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与质量: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探究
2016-06-30王丽
王丽
摘 要:本文分别站在教师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几点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兴趣;方法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我们国家全民教育的发展方向,相对于发达国家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显得捉襟见肘。笔者根据我们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育质量谈几点看法。
一、现阶段我国高职高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生源质量比较复杂
现阶段高职高专的学生来源主要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高中的统招生;另一类是对口单招生,即不经过高考,直接参加对应学校的笔试和面试后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学习的学生。不管是哪一类学生,一旦结束高中紧张的学习,进入大学校园,普遍表现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想法,只知道每天机械地上下课,甚至有些学生开始逃课。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入学成绩偏低,学习的主动性严重不足,再加上缺乏学习的目标,不知道为什么而学,因而导致自觉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没有办法很好地进入状态,适应新的学习节奏和模式。
但是,另一方面,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接受能力很强,对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事物很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所以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方向。
2.教学模式单一陈旧
尽管各院校都在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一系列的改革,但是总体而言,现阶段对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式还停留在灌输式教学方式,即没有逃离填鸭式的框架,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仅限于口头交流,甚至在一些课堂上教师说教师的,学生做学生的,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脱节的。
3.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
职业教育主要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更多的是考虑毕业之后的就业。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学生毕业之后绝大部分将直接从事生产、技术和管理服务的一线工作。而学校在这一培养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是让学生能够顺利地从校园过渡到社会、从学习过渡到工作的一个桥梁。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就应该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回归理论。但是就目前而言,由于实践的难度大、需要的材料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多数院校是理论教学有余而实践不足。
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1.课程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作为一种生物,所有的行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动的,而这一切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动机。只有具备了内在的动力——兴趣,学习这种行为才能够高效地持续下去。众所周知,当学生对一个事物产生了兴趣之后,他们对待知识的态度就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追求。这样不但在课堂上,甚至在课后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关注相关的话题和材料,从生活中发掘答案,寻找答案,不断地探索,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获益终身。
2.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首先,在开始一门课程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关于课程的历史,在行业内有哪些有名气的人物,激发学生对课程探究的兴趣,从而为课程的开始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其次,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可塑性强,对于生活他们有太多的渴求,他们期待融入社会,但是又不具备在社会中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他们对社会上很多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这个阶段正是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牵引学生的风向标,我们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适当地引用自身的经历或者是一些名人的经历来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白,他们现在的所学对他们未来的人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再次,学生对于有声教材的接受能力要大于无声读物,所以教师可以在平时授课的间隙寻找一些和课程相关的、轻松的有声教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笑声中接受知识。
三、兴趣和方法相结合是提高质量的捷径
当学生对一门课程或者一个专业产生了兴趣,再加上教师的积极引导,辅之成熟的配套设施,那么教学质量自然会提高。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教师教起来有激情,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也融洽。在这样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下,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