对3+2学生推举的有代表性的12名教学最优秀教师(以下简称“1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83.3%的教师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包括学习困难在内的各种困难,让学生心无旁骛地学习。这是任课教师帮助困难学生的数据,学院领导层和班主任帮助困难学生则更为普遍。

第二,配备优秀师资。优秀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才学的老师,还是学生编织幸福人生的导师,因此,学校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助推学生成才成长。

第三,优化教学条件。理论课教室全部安装教学触控一体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了现代化,满足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

第四,提供平等机会。现代职院给3+2学生享受与普高生一样的担任学生干部、评优评先、入党入团、参加竞赛、获得勤工助学岗位等机会。

第五,全面尊重呵护。在12名教师中,100%的教师从不伤害学生自尊,从不讽刺、挖苦、打击学生;75%的教师跟学生像朋友一样交心,做到耐心地辅导差生。

二、严格管理

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之一。现代职院在全面抓好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根据3+2学生实际,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出台并执行教育、教学、生活等全方位的管理制度。比如,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师生座谈会或研讨会,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存在的问题;职能部门加大对“3+2”班级的教学督导力度,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全面准确掌握教学情况并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和系领导,并督促及时整改;推行面向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测评制度;推行“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制度,等等。

二是改革“3+2”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要求实践教学比重要达到总学时的60%以上;推行笔试、口试、实践操作、平时成绩等多元化考核方式;等等。

三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期教职工全员培训,聘请国内外知名校长、专家、学者授课;选送教师参加国家级、省区级培训。各教研室定期开展“3+2”教学改革研讨和听课评课活动。在评优和晋升职称等方面条件同等时,向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的“3+2”班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倾斜。

三、科学施教

仅有关爱和严格管理,是无法充分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科学施教相辅相成。在学院的激励下,3+2学生班级任课教师、班主任和系领导,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入学以来各个学期,任课教师接受职能部门和学生的教学量化测评(评教),平均分都是80分以上,其中,学生评教平均分是86.3分。

教师主要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目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开科学施教。他们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了解学生

3+2学生是现代职院教师新接触的一类学生,为了避免盲目施教,误人子弟,教师们重视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们还非常注意了解学生的教学建议,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采取的调查了解方式方面,12名教师都运用多种方式开展调查,其中,100%的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谈话了解情况,91.7%的教师通过微信、QQ聊天了解,16.7%的教师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了解。

(二)加强学习目的教育

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自觉性,提高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力,增强主动探求高效学习策略的内驱力。12名教师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1.在课程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专题教育。58.3%的教师采取这一措施,让学生一开始就系统、全面地了解本课程乃至专业的学习目的。

2.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目的意义教育。66.7%的教师采取这种经常化、具体化的学习目的教育措施。

3.讲述毕业生就业创业故事来强化学习目的。58.3%的教师久不久讲述毕业生的成功失败案例,维持、强化学生的学习目的。

(三)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人对学习活动的过程感兴趣。间接兴趣是指人对学习活动的结果感兴趣。教师开展学习目的教育活动,原因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专业教学活动是长期、艰苦甚至是枯燥的过程,单靠间接兴趣,无法使学生对每个教学内容和环节都保持积极性,因此,还得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12名教师依托现代化教学条件,采取以下五个方面措施来培养学生直接学习兴趣。

1.通过项目教学提高兴趣。项目教学法就是教师安排一个项目(任务)给学生,或启发学生构思一个项目,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具体组织实施并评价项目效果。由于项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项目的推进和效果由学生负责,学生因而兴致盎然。75%的教师采取项目教学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直观教学提高兴趣。66.7%的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先组织学生参观或收看视频,展开讨论后,导入新课。参观和观看视频,由于内容生动形象,学生的多个感官通道同时受到刺激,很容易集中上课的注意力。在接着组织的集体讨论中,各种见解的交锋碰撞,各种疑问的出现,则激发学生认真听课、探究真理的积极性。

3.通过动手操作激发理论学习兴趣。58.3%的教师先组织实践教学,后上理论课。因为,3+2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偏低问题,单靠理论课教改无法完全解决,只有带学生到理实一体化教室,先上技能操作课,学生在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会诱发其产生寻找解决之道的强烈动机,教师借此时机讲解专业理论,学生就产生浓厚兴趣。

