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基于文化软实力的品牌建设探析

2016-06-30李辉华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文化软实力品牌建设

【摘 要】 本文认为,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学校品牌建设应该以学校文化软实力为核心,通过品牌规划、品牌传播、品牌管理,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学校品牌价值。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文化软实力;品牌建设;策略

国内众多高校和学者对大学品牌建设开展了有益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普遍认为大学品牌建设是促进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强有力手段。本文认为,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学校品牌建设应该以学校文化软实力为核心,通过品牌规划、品牌传播、品牌管理,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学校品牌价值。

一、大学品牌规划

品牌规划是品牌建设的首要任务。基于文化软实力的品牌规划重点是围绕学校文化软实力,做好学校品牌定位、大学精神、学校形象识别等工作。

1、准确定位学校品牌,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从营销战略的角度来看,定位是一所高校通过对特定宏观环境和组织资源进行科学分析,确定自己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针对目标市场,建立一个明确的、有别于竞争对手且符合相关利益者需要的形象,为自身确定一个适当的市场位置,并对学校品牌进行设计、传播,使学校在相关利益者心中占据一个独特的、有价值位置的过程和行动。[1]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客观全面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教育发展政策、学校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学校内部资源优势、学校发展远景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确定目标市场后,新建本科院校应该根据学校品牌形象和利益相关者的心理需求,构建学校核心品牌理念、建立独具特色的品牌联想、开展品牌定位传播。在品牌定位策略上,新建本科院校可以采取类别定位、比附定位、层次定位、独特销售主张、情感定位等多种策略。

新建本科院校在进行品牌定位时,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大学精神、校园文化等文化软实力因素。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有竞争力的特色学科专业是承载学校特色、大学精神、校园文化,彰显差异的最直接、最有力的物质载体。因此,学校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有竞争力的特色学科专业,并充分体现于学校定位中;另一方面,学校也要通过定位规划,明确学科专业发展方向,优先配置学校资源发展重点学科,通过重点学科带动相应学科的发展,打造优势学科群,并充分把握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以优势学科为依托,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大做强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式,提升学生学术素养、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2、提炼大学精神,培育新时期核心价值观

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是大学品牌的灵魂, 是大学品牌赖以存在的基础。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的核心, 是对学校历史传统、精神品质、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等精神文化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整合,是师生群体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积淀成的深层心理结构和信念。[2]大学精神对师生进行价值判断、确立价值取向、规范行为模式,对大学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起着引导规范、凝聚激励等作用。

一所大学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既要遵循大学精神的共性要求,又要继承自身的优良传统,也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首先,要围绕“办什么样的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等重大问题,开展“大学精神”讨论,深入认识学校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办学条件、发展战略,不断丰富深化学校精神内涵,为弘扬和践行大学精神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其次,在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规章制度时应遵循大学精神的指导,使大学精神能够落到实处。再次,要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校园文化活动中培育和提升大学精神。教学、科研是大学的主要活动,也是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途径,要通过教学、科研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师生的点滴行为去培育和弘扬优良的大学精神。[3]

3、导入学校识别系统,塑造学校品牌形象

学校识别系统(UIS),即通过对高校办学理念、制度建设、行为方式、视觉、地理识别等进行全面系统设计,构建学校形象识别的过程。学校识别工程虽然不属于教学科研活动,但是新建本科院校应该认识到开展学校识别工程是塑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国内外许多大学已经开展了学校识别工程,提供了很好的经验,需要注意的是,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学校识别工程必须彰显学校文化内涵,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理念识别层面,要充分运用品牌定位、学校精神塑造的工作成果,提炼出学校精神、办学宗旨、校训、校风、定位口号等。在制度识别层面,要加强包括大学章程的制订和完善、治理结构的改革等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人性化等。[4]行为识别层面,要注重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素质特征、能力专长,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作风和规范,以及学校具有传统特色的文化活动等。譬如新建本科院校可以结合学校历史、办学资源,有选择的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科学与艺术系列讲座、文化节、艺术节、音乐会、体育比赛、科技创新、设计大赛、入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校友会活动等系列文化活动,形成自己的特色活动和品牌活动。视觉识别层面,要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师生办公学习生活场所和日常用品、标志性建筑、雕塑等物态识别和校名、标准字、标准色、校标、校徽等符号识别方面表现学校独特文化内涵和格调品位。地理识别层面,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因地制宜,加强人文地理规划和地理硬件等要素建设。

二、大学品牌传播

品牌规划完成后,新建本科院校可以运用营销、品牌、传播、公共关系等学科理论,开展文化传播,提升学校品牌。

1、科学策划传播内容,展现学校优秀文化

传播优秀文化,是塑造学校品牌的主要手段。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学校主办或参加重大学术论坛(学术研讨会)、优秀教学科研成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校庆、大型文艺活动、重大体育赛事、学校知名学者参与主流媒体新闻节目制作等,凡是能够表现学校优秀文化的,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选择的内容。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制定专门的制度,要求学校各部门在策划上述可能促进学校文化传播的活动时,向学校宣传部门(或负责学校品牌传播的其他部门)备案,宣传部门提出初步意见向学校汇报,由学校统筹考虑开展品牌传播等相关事宜。同时,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借助广告公司、营销咨询公司等外部力量,采取外包、合作等方式,开展品牌传播的策划和传播。

