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尿酸、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016-06-30杜更胜李辉华
杜更胜 李辉华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江西 新余 338001)
血清尿酸、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杜更胜李辉华1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江西新余338001)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白细胞介素(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老年AIS患者148例作为病例组,参照Adamas分类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大面积AIS)与对照组(非大面积AIS),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正常组,均检测血清UA、IL-6、hs-CRP水平,分析三者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实验、对照组患者血清UA、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对照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APPACHE)Ⅱ评分高于正常组患者(P<0.05),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实验组NIHSS评分、AP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UA、IL-6、hs-CRP与NIHSS评分、AP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UA、IL-6、hs-CRP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AIS患者UA、IL-6、hs-CRP水平显著增高,其增高幅度与预后状况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关键词〕血尿酸;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主要病理基础为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高尿酸(UA)血症与AIS的发生与发展具有明显关系〔1〕。白细胞介素(IL)-6是常见的促炎症因子,被证实与动物脑损伤病情程度具有紧密的关系〔2〕。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炎症反应是导致斑块破裂与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其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高度敏感的炎症因子〔3〕。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UA、IL-6、hs-CRP水平对老年AI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老年AIS患者148例作为病例组,参照Adamas分类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大面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对照组(非大面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实验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60~76〔平均(66.32±5.24)〕岁;对照组78例,男41例,女37例,年龄61~77〔平均(66.29±5.18)〕岁;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正常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61~78〔平均(66.319±5.09)〕岁;三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病例组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关于AIS的诊断标准〔4〕,年龄≥60岁,经颅脑CT、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缺血性脑卒中。全部研究对象自愿参加本研究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试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2排除标准近期服用可能影响血清UA、IL-6、hs-CRP水平的药物,合并心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全身感染性疾病或潜在感染征象、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周围血管疾病、癫痫、甲状腺功能低下与精神性疾病等患者。
1.2.3Adamas分类法〔5〕AIS梗死最大切面直径>3 cm,累及脑解剖部位的2支血管主干供应区为大面积AIS;其他AIS为非大面积AIS。
1.3检测方法全部患者入院后8 h内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置于试管中,采用LDZ5-2离心机(北京离心机厂)经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后置入Eppendorf管,-20℃保存待测,采用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UA、IL-6、hs-CRP水平,其中采用尿酸酶比色法检测UA水平,严格按照UA试剂盒(日本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说明书操作;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6水平,严格参照IL-6试剂盒(上海恒远生物科技公司)说明书操作;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严格按照hs-CRP试剂盒(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说明书操作。试验期间采用AD450酶标检测仪、MW960洗板机均由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提供,WS27恒温水浴箱由SHELLAB-US公司提供。
1.4观察指标三组间比较血清UA、IL-6、hs-CRP水平的差异。预后指标:①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标准〔6〕,总分45分,评分越低,提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预后状况越佳。②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标准〔7〕,其中评分越高,预后越佳。③参照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PACHEⅡ)标准〔8〕,评分越低,预后状况越佳。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χ2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
2结果
2.1三组血清UA、IL-6、hs-CRP水平比较实验、对照组血清UA、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UA、IL-6、hs-CRP水平比较
与正常组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下表同
2.2三组NIHSS评分与GCS评分比较实验、对照组NIHSS评分、APPACHEⅡ评分高于正常组,GCS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实验组NIHSS评分、AP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G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NIHSS评分与GCS评分的比较,分)
2.3血清UA、IL-6、hs-CRP水平与NIHSS评分、GCS评分、APPACHEⅡ评分的关系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UA、IL-6、hs-CRP与NIHSS评分、AP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UA=0.521,0.514;rIL=0.515,0.518;rhs-CRP=0.509,0.511,均P<0.05),与GCS评分均呈负相关(r=-0.516,-0.524,-0.514,均P<0.05)。
3讨论
AIS时局部突发性脑组织供血动脉血流灌注量不足或血流灌注彻底中断导致无法供糖、供氧与供血,最终导致局部脑组织受损,造成脑卒中后脑损伤,机体启动一系列代偿机制以对抗脑组织损伤。无论是脑组织损伤与脑组织修复,各种生物学指标不可避免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UA是嘌呤核苷酸的最终代谢产物。相关文献报道,高UA血症的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9〕。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血清UA水平与AIS的发生发展具有紧密的关系,但血清UA水平可否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标准尚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IL-6是属于白介素家族成员之一的急性反应蛋白。有关研究显示,AIS患者疾病发病6~24 h内机体白细胞浸润,24~48 h内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加,血清IL-6水平则达到最高值〔10〕。通过动物模型研究显示,脑组织损伤时,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大量积聚于脑组织损伤部位的动脉外膜〔11〕。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血清IL-6水平在AIS患者中明显增高,且增高幅度与脑卒中病灶面积具有明显的关系。
hs-CRP是脑组织损伤与炎症性改变时急速增加的急性反应蛋白之一。CRP主要合成于肝脏组织的急性反应时相,被证实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具有明显的关系〔12〕。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与发展的关键环节具有明显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血清hs-CRP水平增高幅度在AIS患者的病灶累及面积的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但目前尚缺乏血清UA、IL-6、hs-CRP水平对老年AIS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研究。NIHSS评分、GCS评分、APPACHEⅡ评分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预后状况的重要评估指标〔13〕。本研究揭示了血清UA、IL-6、hs-CRP水平在老年AIS患者的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4参考文献
1唐立鸿,康劲,薛玉梅.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8):893-4.
2刘子由,梁孟亚,陈光献,等.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在猪深低温停循环模型中的脑保护机制〔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5):693-6.
3姜玉章,沈冲,李前辉.C反应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4):337-41.
4孔德燕,黄振华,王凯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铁调素25及铁代谢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5):455-8.
5Coignion C,Poli M,Sagnier S,etal.Interest of antiplatelet drug testing after an acute ischemic stroke〔J〕.Eur Neurol,2015;74(4):135-9.
6吴春芳,赵雪艳.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2):6326-8.
7秦凤琴,余丽华,胡文婷,等.中国西部汉族人群CELSR1基因SNP位点rs6007897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6(4):578-80.
8龙振海,李双,刘长江,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部分危险因素聚集对患者发生复合结局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6):1914-7.
9赖朝晖,李广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4):301-3.
10刘润,周农.老年男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因子血清学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7):795-9.
11王小引,付云,司道文,等.孕酮在脑缺血大鼠TNF-α和IL-6引起脑损伤中的作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4):295-7.
12顾平.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影响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674-5.
13岳蕴华,白旭东,张小宁,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MP-9及TIMP-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11):1008-11.
〔2015-07-10修回〕
(编辑袁左鸣/滕欣航)
通讯作者:李辉华(1961-),男,硕士,教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方面的临床研究和教学。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11-2638-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1.032
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第一作者:杜更胜(1969-),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方面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