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幼小衔接”难题之思考

2016-07-04陆杰红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学校管理幼小

陆杰红

【关键词】学校管理 幼小 衔接破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60-02

孩子哭闹不愿上学、在上课时间乱走动、课堂上大声叫唤……幼儿刚进入小学一年级时,会出现种种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做好衔接工作,引导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近两年,南宁市高新小学西校区一年级人数剧增,均达到了10个教学班。破解“幼小衔接”难题,成为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曾国藩曾说,做事情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句话也非常适用于“幼小衔接”工作。“幼小衔接”工作的复杂性,要求学校管理者“谋篇布局”、承上启下;“幼小衔接”教育对象的低龄化,又需要实施者细致入微、言传身教。两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幼小衔接,始于“幼”

南宁市高新小学重视与幼儿园的互动交流,让新生在入学之前就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有所了解。一是让学龄前儿童到小学参观,二是让小学教师到幼儿园进行交流。比如在2015年春季学期学校就与广西区直机关第三幼儿园高新分园联合组织了一次幼儿参观小学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即将进入小学的小朋友们参观了教室、功能室、食堂和宿舍等场所。小朋友们看到宽阔的塑胶运动场,情不自禁地说:“好大的运动场呀!踩上去好舒服哦!”看到美丽的教室,也不禁发出感叹:“真干净!”“好漂亮呀!”看到食堂阿姨从厨房端出来的饭菜,嘴里喊着:“我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进了宿舍,温馨而富有童趣的布置让他们羡慕不已:“以后我也要这样布置!”我校低年级管理经验丰富的刘秋月老师以“欢迎你,亲爱的小朋友”为题举办讲座,课件中生动有趣的校园生活紧紧地吸引了小朋友的眼球。后来,广西区直机关第三幼儿园高新分园还特意邀请刘秋月老师到幼儿园跟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上小学可能会面临的一些问题,从而利用暑假培养孩子初步的自理能力。始于幼儿园时期的“幼小衔接”活动,不仅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对“小学”有了初步的印象,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产生了美好的憧憬,同时也让家长们对“幼小衔接”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了思想上的认识和行动上的准备。

幼小衔接,重于“衔”

让幼儿顺利地适应有学习任务、有纪律要求的小学生活,关键在于做好衔接工作。首先,做好一年级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1+x”培训模式,以及较为稳定的培训师资——上一届一年级教师。“1+x”中的“1”是指一个固定内容,即课堂常规训练及新生培训方案的学习;“x”是指班主任工作方方面面的内容。如2014年秋季学期一年级教师培训内容为:

通过聆听这些内容既丰富又“接地气”的经验介绍,一年级老师不仅能够掌握班主任工作的技能、方法,也能感悟到班主任的应急处理机智,并做好迎接新生的心理准备。而有关班主任角色的理论讲座,给在座的老师输入了正能量,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水平,增强了他们的职业信仰。

其次,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培训工作。为了鼓励学生养成勤上学、守纪律、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会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每年开学前均组织新生集中培训,时间为半天。培训形式为“示范+讲解+讨论+练习”,培训内容分为“上学要守时”“课堂有志气”“课间能自理”“集队听指挥”“团结很重要”“午休我能行”“值日要勤快”“礼仪伴我行”“安全记心间”等九个板块,各个板块以歌谣或短句的形式出现,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操作性强。在讲解中配合使用学校制作的教育视频,直观展示九个板块中的各种场景,让学生讨论、感悟。培训体现了尊重儿童、关怀儿童、发现儿童的育人理念。以下举出几个片段予以说明:

课间能自理

下课上厕所,来回慢慢行。

课间不奔跑,玩耍要文明。

休息在走廊,勿要窜楼层。

打水要排队,拧盖水不泼。

雨天地上滑,走路要小心。

礼仪伴我行

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道声早。

见到客人不尾随,见到熟人说你好。

迟到会说对不起,做错事情表歉意。

上下楼梯靠右行,排队等候莫着急。

再次,营造生动活泼的校园环境,包括班级、功能室、宿舍的环境等,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容易让孩子对新学校产生好感。开学前,学校会在校园悬挂彩带、插上彩旗,在LED屏写上欢迎标语等。教室作为学生一天停留时间最长的活动地点,布置时要体现儿童的特点,用儿童喜欢的动物、植物的形象点缀,或加入星星、彩虹等装饰元素,或是展示孩子自己的作品,让孩子一踏入教室,就能看见自己的杰作。总之,让墙壁“说”出来的话语,应该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语言。

习得不易,且行且学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好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一年级新生年纪小,自控能力较差,好习惯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形成。有的幼儿尽管明白有些事情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但不愿付诸行动;有的幼儿想改掉坏毛病,却坚持不了。要使幼儿做到知行合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要尊重孩子的认知特点,也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如开学第一周,有的孩子会上洗手间,返回教室时却迷路了,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缺乏可逆性,这时教师的帮助不能少;又如一年级新生随意上厕所的情况较多,这是因为孩子沿袭了幼儿园的习惯,需要教师经常提醒孩子课间要上厕所;要求学生写字时做到“眼离桌面一尺远,身离桌沿一拳宽,手离笔尖一寸长”,但低龄孩子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上课时除了要多提醒与纠正,还要经常表扬做得好的小朋友,树立榜样;要改变学生课间追逐奔跑的习惯,教师除了要经常提醒那些“管不住腿”的小朋友,还要组织学生做一些游戏,如跳房子、老鹰捉小鸡、转呼啦圈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课间十分钟快乐而安全。在开学前两周,师生双方容易犯“脸盲”症,教师可以在开学前一天教孩子制作台签,让孩子把名字写在台签上,这样既方便老师记住孩子的名字,也便于孩子之间相互认识,结交新朋友。

交流趁早,形成合力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上了一年级,教育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有些家长不清楚为什么孩子上了小学会烦躁、哭闹,有些家长很疑惑为什么孩子不愿意上学,有些家长想知道在教育孩子方面自己需要做些什么。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也有必要把学校的常规要求及对孩子的观察反馈给家长,这就需要搭建家校沟通交流的平台。一般学校会在开学第二周周末召开新生家长会并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是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平台。通过家长委员会,教师能充分挖掘、整合家长资源,服务于学生。如有的班级就邀请身为武警的家长协助训练学生的队形队列,有的班级邀请有舞蹈特长的家长教孩子们跳舞,有的家长主动为班级订购书架、捐献图书等。很多班级还成立了家长QQ群、家长微信群,班级的信息可以随时在QQ群、微信群中了解,信息沟通方便快捷,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从大处着眼,一年级教师还应该多了解幼儿园孩子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方式,加强一年级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学上循序渐进,防止一昧的纪律要求、过重的学习负担。从小处着手,还要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尽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创造一节课“中场休息”的机会,让孩子跟着音乐做放松操等。总之,只要把握好“幼小衔接”的大方向,抓好“幼小衔接”的小细节,孩子一定会快乐地拥抱小学生活。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学校管理幼小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