2、合理选择传播方式,有效传播学校品牌

合理选择品牌传播方式的目的在于有效传播学校品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该根据文化传播的目的、传播内容的特点、传播受众等,分别采用新闻、公共关系、口碑传播、广告、事件、地点、人物等某种传播方式或是它们的组合,开展文化传播活动。当然,作为非营利性组织,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选择适当的传播方式。譬如某师范学院利用自身办学优势和品牌优势,和地方政府、房地产公司合作创办附属小学,邀请大众媒体进行新闻报道,这种传播方式可以更好地传播学校优秀文化。又譬如学校举办大型校庆,可以选择在专业报刊杂志、当地主流新闻报纸、学校门户网站等投放广告,也可以采用校友联谊会的形式进行人员推介,还可以运用特定事件、人物等方式进行传播。

3、准确使用传播媒介,快捷联通传播受众

准确使用传播媒介的目的在于使目标受众能够快速便捷的接触学校优秀文化。新建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印刷媒体、电台媒体、网络媒体、教学科研成果展、校园招聘会等多种媒介开展文化传播活动。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新建本科院校尤其要大力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建设和改善校园网络基础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数字图书馆管理平台,建立网上虚拟校园展馆,改善对师生员工和社会的服务和沟通,呈现优秀校园文化;鼓励学校专家学者建立博客,举办网上学术研讨;利用学校优势学科专业资源,推出“网络报告会”、“网络讲座”等。通过准确使用传播媒介,可以使政府机构、企事业用人单位、社会团体、学生和家长、专家学者等利益相关者快速便捷接触学校优秀文化。

三、大学品牌管理

品牌管理和学校其他管理活动一样,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应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立品牌管理平台;利用次级品牌联想杠杆,增值品牌资产;加强品牌维护,持续改进品牌管理。

1、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立品牌管理平台

由于办学体制的问题,我国公立大专院校组织结构和功能不同于世界大多数国家,部分高校组织结构僵化,缺乏灵活性,比较封闭;过分强调明确的、相互独立的职能和部门分工。[5]另外一个深层次问题是,相当部分高校人事分配制度主要依据职称、职务、教学科研工作量。在行政管理部门中,存在行政管理人员工作主动性不高,缺乏创造性等现象。而品牌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品牌管理工作本身似乎又比较“务虚”,不同于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等工作。这就必然要求学校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立品牌管理平台,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和责任心。

承担品牌管理职责的部门主要有宣传部、办公室、国资处等,但是绝大部分高校内部缺乏统一领导和协调合作的品牌管理组织和品牌管理制度。从组织设置来看,可以设立学校品牌管理部,与宣传部合署办公,承担学校品牌管理的组织协调和日常事务性工作。可以采取项目制和课题制等方式开展品牌管理活动,进行品牌战略规划、品牌营销规划、品牌维护、品牌资产评估等。同时,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制订有关学校品牌建设的规章制度。学校品牌的规划和管理,特别是品牌元素规划和品牌传播执行、品牌评估、品牌资产保护等工作都应该专业化、规范化。品牌管理全过程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必须遵照品牌管理制度,尤其要做好品牌管理预算、品牌评估。

2、利用次级品牌联想杠杆,增值品牌资产

次级品牌联想包括战略联盟、联合品牌、品牌延伸、人物、许可授权、第三方资源等。[6]新建本科院校可以与国内外知名大学、中学、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级地方政府等开展战略合作。新建本科院校可以采取联合品牌战略,与其他行业知名品牌开展办学、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创办企业等合作;可以许可授权其他组织使用学校品牌的名称、图案、商标或其他品牌要素。新建本科院校还应注重与包括行业协会、传媒、政府机关、民间团体等第三方资源的沟通联系,推进第三方资源对学校品牌的认可和正面评论。

3、加强品牌维护,持续改进品牌管理

新建本科院校要对学校品牌进行调研和评估。通过对教职员工、学生、用人单位、政府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调查,了解学校品牌现状,了解学校品牌在利益相关者心中的形象,寻找品牌现状与品牌目标的差距。在完成品牌调研后,要对调研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需要修正品牌营销活动;必要时对学校的品牌元素、品牌定位进行调整。

新建本科院校要提高品牌保护意识,一方面要自觉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品牌,避免学校品牌受到不法侵害。为防止校名、校名简称等遭到抢注商标,应及早采取措施,必要时可聘请专门的中介机构对校名或校名简称等注册商标。同时,还应对学校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进行专门的保护、管理。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授权品牌、联合品牌的监督管理,保证学校品牌使用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避免品牌声誉受损。

【参考文献】

[1][5] 王国平.品牌制胜-高校品牌战略体系的构建及实施[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9).

[2] 张志远.解读大学精神[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5).

[3] 杨科正.地方院校大学精神的培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6(7).

[4] 郭红霞,薛平军.UIS理论视域下澳大利亚大学形象建设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

[6] Kevin Lane Keller.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Third Edition)[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

【作者简介】

李辉华(1977.5-)男,湖南邵阳人,汉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校管理、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文化软实力品牌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