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企合作”的LED照明技术课程改革
2016-06-30王凤超张灿云邹军孔晋芳
王凤超 张灿云 邹军 孔晋芳
摘 要:LED照明技术是面向光电子行业的一门特色专业课程,其主要目标是为LED行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向导,探索了“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发光二极管(LED);校企合作;课程改革
当前LED行业迅速发展,而我国LED行业人才培养却相对滞后,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更是匮乏。LED照明技术是面向新兴光电子产业的一门专业核心特色课程,是一门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课程,其内容主要涵盖LED封装、检测及应用。课程培养目标是为LED行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特点在于理论和实践并重,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一、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具有本科水平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是目前国家对大学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我校正处在向高水平应用技术型教育的转型发展之中,因此本课程建设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及生产实践能力。课程本着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思路进行改革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将基础理论知识、课内实验及课程设计三个层次的教学有机结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及应用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建设与改革
1.在基础理论教学部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首先,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追踪国内外LED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时掌握LED领域的前沿技术及成果,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其次,将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注重教学体系的科学化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再次,将本行业的职业能力考试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课内实验部分,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部分课程将主要由企业人员来授课。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企业生产线的各个流程,并对每个流程所使用的设备有个具体认识,还能够掌握各个流程的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学生将来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课程设计部分,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这部分课程是由企业人员来授课,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理论内容及实验基础,自行设计并完成一个产品的制作,并对自己所做产品进行品质检验和评估,总结自己在实际制作过程所遇到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课堂上增加“案例”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将所讲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案例相结合,真正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例如,在讲CIE色度图时,可以与企业生产白光LED的主流技术相结合,让学生真正通过色度图理论来理解为什么企业要用蓝光芯片加黄色荧光粉来得到白光。
2.将企业生产线微视频加入课堂教学中。这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企业生技术及生产过程,将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例如,在讲封装技术过程时,涉及固晶、焊线、点胶等过程,可以将生产线上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了解生产线的基本情况。
3.聘请企业工程师进行实验教学的授课。企业工程师可以将目前的行业发展及前沿技术和成果带入课堂。例如,倒装芯片是近年来新兴的技术,可在实验中引入对倒装芯片性能测试及应用等相关的实验项目。
4.形成教学资源体系。建立纸质、网络、师资资源的一体化体系,及时更新、充实课程资源与信息,通过网络平台建设,实现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和优秀资源共享。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对学生的考核改变以往以理论为主的考核方式,将实践考核也列入主要考核内容,学生最终成绩由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组成,并按理论和实践学时比例进行计算。在这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考核方式下,学生既能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及一定的操作技能,真正符合了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通过上述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模式,LED照明技术课程将会彻底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实践、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纳入课程体系,培养一批适合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浅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J].新校园(上旬刊),2014(12):54-55.
[2]刘雷.浅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2(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