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平台的创设
2016-07-04冯国娇
冯国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习平台 转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18-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语文教学已经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策略转化为以学生自身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已经形成了较强的认知能力,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对于如何学习语文已经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策略和方法,为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讲到底,而要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创设有利的平台,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一、由传授到悦纳,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篇幅相对较长,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语言价值点、写作策略以及可以采用的学习策略也是多种多样。如果全部作为重点实施,就难以凸显教学的重点,更没有时间得以实施。在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文本的特色和主旨,引领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学习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权利交还给学生。在学生自主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设计相应的环节,将自主学习升格为合作、探究学习,从而促使学生不断发展认知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将课堂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要能明确地掌握学生思考的是什么、他们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依托初中学生的学习实际,选择正确而合理的学习方法,灵活而机动地调整、执行教学环节,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
在教学课文《在山的那边》时,教师并没有对全文都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而是将关注的重点聚焦在对课文中“山”“海”“爬山”等事物意蕴的体悟上,从而引领学生逐步深入品味诗歌的内在气韵,体验蕴藏在诗歌中的内在情愫,最终感受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更没有将自己或者是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强行加在学生身上,而是充分引领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阅历和认知经验,真正地感受诗歌的内在气韵。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失败经历,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锲而不舍、敢于尝试、自主探索的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将整个课堂的时空都交还给了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不能以教师的阅读分析替代学生的真实感受。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认知能力,在链接学生生活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对文本丰富而多元的感知。
二、由个人到集体,铺设合作学习的路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应该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实施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如果不能创设合作的学习平台,就会将自主学习演变为一种相对孤立的学习板块。没有合作交流,每名学生都只能停留在自己的理解层面上,对于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是一种严重的制约。而合作学习的开展,更有助于他们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和灵感,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得以展示,既可以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学生的成果作为补充,还可以将自己的成果提供给他人,形成成果的交融碰撞。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个性兴趣、认知能力、思维习惯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划分,科学地搭配学生的合作小组成员,并且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通过成员之间的研讨,形成小组内的整合意见。
对于《丑小鸭》这篇课文,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已经不再陌生,对于主人公丑小鸭的遭遇早已了然于胸。而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收集与整理一些关于安徒生的资料,比如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作品影响等,让学生明晰地了解到安徒生也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引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分析丑小鸭这一形象对社会生活的象征、折射意义,深化学生对童话作品的理解程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自主、合作的学习权利充分交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充分体会到自身的尊严、信任与理解,从而在与他人的合作、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如果学生对合作学习方式已经较为熟悉,教师完全可以对合作的形式作出重新的调整,积极开掘课堂教学中自由合作的空间,比如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切的合作探究的话题、挑选小组合作的成员,甚至可以将合作学习方法也作为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这种模式的课堂结构才能更好地顺应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而开放,而学生也会有更多的思维空间,最终彰显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由表层到内核,创设探究的平台
进入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从小学阶段以形象化思维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抽象思维为核心的思维模式。但是很多教师似乎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初中语文课堂仍旧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带领学生按部就班地依照预设好的环节和步骤展开教学;各种直观性图片和视频的运用替代了学生的真实思考;教师借助满堂追问的方式调控课堂……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实施和推进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理念是一切行动的开始,教师要不断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管教学什么类型的文本,都必须站在学生的视角关注文本,准确洞察出学生学习文本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障碍。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将学生的思维引至文本内核深处,从而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教师并不是仅仅止步于对文本普通内容的感知与处理,而是在深入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这样的思考:作者仅仅是在纯粹地写紫藤萝花吗?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不断深入文本,聚焦文本语言表达的细节,充分意识到作者对紫藤萝花的描写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赞美,更多的是对生命价值的呼唤和赞叹。在深化学生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将关注点聚焦在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思考上,尤其是对文本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修辞手法,教师在联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创作手法与文本内容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对这些意象进行深入的探究,对文本采用的象征手法进行深入的分析,真正领悟文本中富含的哲理。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以有效而具有深度的设问,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深入体悟文本的内在意蕴,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一味地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而是将学生自主探究形成的成果不断放大,充分认可学生探究的成果,使学生受到鼓舞,让学生提高深入探究文本的能力。
总而言之,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倡导的学习方式。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将各种学习方法转化为有效的教学工具,真正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奠基。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