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画中画式微课制作的探索
2016-06-30李娜
摘 要:本文从画中画式微课的制作入手,重点阐述制作过程中的步骤、方法,并对制作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旨在为微课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画中画;微课;反思
国内微课的最早提出者——胡铁生教授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本文以画中画式微课的制作为切入点,重点阐述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反思。
画中画式微课是一种综合了录像和计算机录屏两种方式的微课形式。画中画式微课在视频的处理过程中以PPT和操作录像为主要元素,后期采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编辑合成。本微课制作的选题为《基础护理学》教材中《静脉采血法》一节。微课制作分为12页的整体化PPT设计和5段视频,视频由我院护理系师生在本地医院实景拍摄而成。
一、PPT制作
1.软件。在PPT制作过程中,采用Ofice2010版进行编辑。该版本整体的视觉冲击效果较为突出,如切换幻灯片时,通过改变不同的动作路径可展现出类似动画的效果,这样就省去了后期编辑的时间。
2.颜色。PPT色调保持协调统一,主调色选用适合年轻人审美观的蒂芙尼蓝色,并把单页PPT的颜色搭配控制在3种以内,避免增加学生的视觉负荷。
3.行间距。字体行间距控制在1.25~1.5倍之间,内容是以渐进的方式来呈现,让学生感到知识点是从无到有逐步充满于整个屏幕。在知识的陈述过程中,只显示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而不是把所有讲解的内容全部置于PPT的页面中。
4.字号。字号的最佳选择标准为20号,以确保最后排的学生也能清晰地看到。对于不同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可以使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和颜色加以区分,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操作录像
在拍摄录像的过程中,参与人员的眼神、声音、动作三方面的表现直接影响视频拍摄的效果。
1.眼神。在录制过程中,人与机器的交互感尤为重要,因为摄像机可以非常清晰地捕捉到人脸部的每一个细节,并把它放大到屏幕上。参录人员的眼神要与摄像机保持水平状态,不可忽上忽下,且眨眼的次数也要有所控制。教师要反复练习拍摄,建立镜头感,让学生观看视频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教师的风采。
2.声音。至于声音的拍摄方法,一是要控制音量,使其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避免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反复调节音量致使注意力转移。二是要控制语速。在视频拍摄过程中可以适当调快语速,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着教师的讲解。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是人与机器之间的一种交互,如果用传统课堂的正常语速,会让听者感觉语速较慢,容易引起倦怠。
3.动作。在录制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肢体动作,使视频呈现的时候画面更为生动。教师在讲授的同时配合肢体动作,可以缓解因首次录制可能出现的紧张情绪。
三、软件合成
软件合成是微课制作最后的阶段。本微课采用会声会影X8进行编辑,除了构成视频的PPT和录像两种主体要素外,还将背景音乐、系统自带小动画合成于微课之中,最终生成了以录屏为主,配合教师视频讲解的画中画形式的微课。
四、反思
在画中画式微课制作完成之后,笔者对其选题、结构设计、制作和评价方面进行了梳理反思。教师在讲解知识过程中配有动态图像,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形成了“一对一”的授课模式,这对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一定的帮助。但画中画式微课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如教师头像所占屏幕比例较大,使单页PPT展现的文字内容减少。因此,在以后的设计中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一定要考虑好教师头像的比例、出现位置和频率。此外,作为教师,在选择微课呈现形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
微课的出现给教育改革带来了重要机遇,它一方面促进了教育资源的转移,使教育资源从教师主导的课堂部分转向网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脱离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在任何网络终端实现在线学习成为可能。另外,在重视线上教育的同时,并不能忽略传统课堂教学在当前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如何更好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将是我们下一步重点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
[2]蒋咏华.高校微课建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3):73-75.
作者简介:李娜(1983- ),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