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研究综述

2016-06-30谢湉湉

财会学习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公司绩效公司治理

文/谢湉湉



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研究综述

文/谢湉湉

摘要:董事会作为联结股东与经理层的纽带,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治理效率直接关系到公司业绩和股东利益。董事会独立性较低、董事会职能不清以及董事会作用微弱是我国许多公司存在的问题。文章梳理了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方面的文献,希望为后续学者的研究提供阅读思路。

关键词:董事会特征;公司绩效;公司治理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会对公司相关经营活动产生影响,还可以联接投资者以及经理人,对公司制度作用的发挥意义重大,俨然成为公司经营的核心。正由于董事会在公司中的关键地位,对其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便成为一大热点。因此,对于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

国外学者对于董事会规模和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各异,一些学者发现,公司相对较小的董事会规模,可能会有较好的市场表现。Yawson(2006)以英国1994-2003年经营欠佳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得出公司董事会规模越大越不利于对业绩下滑做出迅速反应的结论。Rodríguez-fernández M(2015)考察了欧洲斯托克50 指数的样本公司的资产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托宾Q值,发现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然而,Kiel(2003)以澳大利亚348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公司董事会规模相对较大时,才会取得较好的绩效。Bozec(2007)以加拿大14家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也得出了相同结论。另外,Jun Xie(2013)实证研究了日本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董事会规模较小时,二者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hweta Mehrotra(2016)利用美国10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发现董事会为中等规模(约11人)的居多,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董事会规模对公司财务指标的衡量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我国学者在董事会规模和公司绩效关系方面的研究结果也并不一致,一些学者发现了二者的负相关关系。孙永祥,章融(2000)以1998 年517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与董事会规模呈现出显著的反函数关系。陈军,刘莉(2006)发现,董事会规模的扩大不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赵晓鹏,郝亚玲(2015)的研究表明,过大的董事会规模会加剧董事搭便车的代理问题。

但是,还有一些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于东智,池国华(2004)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指标之间存在着倒U 型的关系,董事会人数以9人为分界点,超过9人时,增加董事会规模将妨碍公司绩效的提高。刘洋,赵伟(2013)发现,当以净资产收益率衡量公司绩效时,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关系。此外,还有学者发现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关系,如丛春霞(2004)、王宗军(2007)、陈怿(2010)、周建(2014)等。

二、董事会构成与公司绩效

国外许多学者利用多种方法并从不同方面对董事会构成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Karim S.Rebeiz (2006)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绩效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Yi-Mien Lin(2012)利用台湾地区公司的财务数据也得出了相同结论。Tarak Nath(2013)在对印度制造企业的研究中发现,非执行董事的存在不利于公司绩效水平的提高,而执行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并无显著关系。

我国学者在董事会构成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中也有不同结论,其中一些学者指出二者并无显著关系。李有根等(2001)发现,当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指标时,法人代表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内部董事比例、专家董事比例、专务董事比例和公司绩效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关系。谭劲松等(2003)也指出,独立董事比例并未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此外,还有学者发现了董事会构成与公司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吕兆友(2004)以深沪两市584家工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指出公司绩效与独立董事构成具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刘玉敏(2006)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0-2003 年的数据进行研究,指出外部董事对于公司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刘忠瑞(2007)通过沪深两市74 家公用事业类上市公司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公司绩效与独立董事构成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张力等(2009)以职业经理人出任总经理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非执行董事比例和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可以抑制管理人员的在职消费,从而利于公司绩效水平的提高。

三、董事会领导权结构与公司绩效

在董事会领导权结构的研究方面,国外一些学者认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可以提高公司绩效。Zahra(2000)发现,两职分离使得企业家精神能够更好地与企业相融合,增加其认可度。Haleblian(2006)的研究表明,如果总经理居于强势地位,更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不利于公司治理。Yu Mei,John K. Ashton(2015)以2003-2010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发现两职分离能够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从而利于进行有效的公司治理。

但是, Abdullah(2004), Lam and Lee (2008)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两职合一更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Shweta Mehrotra(2016)利用美国10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也支持以上学者的观点。

