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结合心理行为的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指标影响的研究*

2016-07-01袁日强钟远惠刘舜华周平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16期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药物治疗心理干预

袁日强钟远惠刘舜华周平



药物结合心理行为的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指标影响的研究*

袁日强①钟远惠①刘舜华②周平①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结合心理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100例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行为综合干预。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代谢综合征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PANSS总评分、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两组PANSS评分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下降,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结合心理行为综合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代谢紊乱的情况。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代谢综合征; 药物治疗; 心理干预

①广州民政局精神病院 广东 广州 510430

②广东省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6):013-016

First-author's address:Ment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vil Administration,Guangzhou 510430,China

精神分裂症(Sch)是一种终生患病率高(在中国达6.55%),表现为多种症状群和高经济负担(占总负担1.3%)的重性精神疾患,深入探索其规范化治疗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经济意义[1-3]。精神分裂症患者本身伴发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APs)治疗后出现的代谢综合征(MS)是国内外Sch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4-5]。Sch与MS关系十分复杂,除遗传学关联外,疾病症状和用药是重要的影响因素[6]。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临床干预研究要么是针对胰岛素抵抗(IR),要么针对肥胖,缺乏有机结合的相关研究,而且缺乏对MS患者进行个体化、多环节联合治疗的报道。MS为多重危险因素聚集所致,综合干预为其主要防治手段,以预防为主,早期干预、综合治疗、长期坚持,患者必会由此受益。由此,对Sch患者这一高危人群进行风险评估,尤其对Sch伴MS人群进行药物和心理社会干预,建立适合临床开展的安全、有效、经济和可行的综合干预模式,正成为重要而紧迫的前沿课题之一。为此本研究通过医疗、药学、护理、营养人员相互协作,各自发挥专业特长,使干预措施更具全面性,针对Sch伴MS特点,制定科学的个体化综合干预方案,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2月在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及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干预组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37.45±6.67)岁,平均病程(19.34±6.23)个月,平均受教育年限(10.35±3.34)年,平均住院时间(50.26±5.34)d。对照组中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38.56±6.34)岁,平均病程(20.53±5.45)个月,平均受教育年限(11.24±4.67)年,平均住院时间(51.68±6.03)d。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及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精神分裂症(Sch)的诊断标准。(2)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中MS的诊断标准,CDS建议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具备以下4项组成分中的3项或全部者:①超重和/或肥胖BM≥25.0 kg/m2;②高血糖FPG≥6.1 mmol/L(110 mg/dL)和/或2 h PG≥7.8 mmol/L(140 mg/dL),和/或已确诊糖尿病并治疗者;③高血压SBP/DBP≥140/90 mm Hg,和/或已确诊高血压并治疗者;④血脂紊乱:空腹血TG≥1.7 mmol/L(110 mg/dL),和/或空腹血HDL-C<0.9 mmol/L(35 mg/dL,男),HDL-C<1.0 mmol/L(39 mg/dL,女)。(3)年龄18~60岁。(4)家属或者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药物滥用者;(2)妊娠或哺乳期女性;(3)严重躯体疾病或器官系统的损害;(4)存在消化道疾病,影响正常饮食者;(5)对二甲双胍服用有禁忌者;(6)齐拉西酮过敏;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经苯二氮卓类药物或安坦等对症处理仍不能耐受者;(7)存在有明显意义的心电图异常者;(8)入组前确诊为糖尿病并在接受治疗者。

1.3方法

1.3.1药物治疗 两组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均使用盐酸齐拉西酮胶囊,商品名:思贝格,由江苏恩华药业公司生产提供,批号:H20061142。起始剂量40 mg/d,餐中服用,一般在l周内加至有效剂量120~160 mg/d,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至适当有效剂量后维持剂量不变,对失眠者可短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对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者可合并使用安坦,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者,入组前给予2周清洗期。干预组与对照组齐拉西酮平均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126.32±18.25)mg/d vs (128.32±19.17)mg/d。代谢综合征药物干预:两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继续接受常规降压降糖降脂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由北京京丰制药公司生产提供,批号:H20123202,用药方法为晨间顿服,剂量为500 mg,1次/d。

