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征程未下鞍
2016-06-30范晓公
文|范晓公 高 望
烈士征程未下鞍
文|范晓公 高 望
话说沈丘县烈士陵园里边,
英雄纪念塔肃穆庄严。
塔顶一匹飞奔的黑战马,
朱彬横刀立马青云端。
骏马踏碎历史的云烟,
铁蹄诉说悲壮的诗篇。
风风雨雨几十年,
烈士征程未下鞍。
可歌可泣英雄泪,
感天动地传美谈。
故事发生在1947年,
解放战争烽火燃,
毛主席英明 指挥各战场,
战士们英勇机智把敌歼。
为了解放全中国,
我英勇的华东人民解放军,
越陇海、渡黄河、长途奔赴豫苏皖,
所到之处势如破竹红旗展,
解放的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
为了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政权,
华野司令部下令组建随军工作团。
挑出的都是精兵和强将,
个个身经百战不一般。
单说这团长叫朱彬,
是华野的著名战斗英雄汉,
他和自己的那匹黑战马,
晓战随军号,
宵眠抱玉鞍。
挥戈大江南北,
饮马沙颍两岸。
驱倭寇,打蒋匪,
刺情报,筹粮款,
水里行,火里钻,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惊弦。
千难万险何足惧,
枪林弹雨若等闲。
话说这一年的秋天,
朱彬带领随军工作团,
来到沈鹿淮县的沙颍河岸边。
那时这一带还是敌我拉锯地段,
解放区、游击区、敌占区,
犬牙交错紧相连。
兵痞、恶霸、蒋匪军,
暗地里勾结妄想把天翻。
农历九月初七这一天,
朱彬乘着黑战马,
带领五名战士奔赴安徽界首去侦探。
路过沈丘一个集市叫纸店,
不料被国民党界首三镇镇长李狗的儿子发现。
这狗儿子找到大陈庄伪保长作伴,
偷偷跟踪朱彬一行来到界首城里边。
这狗儿子留在界首城里暗盯梢,
伪保长返回匪部把兵搬。
匪大队长立即派出两个中队的匪兵,
埋伏在朱彬必经的树林里边。
第二天上午,
朱彬一行完成任务返程往驻地赶。
埋伏的匪兵突然恶狼一般,
嗷嗷叫着往外窜,
将朱彬六人团团包围在中间。
朱彬临危不惧,沉着冷静,
指挥其他五人顺势卧倒路沟边。
朱彬拔出手枪如闪电,
瞄准跑在前面的匪兵,
一枪就把他撂翻。
刹那间,
手枪、步枪、冲锋枪,
噼里啪啦响得欢,
伴着战马嘶鸣声,
子弹横飞冒青烟,
打得树叶扑簌簌地往下落,
溅起的狼烟尘土迷人眼。
打得匪徒叽叽哇哇乱叫唤,
打得匪徒哭爹喊娘往后窜。
匪首一看伤亡惨重突袭不成难攻下,
歪脑一拧想孬点。
扔掉长枪扮百姓,
手枪藏在裤裆间。
抓住几个过路的老百姓,
逼迫他们走前面。
一边走着一边使劲地喊:
“喂,解放军同志别开枪,
我们都是庄稼汉,前面赶集到纸店。”
朱彬闻听心一沉,
忙下令停止射击不怠慢,
自己安危是小事,
百姓的生命大如天。
他不顾危险站起身来细查看。
却不想阴险歹毒的匪兵已窜到他面前。
朱彬猝不及防身中数弹血流如注衣尽染,
他怒目圆睁,拚尽最后的力气,
甩枪把这个匪兵脑袋打了几个窟窿眼。
朱彬的身躯如山一般倒下,
又崛起喷涌火焰的五座山。
为团长报仇,
五位战士奋不顾身冲向前。
那黑马也威风凛凛冲进敌阵,
四蹄翻飞腾挪辗转,
绝地腾空扫倒一大片,
好似神驹宝马下了凡。
匪兵们一个个,
丢胳膊掉腿儿乱成麻一团。
怎奈土匪人太多,
打退一拨又一拨,
五位勇士的子弹都打完,
又和土匪短刀来相见。
但终因人少难敌众匪徒,
一个一个英勇倒在血泊间。
烈士的鲜血如燃烧的火焰,
染红了地,染红了天!
染红了丰收在望的大平原。
这帮匪徒气绿了眼,
别看这帮虾兵蟹将打仗不行,
但比起坏来一个比一个更凶残。
他们觉得这一仗没有便宜赚,
只六个人就把他们打得屁滚尿流心胆颤,
恼羞成怒心不甘,
再看看六位壮士的遗体,
又害怕我军认出来报仇把血债还。
便兽性大发耍野蛮,
竟惨无人道,灭绝人性地用刀一片、一片地刮去烈士的脸。
可怜六名英勇善战的好儿男,
竟然牺牲得这么惨!
