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物理课程创造性思维能力

2016-06-30唐传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物理教学初中

唐传标

【摘 要】初中物理课程是初中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知识内容。初中物理知识之所以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和直观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浅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 物理教学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42-0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学生通过复合性和发散性思维,在创新思想的驱使之下,借助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模式,重新加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信息与知识,产生新的思维、理论和观点。

一、排除学习规律的思维障碍,错误的物理观念

与学习物理概念一样,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时,也存在着思维障碍,大体上有如下几种。第一,感性认识不足。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和思维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观察实验获得的对自然界物质的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转化的感受性认识,不仅是物理思维的材料、建立规律的条件,而且也是用来检验各种物理理论真伪是非的标准,是理解物理规律的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够把有关的现象及其之间的联系鲜明地展示出来的实验或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曾经亲身感受过的事例作为基础,学生就很难理解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基本含义、适用条件等,从而影响对物理规律的掌握和运用,造成学习物理规律的思维障碍。第二,相关知识干扰。由于概念不清而影响物理规律的掌握是学习物理规律时相关知识干扰的表现之一。学习物理规律时相关知识干扰的表现之二是前物理观念的干扰。学生在生活中还形成了某些错误的观念。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的前物理观念,对学生正确地理解物理规律往往起着严重的干扰作用。例如,学生在运动和力的关系上,往往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受力才能运动,不受外力的物体是根本不能运动的;对物体的下落问题,常常认为重物比轻物下落快;对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问题,往往认为只有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才能受到浮力等等。学习物理规律时相关知识干扰的表现之三是数学对学习物理的干扰。不少学生往往用纯数学的观念理解物理规律,思考和处理物理问题,而忽视了它们的本质,结果从纯数学推导中引出错误的结论,造成对物理规律的错误理解。

二、更新传统观念,创建科学氛围

生时刻处于积极应对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所必需的。1、克服依赖思想。鼓励学生主动应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2、克服从众思想。教育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锐意求新。但应提醒学生发表思想、观点时应有理有据,切勿草率行事。 3、克服盲目崇拜权威的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与物理课本相关的背景知识,教育学生以物理学家为榜样,无论是从物理课本和教师那里,还是从报刊杂志学到的知识,都不能只是一味接受,要采取批判性接受的方式,即:通过一定的理论论证和实验验证后才能接受。决不能仅仅因为这种观点是出自某个权威人物之口,就不加思索地盲目接受,甚至顶礼膜拜。此所谓“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大量的物理史实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价值以及献身科学的重大意义。

三、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即有创见的思维,是通过思考既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以此为基础,提炼出更有建树性的设想。它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灵活性、整体性和新颖性。那么课堂上就要求教师必须运用各式各样的训练手段,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从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同一道题,不同的学生会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最终得到相同的答案。所以我们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换位思考,看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便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2、从题设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教学中,电路的教学是重点,中考必考项。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是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果我们用这三种器材为基础,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亲自设计一些电路实验的话,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动手能力。3、从题设结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根据题设条件,让学生思考都能提出哪些问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我们要采取不同的鼓励机制。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讨论交流让他们互相激励、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从而促进整体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更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打破常规模式,提高求异思维能力。

在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照常规进行操作后,教师打破常规设疑启思,使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如,在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当学生已掌握常规测定方法后,为使学生知识“升华”,发展思维,设问置疑:某同学在测额定电压为3.8伏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所用的电源电压为6伏,他用一只最大量程为3伏的电压表测出了结果。其实验方法和原理如何?在这个问题中设置了超越常规的条件:一是小灯泡上电压达到3.8伏时,才能从电流表读取额定电流求得结论,而电压表又不可能超过量程使用;二是进行求异思维,打破常规,变迁思维,联想到串联电压特点,采用电压表与变阻器并联测量的方法,当灯泡正常发光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只有2.2伏,可用最大量程是3伏的电压表测量。这样,使学生的思维生“慧眼”,透过重重“迷雾”洞察一切,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和拓展。

总之,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手段的不断丰富,将会呈现出更多新颖的切合现代学生的教育形式,将会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探索的平台。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教育事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们一定会培养出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时代骄子。

参考文献:

[1]张莺;;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4年05期

[2]靳淑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学周刊;2014年24期

[3]陈艳艳;;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探析[J];中学时代;2014年08期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物理教学初中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