1.3.2综合干预措施 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以综合干预,设置与精神疾病和代谢疾病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技术,编辑成健康教育手册,在工娱部进行,每位患者建立相关档案。干预方法包括:(1)院内干预:①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疗:与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向患者和监护人说明治疗的目的、意义、常见不良反应及对策、从中受益情况等,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根据个体情况选用个别心理治疗、小组治疗等,每周治疗1次,并适时调整治疗时间和频率;②社会技能训练:训练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人际交往、药物管理技能等;③饮食营养干预:针对代谢性疾病为主,制定饮食方案:鼓励养成清淡、低脂、低糖、多维生素的饮食习惯;控制总热量,减少动物性脂肪和食盐的摄入,脂肪的摄入量控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④行为干预:戒烟限酒,对贪食、少动贪睡等进行干预,填写运动卡,运动方式以选择符合个人兴趣而能长期坚持的项目,如太极拳、骑自行车、慢跑、散步、上下楼梯、各种球类运动等。(2)院外干预:患者出院后,利用门诊和电话随访等形式进行具体指导,同时对患者的负性生活事件进行合理干预,帮助患者及家属应对突发生活事件。而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护理,不接受上述干预,两组均在出院随访6个月后结束研究。

1.4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于入组和出院6个月时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PANSS包含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3个因子分,共30项,1~7的7级评分。每位患者入组时及出院6个月时抽取凌晨7点空腹静脉血4 mL两支,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血常规;并抽取餐后2 h静脉血检测2 h PG,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型号为:TBA-40FR,由日本东芝集团公司生产提供。另在入组时及出院6个月时测量血压(SBP/DBP)、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组时PANSS总评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两组PANSS评分指标均下降,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代谢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代谢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的FPG、2 h PG、TG、CHOL、HD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s) 分

*与入组时比较,P<0.05;△与干预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PANSS总评分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干预组(n=50) 入组时 97.73±11.38 24.34±5.28 22.12±4.73 52.73±9.54随访6个月 52.72±7.26* 12.35±3.36* 13.47±2.48* 24.67±6.55*对照组(n=50) 入组时 98.34±12.39 24.31±5.14 23.42±5.13 53.70±10.36随访6个月 69.47±11.24*△ 17.73±5.31*△ 18.76±3.56*△ 35.64±8.4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代谢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代谢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时间 BMI(kg/m2) FPG(mmol/L) 餐后2 h PG(mmol/L) TG(mmol/L)干预组(n=50) 入组时 25.57±3.31 6.41±2.58 8.92±3.45 2.71±0.43随访6个月 23.65±2.66 4.73±1.74* 6.85±1.86* 1.47±0.48*对照组(n=50) 入组时 25.83±3.15 6.42±2.14 8.75±2.34 2.74±0.34随访6个月 24.90±3.27 5.33±2.11*△ 8.12±1.27*△ 1.86±0.57*△

续表2

2.3两组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内复发率及再住院率,发现干预组复发率5例(10.00%),再住院率4例(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13例(26.00%)及再住院率11例(22.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4.33、3.84,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6个月时,干预组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患者实施多维综合干预措施能够促进Sch症状改善,引导患者把病情好转与维持治疗联系起来,重新获得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Sch和MS复发,降低再住院率。刘琳等[7]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积极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两年内精神分裂症复发率降低到29.7%,明显低于单用药物治疗的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对于已进行了充足药物维持治疗的患者来说,健康教育仍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自知力,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使其能正确对待和处理治疗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消除其诱发扳机作用,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

现有的临床资料表明,齐拉西酮较少引起体重增加,是目前AAPs中对体重影响最小的药物,对糖代谢、脂质代谢和糖尿病的影响也低于其他AAPs,EPSs发生率与安慰剂相近[8]。本研究使用或换用齐拉西酮治疗,目的是避免出现或消除前药对代谢方面的影响。对照组未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及心理行为干预,但在出院6个月时MS各项指标亦较入组时有所下降,尤其是FPG、餐后2 h PG、TG、CHOL、HDL-C较入组时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与换用齐拉西酮以后,可以改善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Sch患者导致的MS有关,结论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9-10]。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将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前期、肥胖症、MS的治疗一线药物[11]。本研究显示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的FPG、餐后2 h PG、TG、CHOL明显下降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升高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除了使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症状,避免抗精神病药物对于代谢的影响,还使用二甲双胍发挥降糖、降脂及减轻体重等作用来改善代谢紊乱症状。综合的干预措施还包括行为、饮食营养和运动干预,可以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加强体育锻炼,合理健康的营养摄入,可促使患者体重、血糖和血脂的下降。体重、血糖、血脂水平下降可促使患者减轻自卑心理,重新获得战胜疾病的信心,进一步提高患者维持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从另一方面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这一研究结果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报道相一致[12-14]。亦有相关报道,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1个月,比较治疗后两组BMI、DBP、SBP、FPG、2 h PG、LDL-C和FINS等指标的差异,观察组的BMI、FPG、2 h PG、TC、HDL-C、FINS和HOMR-IR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效果较好,适于临床推广[15-17]。更加证实了多维综合干预措施对于治疗Sch伴MS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及在改善患者MS指标方面的确切疗效。

