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强势起来,让老师走进幕后
2016-07-01金红兵
金红兵
“相信学生的能力”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信条。如何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是语文老师面对的一大考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你始终就是一个不合格的语文老师。
一、鼓励学生“热爱丢脸”,勇于表现
激励永远是最好的方法。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更是如此。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出色表现及时肯定是让他们动起来的最有效的办法。最可怕的是讽刺挖苦伤害学生,在他们的心里造成阴影。即使学生的发言不靠谱,也不可使用过激言辞,更不可表示不满甚至不屑,让他难堪,让他受伤。否则,这位同学将永远不会在你的课堂上主动提出或回答问题,你的一句话或一种态度就会失去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如果学生对你横眉冷对,你的课堂还能动起来吗?
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我们班真是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啊”,“你的表现让我激动”,“你真是太有才了”,“你有惊人的表达能力”,“今天,你是最棒的”,“我很纳闷,你怎么思考得那么深刻”,“今天特别感谢这几位同学,是他们扮演了老师的角色,说出了老师要说的话,点亮了我们的课堂”,“你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今天的课堂是你表演的舞台,你就是男一号(女一号),是那颗最闪亮的星”,“能想到这一点,是很了不起的”。在这样带有较强激励性的评价中,每个学生都会跃跃欲试,课堂就会热闹生动起来。
二、让学生自会读书,自求其通,自奋其志
不要告诉学生怎么做,做什么,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尝试、体验、感悟。 只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如教学《故都的秋》时,学生经过阅读思考后就自己发现了问题:1、为什么故都的秋带给他那么的伤感而他却又偏偏对故都的秋那么依恋?2、倒数第二自然段感到多余,可否去掉?3、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冷色调?是不是有心理问题?……这些十分有价值、可讨论的问题,在教参上根本找不到,却正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对这些兴奋点的研究,学生真正了解了写景与抒情的特殊关系,理解了作者对于故都的独有情愫,走进了郁达夫的内心世界。切实提高了鉴赏水平,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三、让所有的后进生参与是成败关键
老师的零参与既要扶植核心力量,让他们组织研讨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也要让学生整体参与,一个都不能少。如果只有优等生的参与,而把后进生边缘化,这样的改革注定是失败的。要想改革成功就要获得后进生的支持。对这种极不自信、极自卑的不想开口或不习惯开口的学生,不要冷落他们,让他们坐冷板凳。更不能歧视、放弃甚至抛弃他们,要用百倍的耐心感化他、帮助他。要鼓励同学们关心他们、温暖他们,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
四、要有百倍耐心,咬定青山不放弃
让学生一下子主学会自主学习,由扶着走变成自己跑殊非易事,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要幻想一蹴而就。学生是有差别的,思想、性格和经历各不相同。每次课前你只需要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剩下的就是等待了。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群策群力无坚硬摧,这时集体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这时课堂上只要问题一提出,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马就会兴奋起来,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然后就一哄而上,群起而攻之,共享饕餮盛宴。他们会在查阅思考,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审视,什么问题都能得到圆满解决,根本不需要老师越俎代庖。老师就能轻松愉快、自在安闲、无为而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