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出效率 课堂显高效
2016-06-30陆玉辉
陆玉辉
摘 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能直接影响其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应从他们的注意、参与、合作、思维、情绪、达成六个方面入手,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以学定教,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学习状态;数学教学;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其主要功能是要让每个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闪耀出生命的光彩,所以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进入学生的领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数学课堂应关注学生的哪些学习状态
1. 学生的注意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它是实现常态课堂高效的前提。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状态,不仅要关注在教师讲解或演示时学生的注意状态,还要关注学生的面部表情有没有随着课堂氛围的变化而变化。脸上写着的是听懂后的欣喜与轻松,或是有疑问而思考的凝重,或是一副无所事事的茫然;学生的回答是否针对所问;与同学的交流是否积极等等,从而了解学生是否全神贯注,教师以此为信号来及时调整教学,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 学生的参与状态。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判断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一般来说,衡量学生参与课堂状态的标准有“三度”,即广度、深度和效度。广度,主要是指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人数是否是班级的大多数,课堂教学内容是否涉及学生的各个层面,每一位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度,主要是指学生能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凸显思维的深刻性。而效度,主要是指学生能否有效地参与课堂,能否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更应关注学生参与的效度。
3. 学生的合作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状态,是课堂教学能否和谐高效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有序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交流,培养学生积极合作的态度和良好的合作技能,使学生从合作交往的过程中取得有效的学习信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并力求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4. 学生的思维状态。数学课堂不仅仅是漂亮的材料呈现与热闹的游戏,更需要深入的思索。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首先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灵活性,表达是否有条理;其次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深刻性,即学生是否有问题意识,是否积极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再次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发散性,即学生能否做到纵横联系,从多维、多边、多样的角度实现知识的变通;最后还得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即学生是否积极思考,敢于呈现自己独到的见解。
5. 学生的情绪状态。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尊重,是课堂教学回归学生主体的一种体现。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主要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兴趣是否浓厚,精神是否饱满,情绪是否高昂。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中注意倾听,并对同学的回答有一定的反应或补充,既能“静心思考”也能“手舞足蹈”,这就表明学生能够自发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6. 学生的达成状态。一堂好课,不仅仅要有着严谨的流程、积极的状态和丰富的知识储量,还要有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操作思考以及生动的情感体验挂钩的东西。其检验的标准主要是学生的达成状态,即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和老师或同学有对话,有思维的碰撞和灵感闪现的火花,以及伴有成功、满足、愉悦等体验,并对学习更有信心。
学生的这六种学习状态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二、怎样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
1. 创设丰富情境,悦动课堂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年段、学段,创设出不同的情境,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悦动课堂活力。
如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设计卡通角色情境、游戏情境等有的放矢地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当学生情绪低落时,用游戏唤起学生的兴奋;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活动情境来引发争论聚拢注意力,始终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中来,力求全体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
随着年级的升高,生活现实素材、社会热点问题都能成为教学的情境资源。如:教学《搭配的规律》一课,一开始,笔者就由情境导入需求:小敏的舅舅一家要到咱们南通来旅游,小敏想穿得漂亮点给他们做小导游,你们愿意帮她一起选配服装吗?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接着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搭配的展示,引导学生逐步发现搭配的有序性和搭配方法的优化,增加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和成就感。整个研讨过程中,让学生在合作搭配、探究、验证后得出了数学思考方法:观察、猜想、验证、结论。之后欣赏生活中的搭配,体会搭配之美,并由两种物体的搭配推导出三种、四种物体搭配的方法。
纵观整节课,学生追随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在情境中激发兴趣,自主地学习,敢于表达、勇于探究,整个课堂洋溢活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2. 开启情感体验,激发探究乐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开启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以师生、生生间的相互点拨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正如我班学生所写的数学小日记: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一亿有多大》,课一开始,老师满面春风地从袋里掏出许多材料,她给每个小组分发了实验器材及研究报告单。同学们纷纷被精彩的实验内容所吸引,大家积极交流探讨,眼睛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这节课上,我们不仅在分组实验研究中用自己的方法探究出一亿有多大,还结合生活实例进行了举例比较,在图片展示和想象质疑、惊叹震撼中,了解了一亿真的好大,比想象中还要大很多的感觉,直到下课了,大家还意犹未尽,仍在数学王国里流连忘返。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开启学生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动脑,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入手,提高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独创性,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
3. 丰富评价方式,提升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客观、真诚、丰富的评价语言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学习状态的形成。如:“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题,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真棒”“你思路清晰,如果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他同学就会听得更清楚”“你的思维很独特,能具体说说你的想法吗”“能联系生活思考,真不错,是个善于动脑的孩子”“你倾听得真仔细,连这么细微的地方都注意到了,不简单”……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用语言进行激励性评价外,还可以用情感激励法或动作激励法。如:这是老师的看法,你们同意吗?同学们,你们看看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这时如果学生能大胆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适时给他竖起大拇指,或者暗示同学们:此处可以有掌声哦!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情况自己做做总结,或向同学、老师提出问题,或说出自己的困惑,这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参与评价,哪怕只是点头微笑一下,学生也会很高兴的。课堂中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会使课堂充满被尊重、被信任、积极向上的活力。
4. 释放儿童天性,生成智慧课堂。课堂上学生的情绪状态非常重要,作为老师首先要让自己情绪高涨,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用积极愉快的声音来焕发学生的热情。其次,要用合适的体态语言给予学生好的暗示,比如亲切的微笑,赞许的目光,若有所思地点头,耐心地倾听,并对学生的所有回答进行合适的反馈评价,这样学生发现老师对他的重视和尊重,心情很是愉悦。作为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的状态,如果大部分孩子情绪低落、昏昏沉沉,要及时了解原因,教师要及时做好应对措施,积极疏导,并注意让学生适当放松。如果教师在上课时注意方式方法,关注学生反应,并让学生在掌声、笑声的互动中,在合作、辩论的展示中,在思考、探究的操作中学习数学,随时调整课堂节奏,那一定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快乐与创造的智慧乐园。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更要关注学生“融入”课堂,不仅是学生“形”的完全融进,更是“神”的倾情投入。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以学为本”的教学观,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预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