那匹奋勇御敌的黑宝马,
足不践土乘云驾雾,
狂奔到掩埋烈士遗体的地里边,
发疯一般原地悲鸣打着旋。
这个通晓人性的牲灵,
跟随着它的主人,
从大江南北到豫皖苏平原,
纵横驰骋,千里转战,
与主人结下了难舍难分的好天缘。
如今,主人死得惨,
纵踏破铁蹄、扬鬃嘶鸣、血泪涟涟,
怎又能和主人再见一面?!
匪首见黑马剽悍雄壮不一般,
强行拉走心里暗盘算,
今天虽然损兵又折将,
但得匹宝马也不算冤。
谁知黑马从此不吃也不喝,
昼夜哀鸣,长嘶向天,
如泣如诉,凄凄惨惨。
匪徒想稍微靠近它,
这黑马怒目而视,又踢又刨,
直把两个匪徒弄伤残。
土匪呲牙咧嘴拔出枪,
残忍地把大黑马杀害在庭院。
可怜忠诚主人的大黑马,
从此伴随主人共长眠。
华野司令部惊悉朱彬六名同志不幸遇难,
立即下令倾全力侦破此案。
终将全部匪徒一个不留消灭完。
正义的枪声,
人民的呼唤,
为六名烈士报了血海深仇伸了冤!
这正是——
不是不报,时候不到,
时候一到,一定要报!
作恶多端,必遭天谴!
英灵蒙难,终将伸冤!
这本是朱彬牺牲事迹一小段,
我们要永远把先烈来怀念。
为了人民的利益,
朱彬他抛头颅、洒热血,
献出忠心和赤胆,
他的一生虽短暂,
光辉事迹耀人间。
革命先烈千千万,
朱彬英名在其间。
战争年代虽已去远,
烈士事迹犹在眼前!
党的宗旨永不忘,
人民利益大于天。
幸福生活饮水要思源,
红色江山代代永相传,
千秋万代永不变!
点评:
沙河大鼓是流传于河南省沙河流域民间的曲艺形式,属鼓曲一类的曲种。《烈士征程未下鞍》的作者选取革命历史事件为题材,讲述了一个令人可歌可泣的故事,立意很好。特别是描写黑色战马与敌人“搏斗”的情节,颇具传奇意味,相当精彩。作者的语言流畅,明显具备了相当不错的文字功底。
创作鼓曲、唱曲的最终目的是为演员提供演唱“脚本”,而不是让人阅读的。这就给作者提出了一个相当明确的要求:写出的唱词必须适合演员演唱,而演员的演唱要求必须有“剧场效果”,“抓”得住观众,吸引观众的眼球,乃至催人泪下或者让观众热烈鼓掌、喝彩。这就要求创作鼓曲、唱曲的作者必须在动笔之前就为演员考虑周到。有经验的专业作家甚至连如何通过唱词发挥演员的演唱特长都会详尽考虑,这叫为特定演员“写戏”。有位颇有建树的曲艺作者这么总结自己创作鼓曲、唱曲的体会:“人物不过三(在一段唱词里最好不要设置超过三个人物),事件一线牵(一段唱词只能以一件事为主线);情节要有戏(有富于戏剧性的、一波三折的情节),开门就见山(曲目一开始就设下‘扣子’,‘抓’住观众,没有‘闲言碎语’)。”他的体会虽然尚不全面,绝非金科玉律,却的确是经验之谈。如此,再看《烈士征程未下鞍》开头前10句唱词所表达的内容,与作者要写的主题关系不大;接下来的11句唱词虽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可惜过于啰嗦,可以删繁就简;再往下看,直到“枪林弹雨若等闲”,共16行唱词,基本是时代背景的延伸,虽然涉及到了具体的人物刻画,却只是作者想要讲述的故事的铺垫。若是散文,这样写或许未尝不可,但作为鼓词,“脖子”就稍显长了。
细读原作,直到第37行、第3个“话说”往下,作者要讲的故事才正式开始。故事讲得很不错,情节一波三折,比较能够吸引观众。那匹战马在他的主人朱彬壮烈牺牲后,怒闯敌阵,踩踏敌兵;不幸被擒后,仍能踢伤匪兵,颇具传奇色彩,不失为“神来之笔”。但作者的取材可能囿于真实的历史事件,没有加以取舍,如对主人公朱彬的出身、经历、性格都缺少必要的描述等等。如果故事的层次叙述再清晰一些,演员演唱时效果可能会更好!此外,唱词要求用平声字作“韵脚”,最好避免用仄声字。这篇唱词里的“地段”、“侦探”、“发现”等等,都是以仄声字作“韵脚”;偶尔有一两处仄声字作“韵脚”,演员演唱时尚可“应付”过去;如果作“韵脚”的仄声字较多,恐怕演员就不太好办了。作者只有时刻为演员着想,演员才会更加喜欢我们的作品,把我们的作品演绎地更加完美!
好的唱词既要开门见山,结尾又要戛然而止,使之余味无穷。现在的观众文化素质并不低,都具备相当的欣赏水平,所以建议作者在结尾能够给观众预留下想象的空间。
(作者单位:沈丘县文联)
(点评人:张九来)
(责任编辑/朱红莉)
新作 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