我国学者蒲自立等(2004),李斌等(2005),谢志锋(2006)均支持两职分离。然而,王鹏(2009),陈梅(2011)等学者发现了两职合一对于公司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此外,顾晓伟(2012)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职合一有助于处在成长期公司绩效水平的提高,而处在成熟期的公司两职分离较好。刘振(2015)发现,两职合一对非国有控股公司的研发投资与公司绩效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对国有控股企业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于文献的梳理与回顾,本文认为现有的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具有以下特点和不足:

(一)在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的研究方面,学者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但结果不一,这就需要根据公司不同的成长环境细分研究样本。此外,之后的研究中应当重点关注准确衡量董事会结构的方法,并将非财务指标纳入公司绩效指标的衡量范围,建立企业绩效为标准的董事会规模设计的综合分析框架。

(二)在董事会构成与公司绩效的研究方面,学者主要是对董事会构成与公司相关绩效指标进行分析。不过,对于董事会构成的衡量一直存在分歧,这就需要构建客观和权威的董事会构成指标。另外,之后的研究还应充分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力,从董事会的整体结构角度分析董事会的构成。

(三)在董事会领导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方面,由于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的差异较大,结论并没有一致性,未来应注重对影响两职状态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综上,未来可以加强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系统研究,拓展董事会性别多样性、外国董事的存在等方面的研究,并将营运资本、长期偿债能力等指标作为公司绩效衡量标准,另外还可关注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投资者对董事会的评价等新型指标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陆正飞,高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会计研究,2003(10).

[2]于东智,池国华.董事会规模、稳定性与公司绩效:理论与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04(4):70-79.

[3]陈怿.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0(9):16-16.

[4]Yu Mei, John K. Ashton.Board leadership structure for Chinese public listed companies[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5,34:236-248.

[5]Shweta Mehrotra. The Nature of Corporate Board Structure and Its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USA Listed Firms[J].Journal Of Corporate Governance,2016,15(1): 30-45.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上接(第192页)

驰。若行权价于股价的差额过大,会造成支出费用的失衡,从而与配比原则背道而驰。第二,内在价值法。股价低于行权价时的股票期权内在价值为零,违反补偿原则,不需要对股票期权进行会计处理。如果股价比行权价高,股价和行权价的差额要预提为费用,在高层管理者行权后要把股权转变为资本处理。此方法易于掌握,是我国企业在实行股票期权时比较常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第三,公允价值法。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唯一手段,也是未来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但是对于我国目前的实际经济情况来说,公允价值法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在使用时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完善。

(二)对于我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的认识

第一,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由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四个环节构成,其中确认与计量是整个会计处理的重点。因此,企业在进行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时要明确股票期权条件中的确认时间、确认金额及性质。第二,短期内可以采用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共同作用,并与会计主体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国家关于股票期权法律法规出台前,企业内的财政部门与税务部门不要急于提出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的制度和规定,避免高层管理者的频繁调动,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第三,股票期权的具体执行信息是企业财政部进行会计信息处理的重要信息。因此,企业要把股票期权加入到会计核算中,并在财务部门的财务报告中对股票期权的范围、持权人详细的信息以及行权价、期权条件和行权量等进行细致的阐述,从而帮助企业的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第四,企业的相关部门要重视对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监管,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不法分子利用会计信息来损害国家及企业的财产来谋取个人利益。在国家出台关于股票期权的相关法律后,待时机成熟,企业的相关部门以坚持规范务实的准则,制定和完善企业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和制度,从而保障企业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效率。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于股权期权及其会计处理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企业实行股票期权可以有效提高高层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企业的激励成本,帮助企业引进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在进行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时,企业要合理运用其处理方法,从而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许敏敏,黄国成.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若干问题解析——从伊利股份公告说起[J].商业会计,2011,01:22-23.

[2]李淑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处理中的问题及对策——以M公司股票期权激励为例[J].会计之友,2012,33:62-64.

[3]王娟.我国经理股票期权管理与财会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

[4]沈溪涓.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2.

(作者单位: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公司绩效公司治理
民营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探讨
基于内生性视角的大股东掏空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建立以人为本绩效管理体系的思考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我国家族信托的法律研究
基于总经理超额薪酬视角的上市公司绩效差异分析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