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试季节论高考

2016-06-30汤琼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公平性合理性高考

汤琼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考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实效性,回顾了江苏省高考的改革历程。认为,高考虽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制度,但到目前为止,它还是最公平和最合理的,也具有客观的实效性。我国高考的改革仍在继续,我们也期待更合理方案的出台。

【关键词】 高考;公平性;合理性;实效性

2016年2月22日,正值农历的正月十五,也就是所说的元宵节,在传统习俗里,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才结束,而苏州的上百万中小学生,已经无暇体会这种年味,因为这一天正好是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学生们已经开始了新学期紧张而忙碌的学习。

这个学期跨越春季和初夏,历时四个月,学生通常把这个季节称之为考试季节,因为在这期间,不同年级的学生将经历他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考试。比如,三月初就要进行的高二学生的小高考(即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接着是高三的口语测试,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先后有高考、中考以及小升初的考试。

在所有考试中,国人最关注的当然是高考,作为一个曾经经历过高考,目前家中有孩子正在备战高考的人,在新时期,对高考有了新的认识。

一、我国高考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实效性

高考从出卷、印刷、运输、监考,一直到批阅,整个过程中的保密性、严格程度应该说是我国目前所有考试中做的最好的。所以说,高考对每一个考生都是公平的。有人说万一碰到考生身体不适或是遇到了突发事件影响了考试的发挥,对这个学生不公平,这也是对高考一直诟病的所谓“一考定终身”。我想说的是,这个世界上绝对公平的事是没有的。但就我国目前的国情,高考是对所有考生都公平的一次竞争,所谓“高考面前人人平等”,幸亏有高考,所有的考生都有机会,靠自己的寒窗苦读,最终凭借自己的实力,在高考中考出优异的成绩,然后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如果没有这样全国统一的考试,那些普通工薪家庭的孩子,那些边远山区的孩子,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哪里还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呢?不可否认,高考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制度,但目前为止,它还是最公平和最合理的。

关于高考的实效性。高考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再进行培养。高考真的能有效地选拔出人才么?有了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高中生在校所学的、高考所考的知识,与他们今后实际所运用的几乎没有联系。这是一个事实,除非我们今后从事某个专项工作,(比如做中学数学老师,那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有用的)学生当下所学的知识确实毫无用处。然而高考所选拔出来的就一定是只会做题的“机器”么?答案是否定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许多人在英语考试中因为未注意单复数而被扣分,他们会对此十分不屑,因为他们认为英语是一种工具,学英语是为了与别人更好地交流,而在交流过程中没有人会在意你是否在单词后面漏了一个“s”。事实上,高考如此做并不单单是为了考查你对单词单复数的认识,同时更主要是考查了你一种细心的品质。倘若你将来成为了一名工程师,一个零件的疏漏也许会造成整个工程的瘫痪;倘若你将来成为了一名会计,一个数字的疏漏也许造成大笔财产的外流……同样,高考题中设置的种种“陷阱” 是为了考查你的洞察能力,种种难题是为了考查你应对问题的分析能力。由此看来,高考的真正目的不是来考查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来考查你这个人的综合素质。

经常听到有人在考完试后这么说:其实那些题我都会的呀!就是我太粗心,所以做错了。或者说:我就是太紧张了,所以原先会的题目也都做错了。其实这些借口都是可笑的。在本人看来,会做的题目做错远比不会做来得可怕。那些认为自己粗心、紧张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自以为自己和高分学生能力相当的人是愚蠢的。这种面对问题时粗心、紧张的品质其实就是显示出了低分者和高分者之间能力的巨大差异。而高分恰恰把这些能力素质低下的人给淘汰了。

由此可看出,高考的确能有效地选拔出人才,这些人才不但具有高智商,而且具有高素质、高能力。但是,高考的具体方案、细则并不是最完善、最科学的,还存在很多不足。

二、江苏省高考的改革历程

江苏省一直是国内的经济大省,也是教育大省, 回顾江苏省近二、三十年来的高考,一直是江苏省自主出卷,但高考方案也一直多变。1994年以前,不管文科还是理科,均参加六门课的考试,除了语文、英语、数学、政治,理科考物理、化学,文科考地理、历史。

1994年—1999年:“3+2”模式。3指的是语文、英语、数学,文理科都要考,2指的是文科生考政治、历史,理科生考物理、化学。

2000年—2001年:“3+小综合”。3是指文理科都要考的语、数、外,此外,文科生要考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卷,理科生考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卷。

2002年:“3+大综合”。考生除了考语、数、外三门单科外,还要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的大综合卷。该模式是在“减轻学生负担,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出发点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但要学生同时学习并参加9门科目的考试,非但没有给学生减负,反而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所以这个方案仅仅在江苏实行了一年。

2003年—2007年:“3+1+1”模式。此模式在保留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的前提下,另外的两门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门课中自由选择,其中第一个1指的是考生要报考的高校所指定的科目,另一个1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主选择。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打破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跨越文理科来选择自己的科目。

2008年—至今:“3+学业水平测试+2”。

这是江苏省目前正在实施的高考方案。3是指文理科生都要考的语、数、外,满分分别为160分、160分、120分,其次文、理科生分别在语文和数学上加40分附加分,总分均为480分。学业水平测试是指学生于高二时参加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小高考)的必修科目测试的成绩,文理科生均考四门(考试科目要根据后面的2,即高考选择的科目来确定),成绩分A、B、C、D四个等级,如果取得一个A,则可在高考总分中加一分,以此类推,但如果拿到4个A,就可以加5分。最后的那个2指的是考生分文理科,各自在政治、地理、历史(文科)或物理、化学、生物(理科)中选的两门科目,成绩按A、B、C、D等次来记。这样,文理科总共有6种组合。但是具体实施时,碰到很多问题,因为学校是不可能在分班时兼顾到所有同学的需求,所以事实上,学生还是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愿望来选科,只能在学校所设置的有限的几种组合中来选择。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高二组织学生参加小高考前,很多学校为了让同学考出好的成绩,纷纷减少语、数、外的课时,让课给小高考的科目,而一旦小高考结束,学生就把这些知识统统抛在脑后,这又完全是应试教育的一套作法,和多年提倡的教改初衷背道而驰。还有一个问题,所有方案中的3都是指语、数、外,文理科的偏向一目了然,这对理科成绩好,而文科较弱的学生显然是不公平的。

今年三月,江苏省教育厅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高考新方案“3+3”模式,拟定2021年实施,具体的操作细则待定。我们期待着更公平、合理、科学的高考方案出台。

【参考文献】

[1] 夏禾.那些年的高考[N].苏州日报,2016-2-24(A03).

【作者简介】

汤 琼,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公平性合理性高考
药学管理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影响观察
奇遇
核心素养视阈下中小学课堂评价的公平性研究
云环境下能耗感知的公平性提升资源调度策略
关于用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合理性的讨论
提高职工医保统筹层次的必要性及其难点分析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