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固定资产折旧问题

2016-06-30冯建青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2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问题

冯建青

摘要: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其折旧的正确提取有助于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符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问题

固定资产是实体经济企业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其价值的创造依赖于固定资产的逐步消耗。本文从当今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一、折旧计提存在的问题

(一)人为确定固定资产年限问题,主管随意性较大

年限的确定是影响固定资产折旧提取的关键因素,其正确核算与否,对企业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平均年限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懂、便于企业实际操作,其完全脱离企业经营实际情况,不能正确的反映企业财务成果,对其相关利益人产生错误判断,使其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其次,物价指数的逐年上升、通货膨胀等经济因素的不断变化,都会导致折旧计提的失误。最后,目前经济运行压力继续保持下行趋势,企业通过随意调整折旧年限,已达到粉饰财务业绩的目的。

(二)预计净残值的估计脱离实际

企业达到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往往会根据原值的一定比例估计预计净残值,这对折旧额的计提具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原值较大的固定资产。企业会计人员往往根据税法相关规定等对预计净残值进行估计,而没有考虑各种实际因素,导致净残值估计不充分,对企业经营活动未有实际意义。

(三)会计折旧方法的选择

理论上,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由于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以及简单、省事等因素,没有充分结合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等,一概使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其余方法一概不予考虑。根据固定资产的成新度、工作量等,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折旧期限内企业的利润是一成不变的,而实际利润则是逐年增大的,完全脱离企业经营实际,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决策。

(四)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折旧计提的影响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即使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年折旧额也会减少。两者叠加势必造成企业财务报告中的资产减少,利润减少,虽然这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但该规定却可能与客观性原则相背离,加大了企业操纵利润的空间、粉饰财务业绩。

(五)未能全面考虑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影响折旧的计提

当前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产品更新、升级换代快,使企业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逐步加大,尤其是电子类的产品。企业计提折旧未能充分考虑无形损耗因素,必然导致折旧计提的不合理,影响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同时,有形损耗同样会影响折旧的计提。

(六)固定资产大修理费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核算,容易出现不能正确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由于修理范围大、间隔时间长、修理次数少、一次的修理费用大等特点,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大修理费与中小修理费会计核算互置,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2)大修理费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划分不明确,往往导致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在账外核算,严重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失实;(3)企业大修理支出实行预提,待摊并用。企业一方面预提大修理费用,一方面在大修理发生时,又计一次成本费用或记入“递延资产”,而造成重复列支,导致虚减利润逃漏税款;(4)大修理费随意摊销,主观性较大,极易操纵企业利润;(5)大修理支出摊销帐户乱用。企业为了扰乱视线,把“制造费用”帐户核算的经营用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和由“管理费用”帐户列支的大修理支出相互混淆,划分不清,造成当期成本、费用无法核实。

二、折旧计提的分析及改进措施

(一)结合实际,合理确定折旧年限

企业应根据各种因素合理确定折旧年限,客观实际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固定资产物理使用寿命。物理使用寿命是确定折旧年限的首要因素,折旧年限的选择应低于固定资产的物理寿命。

2. 固定资产生产成品总量。企业在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合理估计物理使用寿命内的产成品总量,依据固定资产产能递减原则,充分估计各年产成品数量,合理估计折旧年限。

3. 替代资产的成本及收益。现在产品更新、升级换代速度快,利用原有固定资产生产产品,产品成本会逐年提高,导致利润年年下滑。在出現固定资产的替代产品时,企业应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成本效益,以及产成品的成本和质量等因素,重新正确估计折旧年限。

4. 同行业同类企业产成品成本和质量。与同行业先进企业的产成品成本和质量进行比较,了解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对折旧年限的选择正确估计,确定企业固定资产是继续使用还是直接淘汰。

(二)预计净残值的合理估计

预计净残值的估计也会对折旧的提取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预计净残值。

(三)根据产品每年生产数量、机器利用率等因素合理选择折旧方法

折旧方法的正确选择与否,有利于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同时有益于企业同标杆企业进行横向对比,促使自身经营状况健康可持续发展。折旧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1)固定资产的成新度;(2)固定资产的已使用寿命及产成品生产数量;(3)各年固定资产生产的产成品预计数量;(4)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自身过硬素质;(5)物价指数以及通货膨胀因素;(6)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7)预计净残值等。

只有企业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量体裁衣才能找到适合自身的折旧方法,使其会计信息客观、真实、准确,几乎满足实际经营情况,为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四)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根据情况确认是否转回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将固定资产折旧定义为:“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额进行系统的分摊。累计折旧反映的是其有形损耗,而减值准备是根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累计折现值之间的差额进行确定,其实质未考虑无形损耗,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分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合理确定减值准备是否转回,对于有形损耗其未来价值不会恢复,其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律不得转回,而对于无形损耗,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因素可能会逐渐消失,应逐步转回已经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五)充分考虑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正确计提折旧

目前科学技术发达程度突飞猛进,产品日月更新,升级换代速度逐渐加快,导致产品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频率变化频繁,尤其是无形损耗更是严重。企业必须时刻充分考虑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以及损耗影响的价值,重新合理正确估计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正确提取折旧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价值。

(六)固定资产大修理费作为在建工程核算,不得预提、摊销并用,合理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由于所占计税基础比重较大,延期使用年限长等,必须正确反映,严禁企业变相核算。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从修理次数、修理金额、间隔时间、修理范围等因素,严格划分大修理费和中小修理费,避免两者会计核算相互置换,操作企业利润;(2)大修理费应该划分为固定资产更新改造,避免其在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在账外核算,正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3)大修理费支出不得实行预提、待摊并用,而应纳入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核算;(4)取消大修理费明细会计核算,直接进入“在建工程”核算,避免相关明细科目随意调换,重复进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

总之,为了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财务成果,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内外部因素,结合市场发展情况,合理正确地计提折旧,同时选择标杆企业进行对比,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取长补短,为企业的战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中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人民出版社,2010.

[3]荊新,王化成,刘俊彦编.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大同煤矿集团有限公司云冈矿财务科)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问题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云会计的A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实施探析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