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实施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6-07-04韦林华
韦林华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面临的困境,提出破解现代学徒制困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08-02
2015年初,教育部职成司发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建立“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2015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及单位,至此,现代学徒制在我国全面开始推行。然而,在现代学徒制的在推行过程中遭遇到企业积极性和学生接受度不高等诸多困难。本文试从众多专业案例中总结概括现代学徒制试行中遭遇的主要问题,参照德国双元制系统并根据一线实践经验尝试提出破解的对策,力图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供可借鉴建议。
一、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面临的困境
通过对欧洲的学徒制作横向对比研究,斯蒂德曼(Hilary steedman)将学徒制分为了需求引导型(demand-led)和供给引导型(Suply-led)两种,前者特点是企业参与高,学校在整合培训用工资源方面作用低(如德国、奥地利、瑞士),后者相反(如英国、荷兰、丹麦、法国)。而无论哪种形式,政府在其间的作用不容忽视。在中国,现代学徒制在缺乏国家立法的的情况下,试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各种困难。
(一)受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各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存在差异。在中国,经营状况良好的规模企业多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几个发达地区,西部及内陆地区规模企业较少,经营状况好的,由于寻求合作的院校较多,有些企业优越感十足,在人才培养合作中基本处于被动和索取多于付出的状态。经营状况一般或者依附大型企业生存的中小企业,疲于应付经营与生产,还未进入到主动关注人才培养与储备的阶段。在如此的状态下,除了发达地区,国内大多数地区的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存在合作伙伴难寻的困难。
(二)政府立法或经费投入缺失,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方面工作有自己功利的考量。我国除规定大学生实习补贴可计入企业成本外,在激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及职工培训方面再无任何有利政策,作为将经营放在第一要素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投入方面自然会有自己功利的考量。早在1964年,贝克(Gary Beker)就将企业员工应拥有的技能划分为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一般技能是员工可应用于所有的企业的通用技能,而特殊技能是指那些只能运用于就职于某个公司的技能。由于每个企业都会有员工可能跳槽的担忧,劳动力市场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从不投入培训的公司挖走其他公司培训好的员工存在,于是很多企业更愿意投资在特殊技能的培训上面,对可迁移的技能培训并不积极。并且,在培训中,有时会存在更重视短期内紧缺的技能培训,忽视长期技能培训的短缺的现象。
(三)学生的高比例离职或对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企业造成打击。少数企业的技能有着其独特的特殊技能,单一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会导致学生产生担忧,即担心所学的技能在未来有可能的跳槽中作用不大。毕竟,不确定的技术发展极有可能降低特殊技能的适销性,参加学徒制培养比接受普通教育的风险显得更高。当然,我们可以忽略这种因素,毕竟需要特殊技能的企业是少数,大多数特殊技能是由产业而不是企业决定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并不成熟的心理,这种心理往往会让学生对参与学徒制的培养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许多学生对未来并没有一个稳定的目标及规划,他们不愿意过早的将自己与一个企业进行捆绑;二是许多学生对就业有着过多的不切实际的幻想,现实的工作对于初接触企业的学生不是成功,可能更多的是梦想破灭的打击。因此,现实中留在第一个接触的企业稳定工作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这对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企业也是一个打击。
(四)学徒在企业教学安排不足或导致学生与家长反感。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校企协同育人,这意味着在三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必须调配专门的师傅负责教学,同时还要尊重学徒学习的规律,校企共同设计,做出恰当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而现实中,很少有企业能保证学徒有充足的理论学习时间,在实践教学方面也很难在不干扰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做出系统安排,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及家长很容易对教学产生质疑,从而质疑院校在其间的作用,对现代学徒制产生反感。
(五)学徒管理成本及风险的增加或降低学院推行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推行现代学徒制不同的专业在管理方面遭遇的困难也不同,例如工科专业对接的多是工矿企业,工伤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设计类专业难以找到一个规模企业可以一次性吸纳多名学徒,学生到企业学习相对分散带来学生及教学管理的困难。此外,很多职业院校或者规模企业地处市郊,企业无法提供住宿,学生通勤困难,统一组织则造成学院成本增加。众多类似的成本增加及管理风险前移造成学院在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时踌躇不前。
