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研究
——基于2003—2013年九省区市的面板数据
2016-06-30唐志强教授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张掖734000
■ 党 婕 唐志强 教授(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甘肃张掖 734000)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研究
——基于2003—2013年九省区市的面板数据
■ 党 婕 唐志强 教授(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甘肃张掖 734000)
内容摘要: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存在着及其复杂的交互耦合关系。本文基于物理学的耦合概念,在构建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为研究对象,对2003-2013年两者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但区域性差异明显,且旅游发展滞后型居多;二是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但水平较低,且呈现出“西南强西北弱”的态势;三是西北地区耦合协调平均增长率比西南地区高,总体上差距在逐渐缩小。
关键词:旅游产业 城市化 耦合 丝绸之路经济带
引言
丝绸之路自古以来作为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桥梁,为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区域的交流、历史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诸多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丝绸之路沿线区域注入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2013年9月,习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力争将丝绸之路打造成最具发展潜力的世界经济大走廊,旨在提升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投资、贸易和旅游三大重点领域的经济合作。而旅游作为具有较强带动性的综合新兴产业,不仅可以吸纳劳动力就业,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而且可以拉动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中国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到2020年,中国将超过法国和美国成为世界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国家。估计每年将有1.3亿游客前往中国。国家旅游局将2015 年确定为“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是旅游业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国内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深化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的重要机遇。努力实现“互联互通,旅游先通”。可以说,古代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现代丝绸之路将是“黄金旅游之路”。
相关文献综述
旅游业无疑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学者展开了丰富的研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的研究视角多元化。在理论研究方面,李文兵(2010)分析了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合作机制。认为历史文化是核心,利益分享是动力。南宇(2012)指出西北丝绸之路区旅游需要梯度开发,打造旅游中心城市协作开发一体化网络模式。马勇(2014)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视角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的外溢效益。李巧玲(2015)分析了丝绸之路申遗中国段旅游形象设计与推广策略,提出一系列丝绸之路宣传口号。可以看到,目前丝绸之路旅游业发展研究内容多集中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城市建设和区域旅游合作等方面,方法上往往止步于描述性的定性分析。实证研究方面,杜忠潮(2011)基于线性遗产廊道的视角采用信息熵和层次分析法对西北地区丝绸之路旅游价值综合性评价。李兴江(2011)基于甘肃省的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丝绸之路旅游业对经济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黄明凤、王姗姗(2014)引入虚拟解释变量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进行突变点检验。王松茂(2015)运用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周期同步性。马震(2015)运用数据包络法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效率,研究表明:丝绸之路沿线区域旅游效率存在明显差异。王怡(2015)对丝绸之路的生态旅游发展运用收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旅游的发展会逐步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可以看出,目前的实证研究多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单向的考察旅游业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忽略了多系统共同作用之下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发展。
鉴于此,本文从单向的影响分析转向更高层次的耦合互动关系研究。动态地分析丝绸之路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相互协调发展变化过程,探讨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的耦合关系和反映二者关系的耦合协调水平及其空间格局,以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表1 旅游产业与城市耦合协调类型划分
本文研究区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包括西南四省区(市):广西、重庆、四川、云南和西北五省: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了丝绸之路不同类型的旅游景观,发挥着极强的吸引力,推动着区域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共有旅游景区1541处,其中5A级旅游景区42处,4A级景区467处,3A级景区554处。2013年国际旅游收入共实现831165万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6.98倍,国内旅游收入共实现13122.27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8.7倍。2013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355.94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4.02倍。本文以2003-2013年旅游经济与城市化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变化的特征。数据来源于2004-2014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以及相关省统计年鉴。对于部分缺失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指数平滑法进行了处理。
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模型
(一)综合评价指数
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是子系统各个序参量对系统的总贡献,一般采用线性加权法。公式如下:
式(1)中,Ui为系统各年度的评价值,λij为指标的权重。其中Uij由功效函数得到。
其中,maxXij、minXij是序参量的上、下限值,即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二)耦合度指标
借鉴物理学的容量耦合模型构建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综合系统的耦合度指标:
其中,C为综合系统的耦合度。C=0,表明系统各序参量处于无关且无序发展的状态;C=1时,系统各序参量的耦合度最大,系统之间达到良性耦合且趋向新的有序结构。耦合度主要反映各系统相互作用程度的强弱,不存在利弊之分。也无法反映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
(三)耦合协调度
耦合协调度是度量系统间或系统内部要素间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主要反映相互作用中良性耦合程度的大小。公式如下:
其中D为耦合协调度,T为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a、b分别为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的贡献份额。借鉴对协调类型的划分,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的耦合类型见表1。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分析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形成了旅游收入、旅游产业需求、旅游产业供给3个一级指标,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接待入境过夜游客等8个基础指标;根据耦合系统当中的经济耦合、社会耦合和环境耦合形成了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社会发展和城市环境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所构成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综合指标体系。在处理指标权重时,综合考虑了主观和客观赋权法优缺点,选择了一种用MATLAB实现的主观赋权法——AHP法和两种客观赋权法——用SPSS19.0实现的主成分分析法和用EXCEL实现的熵值法,三种方法得到的权重平均得到综合权重,最大限度避免了因一种方法所带来的误差性(见表2)。
