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大课堂”的构建
2016-07-04王瑾
王瑾
【关键词】理想大课堂 构建 经典诵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28-02
“今天故事的主人翁,你们一定都很熟悉——阿凡提。提起阿凡提,你们会想起什么?”
“小毛驴!小毛驴!”操场上,学生一个个抢着回答。
又一次“理想大课堂”上,笔者按学校课程安排,给全校师生上课,授课的内容是《阿凡提与三兄弟的故事》:“阿凡提风趣幽默,他骑着毛驴走四方,他走到哪儿,就把欢乐带到哪儿。他是智慧与正义的化身,他专门帮助穷苦大众……阿凡提一听,心里偷偷乐了,他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他请来一位邻居帮忙……该怎么分?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特别要注意‘他请来一位邻居帮忙这句话,我相信阿凡提就在你们中间!”话音刚落,不少孩子就高高举起了小手,看着眼前不断举起的小手,看着孩子们跃跃欲试的身影,请谁好呢?“按学号!是啊,按学号产生幸运星,那是最公平的选择。”想到这儿,笔者大声地说:“请每个班学号为1号的同学上台与我们分享!”从此,每节“理想大课堂”都遵守“学号”的规矩,每周都有一个新的“学号”成为“幸运星”。这“幸运星”不仅仅停留在发言、回答问题上,每次颁奖、领奖也一样抽“学号”,每个学号都有可能随时“亮相”。这就是公平、民主、平等,我们应该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同等的机会和权利!
国学经典诵读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为生命打底,为未来“着色”。滨湖路小学除了将经典诵读安排到“静心悦读大课堂”,还将它排进了每周一次的“理想大课堂”,至今已十年有余。每学期开学初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每周两个班级在正副班主任的带领下,为全校师生送来经典诵读。诵读要像歌唱一样美妙动听,它不仅仅是读、背,在“理想大课堂”上更重要的是“诵”,用抑扬顿挫的腔调念,这“高低抑扬”在笔者看来就如那旋律中的声调错落,表面上看来是控制声音的技巧,实则背后是一个“情”字。歌唱强调以情带声,“诵”又何尝不是呢?孩子们走进“理想大课堂”,不就是要表达心中的一份情感吗?为了准确表达心中的这份情,笔者要求孩子们在“诵”时做到字正腔圆、入情入境。只有这样,“诵”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带来美的体验,才能涵养出“腹有诗书气自华”。
让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走上舞台参加经典诵读,这一举措对笔者而言也是一个挑战。前些年,每学期开学总有教师提议“经典诵读教师们就不要上场了”,甚至也有班子成员为教师们求情。“你们要坚持下去!”每到这时,笔者总是这样答复。特色源于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梦想终将长成一棵大树。如今,“理想大课堂”上的“经典诵读”已不仅仅停留在传承前人经典的层面上,也成了师生、家长创作诗文的舞台。那一首首原创的诗文,传递着对祖国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
“理想大课堂”上还有一个特殊的景观,那就是偌大的操场上,我们也要讲“悄悄话”。几千人啊,怎么说?“轻声高位置”地说。什么叫“轻声高位置”?笔者这样向孩子们解释并提出要求:“闭上眼睛,双手叉腰,然后深深地、慢慢地呼吸,你就能闻到那清清的‘花香,把它吸进小肚子里,让你的腰一点点‘变粗,然后用它说话。”或是:“用力拍打一下自己的小肚子,看谁的小肚子绷得紧紧的。用力发出既低沉又有力量的声音。”孩子们觉得新鲜,个个有模有样地跟着模仿。为了这“轻声高位置”,笔者常常要求孩子们紧握拳头寻找力量,呼喊“让我们的今天赛过昨天!”笔者还教孩子们“交头接耳”地说,看谁的“悄悄话”说得最有趣、最动听,同样也要提着“气”说,这样发出来的声音,笔者称其“有教养”,是“滨湖好声音”。在“交头接耳”中,孩子们头靠着头、肩挨着肩,那神情、模样如兄弟、似姐妹……这样的场景是那样的美好!
如今,滨湖路小学的孩子不管是在操场上还是在课堂里,都在追求这“轻声高位置”的表达。当然要达到真正的“轻声高位置”并养成正确的发声习惯,对孩子们来说仅仅是起步,但重要的是,孩子们知道了那是正确的方法,是应追求的目标!为了这“轻声高位置”,笔者走进课堂,拿起语文课本亲自示范指导孩子们诵读,让课堂也悄悄变化着……如今,这一科学的发声方法正在引领诵读、影响课堂。这授课方法,让课程标准中民主、平等、公平、尊重的原则贯穿其中;让“学贵有疑”的良好品质在一次次“屏气凝神”的思考和分享中得到“生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作为校长,若不对孩子直接施加影响,就会失去教育者最重要的品质——感受孩子们精神世界的能力。”不得不承认,校长和学生是有一定距离的,校长大多时间都忙于行政事务,即便是带班上课,也只能上一两个班,只能对那几十号学生直接施加影响。作为一校之长,在笔者看来更重要的是要面向全体,要竭尽全力让全校的学生都能受到影响,这样才能让校长之“魂”真真切切地发挥精神引领的作用。如今的学校没有不强调人文关怀的,而这人文关怀是什么?我们去尝试了吗?陶行知说:“只有把自己变成孩子,才配做孩子的先生。”所谓变成孩子,就是要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聆听,这样孩子就会渐渐拥有一双童眼、一颗童心,就能理解童趣、欣赏童真,从而获得教育的灵感。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读懂童心,更要葆有一颗童心!作为教育者,我们还应明白,教育不是去寻找适合教育的模式,而是要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喜欢什么?喜欢听故事呀!滨湖路小学——一个“梦开始的地方”,一个个梦里不就是一个个成长的故事吗?这故事里该有多少孩子们的梦想啊!一个个励志故事不就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始吗?于是,学校在2005年将“理想大课堂”排进了学校课程总表并增加了新的内容,从活动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从此,年复一年,故事每周必讲、必背。数十年了,每到周末,笔者都要花上一个小时找故事、背故事。如今,十年飘然而过,国旗下的“小故事,大道理”依然是笔者和孩子们相遇如初的期待;一个个故事不仅激励孩子们成长,也慢慢融进笔者的生命,让自己眼界更开阔、胸襟更宽阔、待人更真诚、为人更纯粹、办学更独到了。
这就是笔者为滨湖路小学的孩子们量身打造的“理想大课堂”,也是作为校长为自己确立的舞台、书写的名片。在这年复一年的“理想大课堂”上,我们的“滨滨”“蓝蓝”变得越发知书达理、自信大方、聪慧机智;在这年复一年的“理想大课堂”上,一个个教师在这里找到了自信,得到了展示,变得越发大气、文雅。
这就是我们的“理想大课堂”,无论是聆听、思考、分享、诵读,都是那样兴趣盎然、激情飞扬,让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生长、情感的互动、理想信念的种子一并迸发。“让我们的今天赛过昨天!让我们的今天赛过昨天!”“理想大课堂”就在那一声声意犹未尽的欢呼声中下课!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