综上所述,在对Sch合并MS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行为和健康教育的综合干预措施,可以为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多层次、多角度支持系统,促进患者精神症状和MS指标的好转,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了患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并且操作过程简单,无需昂贵的医疗设备,能很好的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应用。但是本研究存在样本含量较小,研究周期较短的局限,导致研究结果难免存在误差,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将进一步加大样本含量并对样本更加科学合理分组,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吕惠,沈渔村,张维熙,等.中国七个地区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2):72-74.

[2] Mohamed S,Rosenheck R,Swartz M,et al.Relationship of congnition and psychopathology to functional impairment in schizophrenia[J].Am J Psychiatry,2001,65(8):978-987.

[3]李晨虎,沈文龙.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生活质量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2008,20 (11):1112-1114.

[4]程灶火,凌卫明,周晓琴,等.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11):1012-1015.

[5] Gury C.Schizophrenia,diabetes mellitus and antipsychotics[J]. Encephale,2004,30(4):382-91.

[6] Stone W S,Faraone S V,Su J,et al.Evidence for linkage between regulatory enzymes in and schizophrenia in a multiplex sample[J].Am J Med Genet B Neuropsychiatr Genet,2004,127 (1):5-10.

[7]刘琳,岳淑英,李金丽,等.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自知力恢复、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8(5):330-332.

[8] Jia W P,Xiang K S,Chen L,et al.Epidemiological study on obesity and its comorbidities in urban Chinese older than 20 years of age in Shanghai,China[J].Obes Rev,2002,3(3):157-165.

[9] Stone W S,Faraone S V,Su J,et al.Evidence for linkage between regulatory enzymes in and schizophrenia in a multiplex sample[J].Am J Med Genet B Neuropsychiatr Genet,2004,127 (1):5-10.

[10]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 3版.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2001:60-61.

[11]杨卫东.齐拉西酮替代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2,26(6):430-432.

[12]许锦泉,唐旭,朱宏昌,等.齐拉西酮与喹硫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及糖脂代谢影响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3):201-202.

[13]屈岭.临床应用二甲双胍的相关问题[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36-37.

[14] Monteleone P,Martiadis V,Maj M.Management of schizophrenia with obesity,metabolic,and endocrinological disorders[J].Psychiatr Clin North Am,2009,32(4):775-794.

[15]孙江涛,钟朝辉.精神分裂症对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5):433-434.

[16]吴艳,许冬梅,李菲菲,等.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4):394-396.

[17]蔡红霞,李园,宋瑞华.应用护理预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379-3380.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Medication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on Patients of Schizophrenia and Metabolic Syndrome

YUAN Ri-qiang,ZHONG Yuan-hui,LIU Shun-hua,et al

【Key words】Schizophrenia; Metabolic syndrome; Drug therap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rug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behavior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with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tabolic syndrome.Method:In our hospital 100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drug treatment and nursing,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The clinical effect and changes of metabolic syndrome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Comparison of metabolic index score and baseline PANSS results of two groups,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the PANSS score,fasting blood glucose,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triglyceride and total cholesterol of two groups were all decreased,interven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Drugs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patients,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disorders.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6.004

*基金项目:梅州市科技局计划项目(2012B115)

通信作者:袁日强

收稿日期:(2015-11-02) (本文编辑:周亚杰)

猜你喜欢

代谢综合征药物治疗心理干预
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探讨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代谢综合征文献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脂肪肝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异常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