(二)综合评价指数分析
本文运用SPSS19.0对2003-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函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处在[0.909-0.958],相关系数非常高,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发展存在耦合发展特征,通过系统内部的自组织和自演化,实现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2003-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系统综合评价指数都呈稳步上升的态势,除了2008年受金融危机外部性的影响,九省区的旅游系统综合得分有所回落,说明了旅游产业外向型的特点。由表3可知,只有云南省属于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系统基本协调发展,其他八省区(市)均属于旅游发展滞后型,而且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此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其中宁夏城市化综合指数的均值是旅游指数均值的2.29倍,说明旅游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化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设施、城市环境、城市形象得到改善,但旅游发展由于重视和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潜力并没有挖掘出来。
表2 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与权重
由表3可知,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平均值得分九省区差异很大,最高的云南省(0.4201)得分比最低的青海省(0.0241)高出17.43倍,这得益于云南省优异的旅游资源禀赋和地理区位,更是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云南省作为我国首个旅游改革试点省份,2013年提出旅游业“5个先行”,完整的旅游规划体系涉及到省、市甚至是县,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坚持以文化为灵魂,注重对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将旅游业与城市化建设相结合起来,把旅游城市化建设当做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工作重点。2013年云南省国际旅游收入位居全国第8,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第1,逐步实现旅游强省的目标。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平均值得分差异不明显,得分高的是新疆(0.4788)和重庆(0.4785)。新疆近几年城市化的发展离不开中央政府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扶持力度,中央新疆工作总体部署中东部19 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2015年上半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1%,工业发展强劲——“全国8辆车,一辆重庆造”,以高端产品加速出口,服务业发展向好,能源消耗增速放缓,同时主抓内需市场。
表3 2003-2013年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指标平均值
表4 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平均增长率
图1 2003-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耦合协调度值
(三)耦合协调度分析
2003-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耦合协调度值见图1。由图1基本走势可知,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基本呈稳步上升的趋势,除了四川由于2008年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耦合协调曲线形成了一个凹形谷。但总体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没有一个省区(市)达到高级耦合,最终达到初级耦合的是:广西、重庆、四川、云南和陕西,分别是在2013年、2012年、2010年、2011年、2011年陆续跨入初步协调阶段。甘肃、青海、宁夏始终处在失衡阶段,新疆最终达到勉强协调阶段。而由耦合协调度平均值可知:达到初级耦合的只有四川和云南,而青海和宁夏则属于严重失衡,甘肃属于轻度失衡,其他省区(市)处在勉强和濒临耦合(见表3)。
整体来看,西南地区的耦合协调度远远高于西北地区,表现出“西南高西北低”的态势。究其原因,是因为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西南地区就远高于西北地区。西南地区旅游产业平均综合指数为0.3519,而西北地区旅游产业平均综合指数仅为0.1138,相差甚远。说明西南地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特色明显,旅游系统功能突出,对外吸引力强,表现在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比较多,同时经济实力强,城市化发展程度高,交通等社会支撑基础完善,是游客所青睐的地区。而西北旅游多以观光旅游为主,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旅游产业缺乏竞争优势,再加上政府对旅游产业关注不够,限制了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状况对比分析
通过计算2003-2013年旅游产业综合指数、城市化综合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年平均增长率,能更好地体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并预测未来发展潜力。从表4结果来看:旅游产业综合指数平均增长率最高的是青海,其次是陕西和宁夏。说明这些省份虽然在2003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低,但是发展较快。城市化综合指数平均增长率最高的是重庆,其次是陕西,宁夏。说明重庆的城市化正在高速发展。宁夏的耦合协调度年平均增长率最高,这与宁夏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同时增长密不可分。西南地区耦合协调度平均增长为6.20,西北地区耦合协调平均增长率为7.93,说明西北地区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虽然起点低,但是增长较快。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发展存在明显的耦合发展特征,通过系统内部的自组织和自演化,促使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向更高层次的良性耦合方向发展。
第二,2003-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系统综合评价指数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回落外,都呈稳步上升的态势,但区域性差异明显。
第三,只有云南省属于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系统基本协调发展,其他八省区(市)均属于旅游发展滞后型。
第四,2003-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耦合协调度,除了四川由于2008年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外有所回落,基本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但总体上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没有一个省区(市)达到高级耦合。
第五,无论是旅游产业还是城市化,还是耦合协调度都呈现出“西南强西北弱”的态势。但西北地区耦合协调平均增长率比西南地区高,说明西北地区旅游产业与城市化虽然起点低,但是增长较快,总体上差距在逐渐缩小。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和任务,未来十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会在“生态旅游”和“智慧旅游”的带动下有跨越式的发展。最终实现通过旅游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规模、空间规模扩大化,城市功能多元化,提升城市质量和形象;同时通过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化,旅游服务能力高度化,旅游产品特色化。实现“城市化奠定基础,旅游产业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王之泰.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的升华[J].中国流通经济,2014(5)
2.马勇,刘军.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全球发展战略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4,23(2)
3.杜忠潮,柳银花.基于信息熵的线性遗产廊道旅游价值综合性评价——以西北地区丝绸之路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1,34(5)
4.王怡.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旅游发展的收敛性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5(9)
5.刘丽娟.旅游产业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及调控策略[J]. 商业时代,2014(6)
6.王琪延,罗栋.中国城市旅游经济影响因素结构研宄——基于29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统计调查资料[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1)
7.生延超.旅游业结构优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J].旅游学刊,2012(10)
基金项目:▲2012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XJA7900 01) ;2012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2068GL)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