4.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兴趣。50%的教师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学生脑海有了问题,就会主动投入新课教学活动当中。

5.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采用一个教学方法,不管该方法如何科学、有趣,学生都会“审美疲劳”,因此,有58.3%的教师,每节课都综合运用多样化教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

(四)注重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3+2学生入学之初,对学习普遍都信心十足,但过了不久,有一部分人的学习信心开始流失。究其原因,是他们上课听不懂,学习跟不上,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下降。12名教师针对这一现象,采取以下教育对策:

1.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收获体验当中增强信心。学生学有所得,会部分或全部归功于自己的学习能力强,因而产生学习信心。因此,在12名教师中,100%的人认真教学,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从而增强自信。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快乐体验当中增强信心。学习信心被击垮,主要源于遇到难题久攻不下。因此,91.7%的教师十分重视指导学生解决学习难题,其中,有33.3%的人除像其他教师那样利用课堂或课间时间指导外,还在课后开展答疑解惑工作。

3.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成功体验当中增强信心。75%的教师给每位学生安排能胜任的学习任务(项目),并悉心指导他们完成,让每人都体验成功。

4.让学生在肯定性评价的幸福体验当中增强信心。75%的教师在学生取得进步时,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的幸福体验和自信心。

5.让学生在学懂教材的胜任体验当中增强信心。目前出版发行的高职高专教材,很大一部分是按照学科体系来编写的,理论偏难偏繁,导致部分学生不愿阅读。学生害怕或讨厌教材,对看懂教材没有信心,就会对整个学习没有信心。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有75%的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水平,依据行业标准或职业岗位要求,修订课程标准。此后,大部分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订购的教材进行处理,另有33.3%的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编写适合学生的教材(讲义),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五)从小处着手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3+2学生都是成年人,性格已经基本定型,作为性格一部分的学习习惯也基本定型。面对部分学生身上缺乏好习惯或习得坏习惯的现实,教师们明知习惯定型后纠偏难度很大,仍然迎难而上,综合运用说理教育和行为训练等方法,一点一滴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12名教师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大部分3+2学生不喜欢也不善于思考专业问题。因此,100%的教师首先让学生参加提问、讨论活动,在老师引导和同学示范下思考,体验思考的乐趣和力量,然后,老师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地、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2.培养动手操作的习惯。相对于理论学习,3+2学生更喜欢技能操作学习。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由于从小养尊处优,没有动手劳动的习惯,在技能课上也懒得动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91.7%的教师采取各种办法,激励学生去动手操作练习。

3.培养认真听课习惯。有部分学生习惯了上课迟到、睡觉、玩手机、讲小话等,他们的做法不仅贻害自己,还带坏课堂风气。所以,83.3%的教师严抓违反课堂纪律现象,培养认真听课习惯。

4.培养上课做笔记的习惯。有部分学生上课只是听讲和观看,不做笔记,有个别学生甚至连课本、笔记本和笔都不带来教室,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有66.7%的教师把督导学生上课做笔记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5.培养独立作业的习惯。有些学生采取抄袭他人作业、课本内容或网上资料的办法,来完成作业任务。为确保学生真学实练,学到硬本领,摒弃依赖心理和弄虚作假行为,58.3%的教师通过布置学生无法抄袭的作业任务,或采取对雷同作业实行大幅扣分等办法,促使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6.培养适应严格管理环境的习惯。有部分学生因为生长在放任型或溺爱型家庭教育环境,养成了散漫、任性等不良习惯。58.3%的教师为了让学生适应毕业后管理严格的职场环境,在晓之以理的同时,严格执行学校有关规定,对学生违反纪律,绝不姑息迁就,及时严肃处理。这些做法,得到广大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综上可见,现代职院“3+2”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是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以生为本,科学开展管理和教改工作,多措并举,因材施教,才最终取得的。现代职院的这些经验,对同类高校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韦朝忠.影响高职“3+2”学生学习成绩的非智力因素探析[J].广西教育(高等教育),2015(9)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影响3+2高职学生学习成绩的心理因素研究———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4JGA386)

猜你喜欢

职院学习成绩习惯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诺奖得主霍夫曼团队落户深职院
藏职院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研及培养策略研究
全国劳模、“金牌工人”窦铁成受聘陕铁职院专业带头人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职院学生癔症性晕厥临床处理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