(六)学生眷恋校园生活导致不愿意过早进入企业学习。实施现代学徒制是为了让学院所教更贴近企业的实际,减少学生与企业的磨合适应期。因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第二学年开始便有一半时间在企业学习,这样的设计与安排难免会导致院校与学生之间的“一头热”。很多学生并不能按照教师所指导的那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尽早明确目标。他们更加喜欢按部就班地生活。当现代学徒制还只是在起步阶段,还没有成为职业教育的学习常态之时,学生并不愿意过早地进入企业,离开球场,放弃各种缤纷的校园活动,离开他们已经适应并喜欢的校园,因此,现代学徒制有时难以吸引到足够的学生参与。
二、破解现代学徒制困境的对策建议
2015年,现代学徒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众多的案例不断涌现,各院校或多或少都根据当地企业的现实对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模式进行了调整。我们难以干预国家职业教育相关立法及协调统筹,我们也只能等待企业在人才培养及储备方面的意识更新,因为这只能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在市场的不断教育下企业愈发成熟才能实现。那么,在国家干预依然缺失,在企业积极性不高,在学徒津贴依然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困难,有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突破探索。
(一)重视初中或高中阶段职业教育渗透,提前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德国的双元制得以很好的实施,很大原因在于德国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文化,而这个文化的形成,既有企业在长期用人的过程中逐渐对于职业培训产生了认可的原因,也有职业培训机构从小学教育阶段开始不断参与引导学生形成职业意识,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所做出的努力的原因。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一直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识,对于学习有着不懈的热情及追求,大多数人对于专业和职业的选择往往开始于高考之后,这种对于职业教育及职业规划的意识需要日久经年潜移默化的努力才能改变,而这一转变的任务的,可以由职业院校通过主动进入基础教育,系统科学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来承载。但是,职业教育渗透基础教育我们已经提了很多年,却鲜有成功案例,这需要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基础教育及职业教育进行统筹协调。
(二)理性看待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选择恰当的专业和企业进行探索。在教育部倡导实施现代学徒制之际,我们应该冷静地看到,并不是所有专业均具备成熟的条件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即使在双元制十分成功的德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选择以学徒的身份进入职业学校或者培训机构。通常情况下,对接的行业企业具备批量接收学徒的专业更容易在探索初期试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而在这些企业中,属于区域支柱产业的,或者经营管理状况良好的企业,将更愿意且更具备协同育人的条件。
(三)通过建设厂中校,与企业共同解决学徒实习与生活问题。厂中校建设,不仅仅可以将设备投入到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生活设施,将宿舍建设起来。在国家还没有更多的利好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情况下,建设厂中校,解决企业培训困难,是迅速吸引及帮助企业参与到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四)探索建立现代学徒中心,解决整合企业资源的问题。跨企业培训中心在德国获得了成功,解决了许多无法提供培训场地及设备的中小企业的困难。而在中国,当企业还没有形成自觉自愿参与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情况下,由政府支持,院校承办,参考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学徒中心成为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一个良好选择。现代学徒中心可以在企业指导下建设成实践教学中心,解决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提供闲置设备及场地用于培训的问题;可整合区域多家企业的用人需求,解决学徒用工问题;可通过建立行业培训师人才库,平衡培训师工作量,解决单个中小企业难以长期稳定委派师资的问题等。
现代学徒制是解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关键手段,诸多例如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开发,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职业教育目前所遭遇的问题均可以在企业参与后逐一获得获得破解。诸多的困难依然存在,恰当选择专业,深入研究学生和企业的需求与痛点,避免浮夸,避免新瓶装旧酒方能真正有效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与当前实际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Polanyi,Miehael.TheTacitDlmension〔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66
[2]Steedman,Hilary. Apprenticeship in Europe:Fading or Flourishing?[R].London:Centre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 2005(12)
[3]Becker,Gary.Human Capital[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4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校企共同体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2013JGZ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