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
2016-07-01余灿
余灿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让学生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激发兴趣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前提,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堂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此基础上还要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还要开展各项活动,使课外阅读更持久地促进学生成长。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对7—9年级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在开放的语文教学体系中,课外阅读不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良好的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满足学生的喜读欲。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从满足其喜读欲入手,就能大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一般地说,中学生最喜欢读情节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和小说等通俗易懂的作品。所以,指导学生阅读可以从一些内容浅显、篇幅短小而且有吸引力的书籍开始,如,《中华成语故事》《安徒生童话》等。
2.读物介绍激趣。读物的介绍方式、方法至关重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物介绍,往往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一睹为快、非读不可的欲望。(1)借用名家(媒体)的评价。在不少名家著作中,都谈到他们的读书体会或者对文章的评价,各类媒体也开辟有专门的评书荐书栏目,教师如能将这些材料提供给学生,就能借助名人和媒体增强读物的吸引力。(2)朗读精彩片段。声情并茂地朗读作品中优美的段落或讲述其中引人入胜的故事片段,也可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致。如,推荐《三国演义》,可以讲述“诸葛亮巧施空城计”的情节。(3)设疑惑,造悬念。情节曲折的小说、故事、童话等可围绕读物的内容,提出令人疑惑的问题,或叙述离奇的情节片段,或叙述内容至高潮处戛然而止,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利用影视剧激趣。常看到这种现象:一部影视剧在热播,它的小说或剧本也同时十分畅销,这说明影视剧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手段之一。现在,优秀影视剧精彩纷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促读手段,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堂
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堂,有意识、有计划地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引导,这样既能使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又能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
1.同步阅读。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与教科书内容相关的文章与课文一起同步阅读,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课内课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教师可利用每节语文课课前的三分钟,要求学生把最近读到的、觉得有价值的名篇佳作以演讲的形式向同学们作推荐介绍。
3.开设课外阅读课。每星期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由教师选择或阅读轮值小组向全班同学推荐,阅读一篇不超过2000字的文章。课外阅读课由教师导读——学生自读——相互讨论——进行小结,这四个基本环节构成。其中,讨论这个环节尤为重要。
三、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浏览性泛读。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的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
2.品味性精读。有的文章语言隽永,运用典范,可以这些作品为凭借,逐渐培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3.辅助性“笔读”。“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古今大师们成功的阅读经验,对于今天的每一个阅读者来说,仍然是一种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