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研究

2016-07-04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

石 娇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郑州 452470)



应用型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研究

石 娇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郑州 452470)

[摘 要]随着人力资源逐渐成为社会的第一战略资源,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各个高校纷纷增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相关专业增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尤其是响应国家号召转型为应用型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仍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就此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

人力资源管理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并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存在,至21世纪始在全国范围内由东部至西部逐步推进增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与专业,并在研究生教育中逐渐从原来的心理学、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独立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专业,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视,同时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潮流,成为了人力资源作为第一战略资源引起重视的一个重要标志,并对人力资源成为第一战略资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人力资源得到了重视与发展,但是在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却依然存在很大的探究空间。

1 应用型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实践不足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日益重视,不少学校在专业定位上开始以就业为导向重新审视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始新的人才培养定位。在实践过程中,院校定位往往比专业定位先前一步,专业定位往往比教学定位领先一步,尽管应用型院校已经开始逐步转型,但实践中尤其是教学上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缺乏校企合作,缺乏实践锻炼机会,对于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生来说,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实训课程,对学生的教学主要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缺乏实践实训操作。

1.2教学监管培训不到位

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在全国火热发展,除了传统的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等相关管理专业外,新兴的诸如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物业管理等专业也意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这值得提倡。但是一些高校各自为政,加上学校对教师上课的专业资质审核不严格,使得部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任由非相关专业教师在没有进行系统培训学习的情况下代上,虽然解决了一定教师的课时需求,但这种名义上有课,实际上学不到专业精髓的现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结果导向、应用导向。

1.3对“双师型”教师队伍不重视

应用型院校应考虑到学生的应用实践为主,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应予以更多的实践引导。但高校教师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尤其是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代表的管理类教育教学,没有实践经验做支撑,个人只接受过纯理论式教育,很难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的评价体制即是用教师的职称水平高低评价教师水平的高低,这一体系里更多注重的是教师的科研水平虑。另外,学校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

1.4教育教学经费不足

高校教育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基础,应用型教育则需要更多的教育教学经费做支撑,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同样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做基础。而如今,应用型院校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在日常的教学与实践中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投入,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上缺乏必要的系统开发条件,影响教学效果。

1.5对现有资源利用不合理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属于与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招聘换进相直接对接的工作,应用型院校可在抓学生就业的同时,由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或者学习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有志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学生负责具体工作,提前熟悉工作,既可以锻炼专业知识,又可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更为学校的就业工作提供了人手,减轻了学校对就业的工作量和薪酬支出。

2 应用型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对策

2.1增加教学实践

以学以致用为理念,提高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使学校教学、企业实践、教学研究相结合,打造应用型院校的特色应用,与企业直接对接,使学生一毕业就可以直接快速地适应企业工作岗位与工作内容。增强校企合作,将校企合作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实习当中去,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在理论中升华实践。增加学生课堂实训课时,在传统教学中的理论教学、案例讲解的环节基础上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具体操作,从而更好地提升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使用。

2.2加强教学监督,完善师资培训

学校应加强对学校教学安排的监督,尤其要结合学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核实上课教师的专业学习背景,充分掌握师资队伍状况,对每个学科体系教师所能胜任课程做到了如指掌,对每个教师所能够胜任课程做到心中有数,对任课教师的课程安排要有客观的衡量标准,不能听任个别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或盲目跟风而混乱上课,不顾及专业水准和上课效果。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制,对教师在学历和专业进修方面给予规划和保障,尤其是对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与学习要进行实时跟进,使教师在完善的、先进的、专业的、权威的学科知识体系下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3强调教师双师素质,与企业直接对接

应用型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应当强调教师的双师素质,既要懂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又要具备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针对应用型院校的就业导向特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当从企业聘请诸如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到高校来任教,使学生提前接触到真正的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时,要注重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将其派遣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使教师的个人实践经验、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院校。

2.4增加教育教学经费投入

加大资金支持。在日常教学中对基础教学设备的保障,对领先教学设备的引入,对相关人力资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都需要强有力的物质后盾。我国目前对管理类专业的资金支持相对较少,对工科医科的专业经费投入相对较多,可以考虑对管理专业的经费适度倾斜,使学生在就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甚至企业家才能。应用型院校介于其应用型的定位,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多以应用为主,而人力资源管理类的应用,不仅要有人力资源操作实践的硬件设备系统应用投资,更需要专门的企业人才走进学校中来,专门的教师走到企业中去,这个过程需要学校保障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待遇不降低,方能吸引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致力于人力资源管理应用教学。

2.5整合利用现有资源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聚集的摇篮,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积极发挥其专业才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应用型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建设上,可就学校的有关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将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学生实习或实训的对口岗位,将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作为学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力锻炼的端口,同时全校各个机关处室与各个教学院系均可以配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去做助理进行日常事务的处理与学习,这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能力,同时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母校的感情,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

3 结 语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人力资源上升为社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上升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这对于高等院校尤其是应用型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摸索、改革创新,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更符合社会需求和专业需求。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161

[中图分类号]F2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234-02

[收稿日期]2016-05-20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管理初探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与框架设计
试论应用型院校教学与科研评价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