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的柳州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2016-06-30蒋智华
[摘 要]本文通过对柳州市主要传媒行业的走访调研,了解了柳州传媒业发展现状,分析柳州传媒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柳州传媒业的发展出路和对策,在新媒体背景下,柳州传媒产业要全面推动融合发展和有序发展,大力加强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平台建设和品牌战略,创新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和管理方式;努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形成全媒体发展大格局。
[关键词]新媒体;柳州传媒;产业发展
当前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主流媒体地位开始动摇,产业的利润分配开始变化,行业正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和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柳州传媒产业需要进行产业优化与革新,选择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以应对当前的传统媒体变革;对新媒体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战略的高度转变观念,树立一种全媒体的全局观念,打破传统的媒介理念,重塑全媒体的运营理念。
一、柳州传媒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柳州传媒业按照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要求,在稳步推进传统媒体产业的同时,也在着力推进新媒体发展步伐,努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全媒体发展大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依然碰上诸多困难和现实问题。
(一)传统媒体机制不断创新
柳州日报社和柳州市广播电视台作为柳州市当地两家主要新闻单位,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办新闻网站、网络电视、移动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各种新媒体,并走融合发展之路,主动抢占舆论制高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柳州日报社推出了两报微博、手机报、柳报传媒-微报及两报微信公众号、“柳州1号”App等,在全国同类地市媒体中较快形成全媒体矩阵,通过“报网融合”的实践,初步显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力量。柳州广播电视台积极打造全新媒体技术平台,形成了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新媒体等五大板块为主的全媒体阵容。先后开通了新闻网站、柳柳论坛、“在柳州”App等新媒体平台。目前“在柳州”APP移动客户端拥有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0万,成为本地最权威的移动新闻APP。
(二)传统媒体发展空间被严重压挤
在新的传媒环境下,传统纸媒,读者群体大量流失、发行量逐年下降、广告收益逐年减少,纸媒的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威胁。在柳州纸媒市场上,以《柳州日报》、《柳州晚报》等为主的纸媒,发行量逐年缩减,经济效益持续走低,发展面临困境,它们的竞争不仅仅来源于同城其他报刊,更多来自于各种新媒体、自媒体平台的分流,使得纸媒的份额大量流失。柳州的电视节目受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影响也不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增速,人们花在看电视的时间上越来越少,特别是青少年这类群体不喜欢看电视的情况十分普遍,而花在互联网的时间越来越多。
(三)新媒体改变了大众传播方式
首先,新媒体产品为市民提供了强大的信息资源和服务。柳州市两家主流媒体研发的“柳州1号”App和“在柳州”App客户端,只要市民通过手机关注或下载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最新的动态和信息。其次,新媒体产品为宣传柳州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新渠道。比如柳州每年一度的“国际水上狂欢节”系列活动,通过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对项目全程报道,在活动开始前就已经引爆全城的狂欢热潮。再次,新媒体完成了传统媒体难以突破的“双向传播”瓶颈,搭建了开放平等的对话空间,实现了多点传输、多向交流,使新媒体成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沟通平台。
(四)新媒体载体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2015年,柳州市积极打造“智慧城市”,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柳州市内各公共场所建成了2155个WIFI接入点,免费向市民开放。近些年来,柳州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城区光纤宽带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乡镇宽带正在不断延伸覆盖,为新媒体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和培育环境。
(五)新媒体产品形式推新多元
柳州市新媒体目前发展比较迅速的有互联网媒体、手机终端媒体等等,新媒体产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与柳州市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媒体自身积极主动探索转型升级分不开。
(六)新媒体群已初步构建
近年来,柳州市坚持“整体促进与重点扶持”相结合,精选出一批优秀的媒体类 、政务类和自媒体类新媒体,并培育成新媒体骨干,形成了以柳州日报社 、柳州广播电视台等传统主流媒体自办的新闻网站 、“两微一端”(即:微博 、微信、手机移动客户端)为核心层,以柳州市各职能部门、各县(区)开设的政务“双微”(即:微博 、微信)为紧密层,以民间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微信公众账号为外围层的“三环”骨干新媒体群结构。推动新媒体群“抱团”发展,主动抢占新媒体舆论阵地,为柳州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二、柳州传媒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运营理念和思维有所欠缺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核心问题是思想观念的融合。柳州要实现媒体的变革,需要所有传媒从业者从战略的高度转变观念,树立一种全媒体的全局观念,打破传统的媒介理念,重塑全媒体的运营理念。目前尽管柳州已经推出微博、微信、APP等多种新媒体,但仍然存在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创新思维不够明显,在实际内容上还称不上媒体融合发展。
(二)体制机制难以适应市场化竞争
当前柳州传媒业仍然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是隶属于党政机关的事业单位,并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这就导致传媒产业体制的改革,在时间和规模上都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而媒体的发展必须依靠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传统的国家体制的存在、政策的限制都不利于传媒业走上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
(三)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盈利是任何企业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在传统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既要考虑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又要兼顾好经济方面的投入与产出比。盈利模式主要得依靠新媒体的优势来定位,除了传统的广告收益外,要积极发挥新媒体交互性强的特点,比如在出售新媒体内容产品、出售新媒体广告资源、提供电子商务、提供渠道服务、提供增值服务等方面来实现盈利。
(四)人才资源和管理效率的缺乏
人才都是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柳州传媒业不缺少“人”,但是缺少“才”,尤其是高水平的创新型媒体人才不多。全媒体时代要求“一专多能”、“专家”型人才,对具备全方位采集、加工,立体展现信息能力的人才。与此同时,对传媒业考核管理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管理效率方面需要探索出新机制、新体系,建立完善科学管理体系和有效激励机制,才能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三、柳州传媒业的发展出路和对策
(一)全面推动融合发展和有序发展
1.树立媒体融合发展理念和观念
观念决定行动,理念决定发展方向。柳州传统媒体需要对媒体融合这一重要工作达成共识,变革思维,统一思想,切实树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全媒体思维、互联网思维,在理念、体制、政策、技术、人才和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全力支持和促进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2.组建媒体融合发展的“顶层”机构
柳州党委政府要适时成立媒体融合发展的“顶层”机构,全面布局,通盘考虑,明确牵头单位,建立“新媒体融合发展办公室或者工作小组”,负责媒体融合发展的统筹和协调,促进媒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形成合力,把物力、人力和财力向融合发展聚焦投入。
(二)大力加强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
1.用先进技术推进新闻生产
加强先进技术的开发,助推新闻生产能力。用大数据思维,整合新闻数据资源,建设和完善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内容数据库,拓宽新闻来源、丰富新闻内容。根据用户需求,为用户推送针对性的新闻信息,一切从用户出发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新闻产品。按照媒体融合发展要求进行内部流程再造,组织新兴传媒与地方高校和科研院开展深度合作。
2.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是核心
人才是发展的核心要素,建设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能够适应传播新常态的可靠媒体人才队伍,是建成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新型全媒体关键因素。柳州媒体业要逐步完善媒体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机制,采取公开招聘、在职培训、进修深造、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着力选拔培养全媒体经营管理人才和新闻采编人才。
(三)更加注重平台建设和品牌战略
1.大力推进“全媒体传播平台”建设
建议在柳州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利用先进的现代媒介技术,在“在柳州”APP移动客户端建设的基础上,将其做强做大成为柳州的“全媒体传播平台”。对柳州市内各传统媒体、新闻网站以及各政府部门网站进行并转、聚合力度,整合资源,通过此平台对发生在柳州的重大事件、柳州重大政令与政策、柳州重要人事调整及其招聘信息、民生热点等,统一归口,做到及时、适时和高效、权威地发布。
2.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品牌
积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柳州媒体品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投入,提升柳州软实力。拍摄柳州本土特色影视剧,深入整合、挖掘新闻传播过程中积累的文化资源、民族特色和文艺成果,继续加强与国内知名导演或编剧合作,每年推出1部具有区域特色的影视剧或舞台剧,大力宣传柳州地方特色。
(四)创新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和管理方式
1.创新推进体制机制建设
传统媒体体制机制的弊病越发显现,要实现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既需要从柳州党委政府层面实行整体性的革新,比如创造条件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媒体行业,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市场身份的转变等等;还有一个关键要素,就是需要柳州媒体业自身在内部管理体制机制上求新求变。
2.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
要坚持抓发展和抓管理并重发展。要对各种新旧媒体媒介、线上线下、不同业态、新闻大数据等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努力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规范传播新秩序,适应传播新常态。要重新构建新闻采编生产的流程,升级和优化采编系统,建立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全媒体采编矩阵,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参考文献:
[1] 鲍枫,沈颂东,王以宁. 我国新媒体产业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基于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分析[J]. 当代传播. 2012(02).
[2] 童清艳. 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现实议题——兼谈他国学者对我国媒体现状的几个关注点[J]. 新闻记者. 2012(02) .
[3] 熊波. 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 武汉大学 2013.
[4] 周娟. 新媒体时代下的湖南传媒产业发展研究[D]. 湖南大学 2014.
作者简介:蒋智华(1983- ),男,广西桂林人,广西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新闻传播。
课题项目 本文系2015-2016年度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柳州市加强新媒体管理与运用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5ASL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